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安:尤无曲 二上黄山
2017-09-21 22:47:03 未知
尤无曲(1910-2006),江苏南通人。1929年考入上海美专中国画科,得黄宾虹、郑午昌等亲授。诗书画印兼擅,且精通园艺。
1980年秋天的黄山之游,是尤无曲二游黄山。同行者是南通画院两个青年画家:余曾善与赵渐明,尤无曲时年已71岁。3人由南通出发,坐船到南京。从南京坐火车到芜湖,然后从芜湖直接到温泉。
温泉为黄山的第一站,黄山旅游者的大兵营。在到温泉去的路上,下着豪雨,雨大如注。
从汤口甫入黄山大门,迎接三个画家的,是一片山泉哗哗的流动声。黄山的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瀑布很宽,垂挂下来,喷珠溅玉。尤其是香炉峰与罗汉峰之间的悬崖上九折而下的九龙瀑,一折一潭,瀑折为九,瀑水从天而降,飞流复折,折而复聚, 每折百余丈,悬在三百多丈高的青色绝壁之上,其气势之雄伟,姿态之美妙,引人惊叹不已。
当晚尤无曲3人宿温泉,枕着泉声入梦。
翌晨出发,行一天,于傍晚抵玉屏楼。玉屏楼左为天都峰,右莲花峰,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云蒸霞蔚,瑰丽多姿,摄人心魄。余曾善与赵渐明见状,迅速打开画夹,写生,欲与时间赛跑,留下天地之大美。尤无曲劝他们:画是画不赢时间的。不要画,要看,看变化。光与影的变化,云霞满天变幻的神奇莫测之美。看云霞为背景的诸峰阴阳肌理,远近的光与影的层次之变。两人听尤无曲之言,静观落日壮观,欣赏造化之美。
第二天8点钟出发,下玉屏楼,走“八百级莲花沟”,一下,一上,登莲花峰。余曾善与赵渐明正当青壮年,都感到累,尤无曲拄一根筇杖而行,精神焕发,丝毫不觉疲倦,那筇杖落在石径上,声音特别清脆,非常有节奏感。以至事过20多年,余善曾言及当时情景,还觉得筇杖落下击在石径上的声音“音犹在耳”。
到莲花峰,为中午12点半许。莲花峰,为黄山最高峰,向四周望去,气象万千。附近诸峰俱来朝拜。当3人还在半山腰向上攀登时,看到天都等几座山峰在云海里隐约现着山头,如海中岛屿出没,颇为神奇。从莲花峰下来,面对对面一座石壁,余曾善与赵渐明童心忽起,对着石壁大喊,听山谷间的回声。尤无曲见状,也不由兴发,取下假牙来,准备发喊。余曾善见状,好奇:“尤老,你怎么把牙取下来了?”尤无曲说:“我怕喊时把牙震脱了。”然后他向着对面的石壁略一屏息,蓦地长啸一声。顿时群山间山鸣谷应,回声在山谷间来回呼应,此起彼伏,十分感人。听着群山山鸣谷应地回荡着回声,尤无曲眼睛闪着兴奋的光芒,洋溢着童心与天真的神彩。
晚上到北海,黄山当地的人,都为云景而叹息:几十年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云海了。尤无曲三人在北海的山下,见一缕缕的云从草木间透出,汇总,弥漫上去,形成了云海。那云有时是不动的, 凝固在那儿,如雪原茫茫,雪山雪松,有时又忽动起来。或往上腾,一团团的白云往上卷腾,如钱塘涌潮,且越涌越高,云气飞扬,瞬息百变,令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或往下泻落,那云如同瀑布,银白色的一片,一齐往下腾跃……事后,尤无曲诗忆当时观云情景道:“有客平冈坐,苍苍郁郁松。群山方隐没,倏忽又奇峰。”“雨洗万松翠,涛声盈耳边。流云似大海,人立蓬莱巅。”
从北海到西海去的路上,要穿过松林,见大松下面,有许多小松苗,可能是松籽落地后,被下雨打进泥中长出的。树苗蓬勃着新绿,十分喜人。余曾善说:“这个松苗带回去,蛮好的。”尤无曲听后,就拔了一棵,加些泥放在塑料袋里,带了回来。后来,这棵黄山松,被尤无曲带回来真种成了,培育成为临崖式盆景松。种了十几年后,送给画院,栽在圃中了。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