微信分享图

曾鼎盛一时艺术传媒帝国的兴与衰

2017-09-06 10:35:30 译/Elaine

  这个名为Blouinshop.com的新平台集结了由艺术行业内专家为各种人群的不同艺术品味精心挑选了10万多件物品进行售卖,其中既有8美元一个的蓬皮杜中心手袋也有1.44万美元一把的Erich Dieckmann设计的手扶椅。

  到目前为止,这个事件倒还未引起任何大轰动。

  同时,如果你把目光从这些光鲜亮丽的表象挪到这个由布罗恩建立的庞大帝国本身,便会发现这个旗下囊括了blouinartinfo.com、《Blouin Modern Painters》、《Blouin Art + Auction》等媒体的大集团正在走向衰败。

  然而,又有多少人仍旧在乎我们所熟知的布罗恩帝国正在崩塌,成功转型为电子商业中心的几率几乎微乎其微?目前看来,并没有很多人。而把这个曾不可一世的企业带向垂死边缘的主要人物,正是路易斯·布罗恩本人。

  客气点说,她的失败至少让企业倒退了10年。当时还是路易斯·布罗恩·麦克贝恩(Louise Blouin MacBain)的她在艺术界有口皆碑,是一个令人敬畏的竞争者,带着自己的媒体王国野心闯入艺术圈试图撼动一些根基。

  接着,她出现在了BBC“文化秀"(Culture Show)中的一个单元。“英国艺术圈中的一个新玩家,正在用她敏锐的商业头脑和有远见的理想搅动着这个市场,"节目主持人说道。“但是路易斯·布罗恩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经纪人或是艺评家。她是一位十分成功的杂志出版人。"

  她已经在先后于2003年和2005年收购了《Art+ Auction》和《Modern Painters》两本重要的杂志,并启动了网站Artinfo.com。她被视为将艺术杂志经营现代化的改革者。“当她最近开始对当代艺术感兴趣时,"节目介绍道,“她发现艺术出版方面的经营几乎一潭死水,是进行重新调整的好时机。"

  节目中提到布罗恩“能够创造价值5亿欧元的强大集团。"“这是我们从未有过的模式,"艺术家Antony Gormley表现出了极大期待。之后成为了国家美术馆馆长的Charles Saumarez Smith,将布罗恩的行动与19世纪伟大的艺术赞助人相提并论:“我完全相信她有能力完成一些重要的大事。"

  然而,这些“重要的大事"在今天看来,主要是充满警示性的故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的影响力犹存。就在去年,一个叫做MoneyNuggets.com的网站上在“用金融教育增加女性自主权"上将路易斯·布罗恩列为女性榜样的前几位,推测她的财富达4.2亿英镑,而她的路易斯·布罗恩传媒集团(已经被重命名为Blouin Artinfo Corp)也被视为其经营能力的象征。

  但在今年六月,因为过去几年令人震惊的规模的缩减和自己带来的一些莫名创伤后,布罗恩最终将最后剩余的那些纽约编辑部工作外包给了印度办公室。在最近BlouinShop的新闻稿底下,官方地址所在地已经成了印度班加罗尔。

  你可能也会想到,依靠廉价的外包劳动力来运营一个高端奢华艺术帝国的风险是有多么的显而易见。然而,我们甚至很难知道布罗恩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自己做了些什么。

  我们来扫一眼如今Artinfo的头条,已经有一段时间充斥着那些糟糕的改写后新闻稿,而署名栏里那行“Blouin Artinfo"也明显在掩盖这样的事实:这些稿子大部分都是由从未到过现场印度作者所写的。

  (一位路易斯·布罗恩传媒的代表否认了此事,说他们公司和全球500多位自由撰稿人进行着合作,遍布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美国等,而且“总共的撰稿经验都累积达到了近352年。"女发言人说,公司主席正在“挖掘更多有见识、有批判性和专业性的全球作者。")

  但是,除了路易斯·布罗恩本人还有谁会认为《神奇女侠在科布尔山影院》(Wonder Woman at Cobble Hill)是能够代表“必读"纽约文化报道?这些外包的专题不停地让这个网站成为了一种笑话。

  从《纽约邮报》和每个我所交谈过的业内人士那儿得知,布罗恩一开始就裁掉了《Art+ Auction》和《Modern Painters》剩下的员工,自作聪明地认为可以雇佣一些重要的员工担任自由职业者。

  这个问题背后的小阴谋在于,长久以来布罗恩就一直以不给自由撰稿人费用而“声名远扬"。这甚至可以追溯到2010年,一些愤愤不平的自由撰稿人自发组织了一个名为“Writers Angry At Artinfo Not Kidding Around Anymore (WAAANKAA)"的联合会向Artinfo要求稿酬。

  “她的权利和成功,以及那些奢华的生活方式都给人以无数刺激,"布罗恩曾经的首席作者Simon de Pury在自己回忆录《拍卖师》的第一页写到。这种“玛丽皇后似的挥霍生活也意味着她对自己的雇员也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态度"。

  不管怎样,那些被终止合同的员工都拒绝了布罗恩“慷慨"给予的短期雇佣合同。而该集团的女发言人说这些纽约员工提出了一个让公司“无法接受"的要求。

  旗下的这些杂志最终结局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发言人称他们已经聘请了新的编辑,其中包括了曾就职于《彭博周刊》和《纽约时报》的编辑。她声称,随着线上商店的开幕以及相应的杂志《Blouin Shop》的诞生,整个公司并没有在缩减反而是在扩张。

  看起来,他们的目的是将编辑工作和商品售卖无缝衔接起来。“在内容为王的今天,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团队应该可以适应各种平台的工作,"这位发言人说到。“我们也同样拥有一支高水准的编辑团队来执行这件事。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的规模很大,而且更有国际性视野,合作的也是全球最核心知名的评论家。"

  我曾在2011-13年,Artinfo迈向其影响的巅峰期间担任执行主编一职,这其中的风风雨雨我们可以再写一篇文章另说。我一直认为这些事情很难说明,因为听起来非常拙劣或是很夸张。

  但事实摆在了那儿。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在路易斯·布罗恩手底下工作是什么感受,我倒是认为de Pury的描述没什么错:“她的谈话就像是掺杂了令人质疑的卡洛斯·卡斯塔尼达(Carlos Castaneda)和《华尔街日报》般的真真假假。"

  几年前,Observer曾公布过一条她令人抓狂的邮件命令,让人摸不着头脑地(又好好似故意打错字一样)写到:“在首页链接到大师画作(Old master),却看到弗里玆大师展(Frieze master),这不是好事情,不是。在线的链接应该更强有力啊……"

  将她的媒体团队外包给印度公司可能听起来完全没有考虑周全。然而,这一切如果是发生在她身上倒也情有可原。曾经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她被问到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布罗恩给出了一个语法上既奇怪又好像有些深度的回答:“国际的。世界。(International.The World)"。

  将自己视为一个全球化的远见者这一举动,看上去就像是布罗恩版本的玛丽皇后假扮牧羊女的情节。每年,她都要举办一个满足自我欲望却令人不知所云的“布罗恩创意领导峰会",而她的集团产业并不像是一门生意,而是其幻想的载体。

  因此,2012年左右在外围观察着这些的人们都会看到一个在急速膨胀到新国家的集团,先后发起了Artinfo巴西、Artinfo澳大利亚、Artinfo俄国、以及Artinfo东南亚等。

  这样的扩张完全没有考虑到之后将如何融合,只是简单地设想着“国际化=好"的模式。这些平行的全新海外Artinfos全都是互相间复制黏贴的结果,完全让那些试图搜索这些重复信息的读者不知所以。

  布罗恩这样鲁莽的国际化过程非但没有扩散Artinfo的影响力,反倒是大大压制了不少。

  我无法精确地估算到一个数字,但是按一份Joe Pompeod的报道来说,运营一个海外网站的成本大约是每月6万美元(集团发言人说,这样的说法是“毫无根据,也是不正确的",但她也拒绝透露具体的数字。)

  从某种程度上说,Artinfo也像是着了魔一样,将自己在艺术上的专长随意扩散到了早有人专攻的设计、建筑、时尚和表演艺术领域。这很符合“红海"商业战略的典型,即进入一个竞争激烈,自己根本无从盈利的领域。

  布罗恩甚至觉得文化对于自己的扩张野心而言太过于狭隘,因此就推出了独立式布罗恩品牌内容:CNN的竞争对象布罗恩新闻(Blouin News)。

  有人注意过这件事吗?完全没有。你觉得这到底是为何而做的呢?我不明白!

  更糟糕的是,她还将“Artinfo"重新品牌化为“BlouinArtinfo"。这一步错棋本意是为了与Arianna Huffinton和Michael Bloomberg这样的媒体大亨竞争,现在反倒是落下了笑柄,用来骗骗那些根本不会读“布罗恩"或是不知道“布罗恩"是怎么回事的读者。此外,换了URL链接后也破坏了网站原有架构。

  毫不满足的她在之后不久又“灵机一动",没头没脑地把纸质杂志们都重新按照可笑的新网站名命名了一遍:《Modern Painters》成为了《BlouinArtinfo.com Modern Painters》;《Art + Auction》变成了《BlouinArtinfo.com Art + Auction》——这里 “Artinfo.com" 就已经退出了纸质杂志官方名字的舞台。

  我无法想象报刊亭前购买这毫无逻辑的艺术杂志的人是有多随意。从编辑人员角度来看,名字的变化至少有一个好处:将所有杂志越来越奇怪的特性——路易斯·布罗恩对“媒体帝国"的宏伟幻想对读者昭然若揭。

  所谓事出必有因,现在布罗恩帝国的崩塌就是布罗恩以自我为中心、一味贪图扩张的直接后果。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说,她甚至认为印度是其“全球帝国"更适合的后方阵地。我不知道这对不对(无独有偶,布罗恩在印度也已经因为不付工资而遭到了当地员工的反抗,所以这一切都还能延续多久,令人不得而知。)

  不过,布罗恩集团就这么一路跌跌撞撞地熬了过来,一切都胡乱地应付了过去。现在也还是一样(发言人提到布罗恩的产品还包括布罗恩画廊导览手册、布罗恩艺术销售指数、艺术画册出版商Somogy以及路易斯·布罗恩基金会。)

  所以,为何这波裁员和过去数次裁员有所不同呢?

  因为不论路易斯·布罗恩觉得自己在做什么,她影响力施展的关键就是那群真正在做事的人。

  我很自豪自己在那里所获得的成就,而且也遇到了很棒的工作伙伴。

  在我任职的前后期,有许许多多优秀且具天赋的作者、编辑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Blouin各大内容中出现过。

  除了那些因为她的财富而阿谀奉承的人,布罗恩所获得那些认可和成就,都应该归功于那些撰写故事、编辑文章、排版、销售广告、管理网站的人——即使是在工作环境变得如此不可想象、严酷又缺乏现实的重头一击。

  当资源都耗尽时,你将一无所获。这指的就是路易斯·布罗恩的现状,而她自己永远不会承认这一点。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