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盛天晔:两宋人物画临摹教学

2017-09-26 07:09:04 未知

  一、人物画临摹的目的

  相较于煌煌大观的山水花鸟画名迹,两宋人物画实在如散落于茫茫山野中的寥落辰星,珠串难挹,大量寺观庙堂之壁画今十不存一二,卷轴之作亦多仿唐人旧作,少有山水之恢宏气象,亦少花鸟之精妍妙逸,工笔居多,善画者如李伯时、李唐、李嵩、刘松年、苏汉臣诸辈,惟写意一门,尤少精迹,屈指算来,能望其影背者,似只梁楷一人。两宋士夫画兴,举朝以士夫之审美定画之神妙能逸,人物画因其技术操持的繁复艰辛加之为政教的宣示功能难脱众口咻咻,两宋以降,渐趋末流,终于沦为民间画工师徒授受的稻粮之谋,流徙七百余年,直至上世纪初西学东渐,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引进西法改良中国画,情况始有改观。

  在我系的人物画临摹教学中,对两宋作品的摹习多偏重于工笔一路,由白描而重彩,写意兼及南渡之后之禅画一脉。要求学生从材料和方法入手,对具体的造型、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表现手段精研揣摩,力求逼真复现,再作解构变体之重组,昧及八百年前古人临卷落笔时的心绪意态,深味传统人物画解衣磅礴,以形写神,传神阿堵的不二法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年级本科宋画人物临摹,从白描入手,以悲鸿先生旧藏之《八十七神仙卷》、李龙眠之《五马图》《维摩诘像》及旧传为吴生所作之《道子墨宝》为著,了解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与历史,学习工笔人物画的勾勒技法和造型特点。二年级转入工笔设色临摹,临本以《捣练图》《步辇图》《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罗汉图》《秋庭婴戏图》《货郎图》《大傩图》《文苑图》兼及五代之《韩熙载夜宴图》《北齐校书图》等作品为主,要求掌握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勾勒、设色技法,了解传统中国画颜料的不同属性和各种材质的运用,较为完整地表达原作精神和技法效果,进一步体会和研究传统工笔重彩的美学思想。高年级涉及水墨写意一路,以梁楷、石恪、法常之本为踪,追索意笔人物之原本,于不可捉摸之禅画所阐发的氤氲气象中,发省传统水墨人物画之造型规律与笔墨意蕴。

  三、临摹要点及方法

  人物之临摹,往往通篇全幅进行,鲜有如山水之科先做树石云水之分类摹习,所以大到全局之观察,小致毫厘之细微,皆不可懈怠,加之造型之高要求,可谓难上加难,依样画葫芦,必定画虎类犬,见木失林,徒得皮毛而已。以下试以几幅临本为例,具体讲讲临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方法。

  白画一科,《八十七神仙卷》传为吴生之粉本,同题有武宗元之《朝元仙杖图》,应为壁画之粉本,吴生史称“画圣”,以“吴带当风”之莼菜条笔法著称,全卷八十七个仙官天女,首尾为文官武将,中列诸天帝君,由右而左徐徐蝶行,伞盖仪仗阵列俨然,璎珞环佩如闻叮当,风拂衣袂,泠然飘举,使人临卷而有出尘之想。此图之临摹,首先需要了解画作源流背景及内容述作,进而体会和学习传统道释人物的造型手法,包括不同身份人物的脸部、手足和身形、衣饰的表达,并且思考人物和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虚实、疏密、动静的节奏,包括背景、道具的设置陈列、层叠递进,继而揣摩线条的规律和意味,笔线的力度,运笔的速度,甚至于使转提按起承转合间呼吸的频率与心绪,需浸淫其中,反复体会,反复练习,由眼到心,再到手,终归于心,从而达到默识心记、游刃有余、熟练表达的境地。要求整卷或选取局部,先对临作铅笔底稿,然后在熟宣上进行拷贝勾勒,反复练习,直至圆熟。

  晋唐人物,以宣扬政教事功为目的,多叙事说教一目了然,尤其是道释人物,更偏重于依据一定量度仪轨而作的“传移模写”,而于构思立意惨淡经营上较少着力。李公麟所作人物,重在个体性情的抒露,而当时文人士夫的趣味风尚,追求含蓄沈婉、言不尽意的曲折回环、徘徊吟咏,尤忌大言无忌的放旷直落。北宋后期勃兴的文人画思潮,鄙“画工之艺”,崇尚墨戏,以有“常理”而无“常形”的逸笔草草来畅神适意,挥洒性情。而李公麟又异于一般以画画为饭后余事聊写情致的文人画家,他既有“画工之艺”的功力锤炼,足与道子媲美,又以深藏独运之匠心,将“闲和严静”的“趣远之心”之“常理”注入到“高下向背,远近重复”的“意浅之物”的“常形”中,其高华精绝,不仅后世画工无法企及,同样也是文人士夫所难乎为继的。李的意义,在于身处画工与文人之间,而别开榜样,不卑不亢,从容沈静,为万世画工景仰承绪,亦为高人雅士折服心仪。

  李公麟所作《五马图》,作为一幅白描技法纯熟的典范,是人物教学最常用到的摹本之一,临摹的时候,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图中五人五马呈一人一马排列,其中三位牵马者的脸相带有明显西域异族特征。传统绘画的人物造型往往被类化而面目模糊。但五马图中的五位奚倌,面目特点突出,体态各异,绝不雷同。观者从他们的眉目里,姿态间,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气质,或自负,或淡然,或懒散,或沧桑,不一而足,耐人寻味。

  丰富扎实的线条表现。五马图以白描技法塑造对象,辅以少量的墨色渲染,手法单纯洗炼,人物马匹却被塑造的细节丰满,毫不单薄。粗细、长短、刚柔、浓淡、枯湿,不同的线条在脸颊、肢体、衣饰、马身、马鬃间自然生变,表现出面容的凹陷,肌体的紧凑,袍服的厚重,毛发的蓬松,浑然呵成,质感丰厚。

  二,稳健淡泊的画面气质。《五马图》非常之直白纯粹,似乎画家有意避开画外之意,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内容,画面具有强烈的雄性气息,率性洒脱。而以白描的手法,摈弃多余粉饰表达人和马,又使画中自带简素、淡泊、儒雅的气质,需要用心体验。

  《五马图》所塑造之人物形象,自然而准确,即使在后世的写实肖像前也不会逊色,它证实了线条表现力的强大,值得我们深入解读,体验和承习,并以此为起点,再次出发。

  《捣练图》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唐宫仕女图像之一,成为临摹课最常摹习的对象。现今所摹的《捣练图》并非张萱当时的原作,据传为宋徽宗的摹本。它在十分接近唐代原作风貌的同时,也会带入些许宋人绘画的趣味,这是我们临摹前要知悉的。想把《捣练图》临得地道,也并不容易,要先理解它的色与态。

  《捣练图》的设色厚重端统,富丽典雅。敷色技巧单纯,以细线勾勒人物,重彩平涂及适度渲染。个人认为,《捣练图》块面性的铺色,是其画面色彩处理成功的关键。大面积的粉彩铺陈,奠定了雅致的贵气基调,饱和的朱色,青绿色也调和了白粉而不突兀,精细的服饰纹样,微妙的统一其中,勾勒的线条也多是色线,隐含在色块中。这些细节处理保持着设色的团块感,使捣练图的色感大气浑厚,富有量感,显现出沉厚典雅的重彩韵味。

  《捣练图》的意态是丰富的。这幅描绘宫廷妇女劳作的长卷,人物的关系对应巧妙,姿态灵动。观察图中三组人物的关系,有紧凑有力的四人捣练,缓慢默契的两人缝纫绕线,最为舒展从容的四人熨烫,还穿插了活泼打趣的小女孩和煽火的小宫女。可谓有紧有松,有张有驰,动静相宜。既表现出捣练的大开大阖,也描绘了指尖捻线穿针的微妙生动。

  学习传统设色,多以临《捣练图》切入。在这过程中,往往纠结其色的“艳”与“精”,而忽略其色的“整”和“简”,如果理解了后者,无疑会领悟更深,走得更远。

  另外,讲到《韩熙载夜宴图》,我们可以把注意点稍稍转移到作者在处理白色时的微妙差别,包括颜色质地、色彩明度、冷暖色相。这是在临摹这张图时常常被忽视的问题。用粉以无粉气为度,画法从淡而起,遍遍加深,淡则可加,深则难退。白粉笼罩之后需完全干透,磨去粗粉再染下一遍。上白粉时须注意粉薄而胶清,粉薄则色不滞,胶轻能令白粉有玉质地。之后再根据细微的色相差别罩染相应的颜色。切忌不可一层厚粉,一片平白,粉上加色,便是死色。

  工笔设色临摹中的上色需要反复罩染,多遍上色之后在色块边缘处容易积攒水渍形成清晰的边缘线,如不注意处理,色块便失去层次感和厚重感,这也是临摹教学中学生常常忽视和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簪花仕女图》中,作者通过人物边缘的虚实来表现衣服的厚度和空间关系,在临摹的时候不可一味地平涂填满,应注意边缘的虚实变化。衣服中间墨线较重,边缘墨线较淡,中间实两边虚,同样也暗示出体积与空间。

  肩膀处因衣服紧贴身体同时又是人物的外轮廓线,故处理较实,墨线也相对较重,白色复勾色线紧贴墨线勾勒。脖子后方的衣领做虚处理,暗示出肩颈前后关系,白色复勾线虚出墨线勾勒。胸口两侧垂挂下来的衣领因和胸膛同处于体积的高点位置,在处理时与肤色相互融为一体,白色复勾线压墨线勾勒。三处边缘线的处理暗示出人物的空间关系,在临摹过程中需要理解与掌握。

  这些貌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是宋人独质之慧心,如天青之秘色,恍兮惚兮间,摄了人魂魄。

  禅宗灯史,至南宋已臻极盛,禅画一时风行,用笔简练,多用水墨而不敷色,所谓笔简神具,而墨戏情韵愈见浓郁。

  梁楷尝为画院待诏。生性狂放,嗜酒自乐,人称“梁疯子”,擅画人物、佛道、鬼神,其画风貌各异,工整者近院体,尖笔提按,转折劲利,称“折芦描”;工写结合者类石恪;粗放者,大笔泼墨,淋漓酣畅,纵横狂肆,不为法度所拘,谓之“减笔”。其泼墨减笔之经典,即《泼墨仙人图》,此图一改其早期谨严工饬的院体画风,阔笔挥扫,纵逸狂肆,从一片淋漓元气中幻出一坦胸缩颈、蹒跚缓行、醉眼迷朦、自足自乐的神仙散圣来。画中仙人袒胸露怀,醉眼迷朦,似讥似笑,玄深莫测。全图奇肆隳突,潇洒磊落,酣墨淋漓,浑重清透,寥寥数笔,而形神皆备。脸廓苍茫,发髻侧笔横扫,胡须以碎笔混沌点入,惟眼耳鼻唇处以细笔点睛,腰带以重墨醒之,芒鞋中笔收势,全势仄起平收,于纵横意气处,余韵绕梁,经日不去。

  《六祖斫竹图》笔墨简率,方折硬朗,却笔笔见形,笔路起倒之间,峰回路转,点染游戏,画中多险笔,破笔粗起,细笔慢收,急缓轻重,变幻多端;金刀错出墨竹,大笔扫落山石,笔势起落,变化冲突,却始终由澹泊深远之意牵引贯穿,于绢素缟纸之间,隐约真幻,禅意氤氲。《六祖破经图》亦以寥寥数笔勾画眉目口鼻,而破经时的决绝已跃然纸上,图中以折芦描入衣纹,用笔迅疾,近于草书,顿挫跌宕,而神气宛然。

  此类水墨减笔,临摹时需倾力以对,一神贯之,非在一笔一线之肖似,而以全力追神为旨。故水墨之难,看似哭之笑之,大开大合,貌类外家路数,实则处处机慧,笔笔直见性命,所谓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于无法中,蕴大规矩,而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物临摹一门,旨在通过对古人作品解读、研析、临对,默记,溯本追源,掌握传统人物画的造型、色彩、笔墨表现技法,结合自身的课堂训练,继古出新,为创作积累可贵有效的实践经验。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