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3444期】萧平:美与善的典范(下)

2017-09-22 08:48:53 彭吉顺

主讲人介绍:

  萧平:中国著名书画家、鉴赏家

  

  萧平

  主题:美与善的典范

  那么我们讲最直接的表现方法是什么,比如中国的诗词是中国的国粹,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中国的诗词最短的。只有20个字,五言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的王之涣的,1000多年流传到现在,妇孺皆知各个都知道,大家在激励孩子让他更进一层楼的时候。都会写这首诗,他以自然界来比喻人生。你看他的字是极少的极简的,但他包含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所以中国画中间,很高级的画一定是很简的,一定是很精练的,所以这个中国文人画中间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简,所以古人讲某人的画,说他是千皴万擦,实际上中间能看到简,然后你倒过来讲,寥寥数笔你能看出他的繁,虽然几笔但是包含的内容是极丰富的。但是也有文人画画的很繁的,比如像王蒙黄鹤山樵,千皴万擦,但是在这个中间又能看到他的简练。这是一种辩证关系,那么从形式上看,凤先生的画几乎没有繁的,都是简的,这是一个形式。

吕凤子作品

  所谓洗练,那么他要表现什么东西呢,他在自己的绘画中间讲到,他讲我并不是,他在最早期的画一批仕女画里面,我并不是不追求所谓明清的这种浮艳。也不取唐宋的方法,我只是用古籀。就是大篆的笔法,来再造自然,所以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书为画,最近北京的嘉德,一张黄宾虹拍到三个多亿。让很多人大吃一惊,黄宾虹先生他在解放初期,想把他几千张画捐献给浙江美术学院,美术院都先来清点过了,最后又不要了。

  最后他的太太没有办法,通过他的朋友想办法,才把这批画勉强的给了浙江省博物馆,在浙江省博物馆一个包几十年没有开包。近万件他的毕生心血,大家都看不懂他的画。认为他的画太黑,你若仅仅从形式上去看,黄宾虹先生的画若干张的章法构图变化都不会太大。他画富春山也好画黄山也好,中间的变化不会太大,那有人讲看什么呢。黑黑的一片看什么呢!就是看他的皴擦点染,这些东西都全是用书法。因为他对经文的研究是很深的,都是经文中间的笔法去表现的,所以你片出都能看到锥画沙,看到折叉股,看到屋漏痕。 

吕凤子作品

  这些全是书法的因素,为什么这些因素放到里面就好呢!因为这些东西实际上就是生命的律动,就是这个文化人经过几十年人生的生命律动,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他的情感,和他的人生的一种再现。因为中国书法,我之前看到林语堂先生有一句话。他讲任何的艺术都离不开一样东西,就是节律,节奏和律动,旋律节奏,都离不开,任何艺术都离不开这个。那音乐当然是离不开这个,绘画一样离不开,书法离不开这个,一定是要有节律感,你没有这种节律感节奏感。他就是死的,就是没有生命的,书法就是这种节奏感最好的,在我们造型艺术或者视觉艺术中间。是做好的能够反应这种节律感的艺术,所以凤先生的画中间,我们每一张画,我们看到这种生命的律动。

  我听过他的一个学生,赵良翰先生他跟我讲,他说我们老师画画的时候是怎么画。我因为跟他面都没有见过当然更没有看过他画画,他跟我形容,他把一张白纸铺在台上,对着这张白纸沉思片刻,然后举笔蘸墨,一气呵成。在他的沉思片刻中间,他已经把整个的思绪全部理好了,我怎么画怎么下笔全部理好了,所以下笔的时候是非常快的,这样的一种画法我们在他的画上能看的出来。我看准一个位置我下笔一下就成,这是中国写意画法的非常典型的一种方法。那么在所有的快进如飞的用笔中间,他平时书法的功底,已经练就的书法功底,在他的画面上,在他每一根线条中间。就自然的流露出来,这种线条这种笔墨中间,表现的是什么呢,反应的什么。会看的人就能看出他的个性,他的阅历,这是什么阅历呢!

吕凤子作品

  就是他对艺术修为的阅历,在艺术的进修过程中间,那些好的东西,通通就在里面反应出来,我们讲他的用笔。因为他的老师是清道人,清道人是晚清的时候。他是两江师范图画美工课的总督是校长,是中国第一所所谓正规的,受着西洋影响的正规艺术大学的校长。这是第一所,这就在南京,就在现在的东南大学。中间那个梅庵,梅庵就是以前清道人所住的地方,有一棵所谓六朝松,清道人是学碑出生,中国的书法后阶段,到了清代后期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中国的帖学,即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下来的帖学,慢慢的衰微,我们现在看到清代中期四家,比如翁刘梁王,王尤其是王文治。

  他们这个笔力已经比较弱了,相对比较弱了,他们以前站着写,悬臂写到慢慢写的小东西,都已经是离纸面越来越近,他的力量越来越单薄了。所以中国的书法到了这个时期,从阮元包世臣 ,一直到后来的康有为,清道人曾熙曾农髯,这批人就推进了要向北碑学习,北魏的碑去学。把用民间的雄强的气息带进来,所以在这个阶段,从清代的后期,一直到民国到解放的初期,这个时期中国的碑学是很兴盛的,就是要把北碑把金石的气息加进绘画中间。这个在绘画上有海派,海上画派。

  吴昌硕这一路,从赵之谦到吴昌硕,这一路下来也是走的这条路,他们都是把大篆石鼓用到绘画中间,把篆刻的金石气用到绘画中间来,所以这个大气候是这样的,那么吕凤子先生。他也是,他是把篆书和草书结合,他看出了,如果他的老师,清道人我们看他的波折很多的一横。都是一波三折的,这样的一种书体,实际上有矫揉造作之笔,现在清道人字卖的并不高,他有矫揉造作,不够自然,那么凤先生的作品。他把篆书经文和草书结合起来,因为草书是中国绘画中间最为洒脱的一种字,这两种东西一个是古朴一个是洒落,这两样东西实际上格格不入的,你一个很古朴的东西你怎么把他写的洒脱呢。

吕凤子作品

  凤先生的字中间,把这两样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他把古篆和草书集合在了一起,所以他这个中间既有沉雄的古朴的气息,又有洒落如行云流水洒落的情怀,也放在里面。你说这种东西是不是高级阶段的东西,中国的书法以前对绘画产生极大的影响,一直是中国绘画的先导,那么到了一定的时期,中国的绘画也会反过来对书法产生影响,这种尝试应该说在明代的晚期,比如说我们看徐渭的字中间就已经有这样的味道了,他已经把一些绘画的情味用之于书法,再到石涛到扬州八怪。都是把绘画的一些理念用到书法中间,它倒过来反作用于书法,绘画反作用于书法 ,那么凤先生在这一点上就做的极好,他一方面用书法的笔法去表现绘画,另一方面用绘画的这种理念改造书法,所以他获得两个方面的极大成功。

  这是他笔法中间最重要的一条,所以大家要看凤先生的画最重要的这一条 ,那么这条中间。他后来在写中国画法研究这本书的时候,他讲中国绘画用笔的妙处在什么地方,我每画一笔这里面含着什么东西呢,一是含着力量,你这个力量要含在里面。第二要含着感情,

  有了感情有了力量,他就自然产生一种节律感,一种律动。你的生命的律动,就自然地在你的一笔一划中间体现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从人物画的形象的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他典型的就是,一是画男人,第二是画女子。今天这个展示中间好像没有女性,有一张这张画是他早期的画,画的洛神,不是他后来已经形成面目的那种绘画,他画罗汉画男性和画女性,他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绘画表现方式,大家可能都没有关注这个问题,他画女性的脸和手,都是用允毫。

吕凤子作品

  什么叫允毫?就是把那个毛笔蘸墨以后,在嘴巴里允一允,中国传统就有这种画法,这样再画上去这个线条,就非常的清润。润而圆,他表现女性的这种娇美和润泽,所以他的女性绘画,我曾经买到过一张凤先生的画,上面是陈之佛先生的一个长题。他认为这个女性画是开了一个时代的画风的,中国的仕女绘画从唐代,你比如像簪花仕女这些画,从唐代甚至更早就有专门画仕女的画家了,周昉张萱,都是专门画仕女的一些名画家,到了清代的中后期。所谓的叫费改,费丹旭费晓楼和改琦七芗 ,这两人又是画仕女的名手。但是他们笔下的仕女都比较瘦弱清瘦盈弱,非常弱,因为中国以前对女性的审美,都是以秀和弱做为美的条件美的标准,我们再看凤先生笔下的女性不一样的。

  画的相对比较的丰满,比较的纯魄,没有妖艳之气,全是纯魄纯真之美,所以他是有感于他的母亲,四十岁才开始上学。以前女学的教育的缺泛,所以他办女校,让女性能够自立,所以他绘画中间自然的表现出他的这种观念。对于女性的表现中国女性的这一块,我插一句,就是最近我看到一本书,是一个地道的美国的人写的,张门才女,这本书中间写到,在清代的后期,在江苏的常州这一带,出现的姓张的一家。姊妹几个才女她们的故事,我因为买到了她们中间一个才女的女儿的,就是王原祁的六世孙女的一张画,让我想起了这个事情。

吕凤子作品

  想起了看的这本书,这本书中间讲,中国明清时期,中国女性所出的书,包括文学的艺术的这些书,是全世界女性在同样时期中间所出的书的总和还要多。所以以前认为中国女性,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是不行的,比世界的其他女性要差,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中国在这一段时间女性所出的著作,要远远多于其他国家,是全世界其他国家女性所出著作的总和还要多。所以对中国女性的这些艺术和文化方面的,这种著作和成就实际上也是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美国人若干人都在写中国女性的书。一本一本的出来,他们是英文写翻译成中文,但是中国人自己写的很少,凤先生就是对中国女性非常关注和爱护的一个人。

  一个重要的人,在他的绘画中间就反应出来。第二他所画的男性的代表就是罗汉,他是表现出一种力量,一种雄强的力量,他绘画中间这两种东西就对照在一起的。这是非常有趣的,因为时间关系我就给大家提示一下,大家可以再去研究,再比如他的花鸟画,我们这里有他画的梅花和松树,有两种松树非常特别,这边一张和这边一张,那杆子是笔直的。这也是中国传统中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拟人化,就是把花鸟拟人化,松树和梅花实际上凤先生是画自己,他画松树也好画梅花也好是画自己,50年代苏州东山还是哪里。一棵宋代的梅花死掉了,他专门画了一张,悼宋梅哀悼宋梅的逝去,他是完全把它人格化。完全是人格化了,你把古代所有画松树的拿出来,跟凤先生的比一下,都不一样,你看他杆子是笔直的。中国绘画中间实际上是非常忌这个直,忌讳画这个笔直的东西,都是要以曲取胜。所以说文曲星都是要曲,你这个笔直的反映难度是大的不得了,但是你看他笔直都画的这么好,这个难度是太大了。

吕凤子作品

  他直而不直、不直而直,这种辩证精神在他的绘画中间表现出来的了,左边和右边两棵树就不同,那边直的上去以后下挂挂下来。这个直的上去以后松枝还是往上,又有区别,难度极大。你看他画杆子画树叶画法完全不一样,这种树叶他有一种带有波折的,完全是草篆的笔法上去,把他的灵动感也反应出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画梅花也是一样。这些东西是拟人化的,他画松树画梅花说到底就是画自己。画自己的秉性,画自己的人格,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江苏国画院收藏有一张凤先生画的白鹦鹉,上面提了100个字,我细细的一读,不得了,100个字把中国1000年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承传。全部写进去了,太厉害了,100个字把一部花鸟画史,花鸟画的变革,流派,全写在里面了,太厉害了。所以他在花鸟画上尽管不多,但是成就也是非常可贵的,山水画这里好像没有,但他的山水画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山水画中间他是完全摒弃了,中国绘画传统的格式,他是另取一种,他借助了一些西方的,

  所谓焦点透视的这样的一种方法,他用直观的写生,加上他的草篆的用笔来表现他胸中的快乐,这是他山水画的一个方法。

吕凤子作品

  在五十年代还是六十年代,他是三四十年代带一批学生到华山写生,画了三十张华山写生稿,五十年代还是六十年代我们国内把他出版了,我当时看到这个书,哎呀太厉害了,铅笔画的完全像毛笔画的,就是他即使用铅笔画,那种高妙的用笔,浑厚而灵动的用笔,全部表现无疑,所以他在法国的世界博览会上。得金奖的那张作品叫庐山云。也是把庐山就截取一段,完全使用特写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古代没有,是他的独创,所以得了个金奖,所以他无论人物山水花鸟,应该说都有相当高的成就,但他的作品不多。因为他一生的精力的一大部分,半个世纪的精力主要都花在艺术教育上。但是艺术教育又在他的绘画上又产生了大成,造成了他的大成,所以我们对凤先生的认识,要从他的人品从他的性格,从他所致力的诸多方面的学问。当然还包括老庄,包括西洋哲学他都有研究,我们如果能在一张小小的画上,能读出他这个博大精深的这种学历学养,和他的这种品质,那就是莫大的收获。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