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这久违的“敏锐手感”和诗意 “灵·境 当代青年油画家邀请展”开幕

2017-09-09 21:52:10 裴刚

   2017年9月9日,“灵·境 — 当代青年油画家邀请展”在798桥舍画廊,学术主持周爱民,展览策划吴叶颖,此次展览共展出19幅油画作品。参展艺术家有彭斯、彭伟衡、肖芳凯、王岱山、仲清华。五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面貌均带有中国式文人画情景,意境上比较统一,且注重绘画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均以具象写实为主,涵盖了人物,风景,静物叁个层面的内容。

  对于此次展览的主题“灵·境”(Virtual Reality),策展人吴叶颖对雅昌艺术网说:“可理解为“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一般而言,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进入展厅首先是艺术家彭伟衡的作品

彭伟衡展览现场《镜月长明》(左)、《马趁香微路远》(右)

彭伟衡《一朝千里心犹在》布面油彩 90x120cm 2016年

彭伟衡《龙骨骏》 布面油彩 50x40cm 2017年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艺术家彭伟衡的近作。或松石鸟兽,或悠远沉寂,仿佛画中景物绝非与我们生活在同一时空,而是在遥远的异度空间。《龙骨骏》中枯树下的矗立的白马,此时只是静静的稍作停留,倏忽简便飘逸的绝尘而去。白马、白孔雀皆是灵秀通透的,丰富的灰度色彩,层层叠叠的笔触交错,画面丰富而不沉闷。彭伟衡说:“我很恐惧个展,因为个展中作品会把我毫无保留的最真实的一切呈现出来,我感觉很可怕。”也许,观者见到的“真”已经不是艺术家所指向的“我”,而是见到自己。

  正如策展人吴叶颖所说,此次展览的艺术家们善于从西方古典油画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看似具象写实的作品中又蕴寄着一层诗意般的抒情气氛,向观者传达出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从造型和细节的诉求上,也并不是完全精致入微的去刻画,更多的会注重自己的绘画语言以及画面整体效果。

肖芳凯作品展览现场

肖芳凯《景物·园林卷:1325》布面油画 100x80cm 2013年

《景物·园林卷:1515》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5年

  肖芳凯的作品便透着宋词中的晓风残月,抑或暮色苍茫,一层层的笔笔叠压,笔触间又都留出呼吸的间空,却又如掩盖了一层轻雾,光线在薄雾青烟里都变成了“旧时光”。肖芳凯少年时曾学国画,借国画用笔入油画创作,提出“笔法即思想,呈现即观念”,在松动交叉的笔触与光影交错里,艺术家呈现的时空,也今昔模糊了。

  无论现实中的山石、树木、动物、人物等相关实景元素,而画面传达的却是画者心中的自我景象和内在感悟,画者巧妙的编撰出带有中国意象的新场域。他们对于空间的表现均有全新的阐释,窗外的风景不再是现实中的风景,而是带有个人婉约气质的故事情节,远山近林不是精致的描摹,俨然渗入了宋代文人画气息的含蓄造境。

展览现场

仲清华《翌日清晨》 160x20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仲清华《唯唯余落辉》 布面油画 150x80cm 2013年

  “我在找不同于再现现实,也不同于借用图像的绘画语言。”仲清华的作品常常由窗或门看向外面,而那个“外面”似乎是在衬托“里面”。《翌日清晨》的室内一位姑娘的背影,孤独的站立着,而“外面”一片阳光灿烂,炫耀着种种世间闪亮时光,而你更愿意把目光留在这个安静而孤独背影上,仲清华把人物的形体通过个人的趣味改造了,既概括又一眼看不完,可能绘画的魅力,就像诗意的一言难尽吧。

彭斯 《疎石帖》  布面油画 120x300cm   2016年

《疎石帖》  局部

彭斯《双松帖》 布面油画    120x300cm  2016年

  再向里走是彭斯的油画作品,从油画作品《疎石帖》的构图布局可以看到,借用了很中国画的方式,虽然是画一块灵石,却用的是画山的笔法、结构,云气层叠,一块石头却也被画出了气象万千。

  彭锋教授认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酷爱有加。在作画之余,吟诗抚琴,挥毫作书,完全是传统文人做派。在经过对油画语言和材质的仔细研究之后,彭斯决定回到用母语作画。回到母语,意味着游回中国文化的汪洋大海。有了对古琴、古诗、古代书画的心追手摹,彭斯有了不至于被大海淹没的自信。即使淹没在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也能收获一份相忘于江湖的惬意。”

展览现场

王岱山 《影子之三》 布面油画 80x138cm 2015年

王岱山油画作品

王岱山《树影之二》  布面油画  85x200cm 2017年

  在画廊的里间,我们可以看到王岱山的作品在这里“浅吟低唱”,他的作品中斑驳的树影,恍惚的光线,丰富的灰调,共同构建了他的诗意。《树影之二》 重新把司空见惯的寻常巷陌带入不寻常的光影魔术。其中的树影与白墙对照,仿佛树影在隐藏着某段本不在提及的往事,而白墙更加强这样的情绪。青年批评家段君认为:虽然王岱山经常画昏暗的暮夜,但他择取的都是在路灯照射下的暮夜,画中的那些光源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的含义。首先,光是用来造型,他画中物体的质感很少是物体自己的,而是光赋予物体的颜色和质感,而且他画里的光并不照亮整个场景,换句话说,他在单张画里的景色并不是同一处光源下的同一个世界。其次,光源的存在使得画面的色调显得更加统一,目标是为了更好地烘托氛围,表现记忆,比如他画里描绘的炎热夏天的阳光,一下子就能让我们想起自己每年都度过的酷暑,可谓感同身受。

  此次展览,虽然没有酷炫的新技术,也没有可以无限解读的观念图像,但却有着久违的“敏锐手感”和诗意。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10月12日。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