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战国时代穀纹玉环赏析

2017-09-24 22:19:54 未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战国时代穀纹玉环

  附图为战国时代琢製的穀纹玉环,色沁天然形成(主要受土层中所含铁与朱砂长久沁蚀而成);出土时已有轻微崩缺。玉环本身也琢得不大规整;由于战国时群雄并起,各据一方,故不同地域在战乱时雕琢出来的玉器,玉质工艺皆较参差,并非件件精美;但现今古玉收藏家皆视同至宝,不会嫌弃。

  笔者曾根据《尔雅》解释环与璧的分别,所谓“肉好若一谓之环”,“肉倍好谓之璧”。“肉”,乃玉的部分;“好”,乃中间圆孔。前者尺寸,是由内廓至外廓长度;后者尺寸,即中间圆孔直径。简单些说,璧孔较小;环居中;而另一种形制“瑗”则孔较大(“好倍肉”),三者俱为圆形板状体和中有圆孔。瑗,后来发展成并非板状体的“钏”和“镯”,纵剖面多变成圆形。

  战国时代特别多玉环琢制。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玉环多无纹饰,属素环。东周玉环始琢穀纹或蒲纹;战国时则多以穀纹为主,均为满布全器。战国穀纹玉环大致上分两种:一为凸起的螺旋纹;另一为平面隐起,其上用阴线旋出螺线,均整有致。

  据《广韵》载:“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返,赐玦则绝。”意思是皇上赐一个玉环(谐音“还”),表示准他回来;赐玉玦(缺去一部分的环,谐音“决”(决绝)、“诀”),即决不准归来。

(责任编辑:房卫)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