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457期】陈捷: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
2017-09-28 08:42:20 樊玮
主讲人介绍:
陈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化遗产系主任。
陈捷
导语: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北京格局商学特邀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陈捷老师,为学员讲解《何谓中国传统建筑》。
主题:何谓中国传统建筑
第三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
说了这么多,基本上前面已经把中国传统建筑的最根本的一个概念解释出来了,就是首先建筑是什么;
中国传统建筑外壳非常稳定,但是外壳稳定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变化,否则就谈不上什么历代的风格演化了。终于回到了今天这个标题,什么是中国传统建筑?如果一定要下一个定义的话:
第一个以木构架承重为核心;就是咱们的传统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最主要的结构方式,刚才大家看的欧洲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核心的,到后期是什么水泥、钢筋这些东西都出来了。第一个木结构,这是一个本质性的差异。
那么还有一个叫以组群布局为原则的建筑体系,这个我跟大家后边再陆续解释什么叫组群布局?就是这个建筑不是单个的,不是做一个出来就完事了,咱们的建筑都是一堆一堆,很多建筑要组合在一起。那么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好多好多的小院子,四合院。这两样东西就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最最核心的两个特征,也就是说第一个是它们的技术性的结构特征是木结构,然后是一个组织原则,是空间,是组群布局。
接下来就具体看一下,在这两个概念之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定义或者说是划分。
中国传统建筑
首先第一个,中国传统建筑在几千年间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所谓没有太大的变化体现在哪里呢?最重要的一点就体现在它外观的构成上,中国的传统建筑一千多年到两千年以来始终保持了一个三段式的格局,就是第一它一定有一个很大的屋顶,在这个屋顶之下或者是屋盖之下是一个屋身,在屋身下方是一个台基,这是一个最最基本的外观上可以一眼对它进行识别的这么一个特征,而这个是很典型的。
中国现代建筑
相对于现代建筑,上海浦东的现代建筑群都是高层和超高层。这些现代建筑普遍呈现出一个最大的特色,包括北京在建的国贸三期诸如此类的东西,它是呈现了一个整体融合,就是一根筒子底下伸到上面来,最后局部做一点小小的变化,比如说金茂的顶上做一点小的变化,环球金融做一点变化,但是整体而言没有明确的台基、屋身、屋盖的区分,它是非常完整的这么一种形象。
四合院
但是中国传统建筑不一样,它在整体发展时期在各种建筑类型上这种三段式的格局体现得非常明确,咱们先看一下,这四张图的时间基本上跨越了1500年以上,每一个建筑基本上又都遵循了三段式的模式,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四合院,民居,屋顶、屋身、浅浅的台基,形成了一个三段式的模式。
五台山南禅寺
再看一下这个,这个后边我给大家专门说,这是目前中国本土现存的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它依旧也是一个三段式的格局,屋顶、屋身、台基。这两个之间相差了1500年以上,因为这个是一个中唐到晚唐时期的建筑,这两个稍微特殊一点,因为他的功能本身就很特殊。
平遥古城市楼
右上方这个是平遥,平遥古城的一个市楼,就是它城中心的这么一个建筑,有地标的作用,有了望的作用,还有其它风水的作用,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首先台基真的是看不到了,为什么看不到呢?路面在不断地抬高,把台基给掩掉了,实际上这个地方以前是有石制的、砖制的台基的,这是屋身,这是屋檐,檐就是多层的,所以又出来一个屋身,又有屋檐,因为它是重檐的、多层的,所以又出来一个屋身,又有屋檐,实际上还是三段式的格局。
德胜门箭楼
德胜门的箭楼,它是一个防御设施,就是碉堡堡垒,坐在城墙上,其实城墙就成为它的台基了,这是它的屋身,这是屋檐,屋身因为它当时是为了进行防御,它没有做成木结构,全部都是包砖的,这样的可靠性好一点。
所以大家可以看得到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不同时间,它的基本模式都是一样的,就是三段式。这个是一个最基本的差异。
另外就是在这个基本的视觉形象下边,就是咱们所谓的技术性的问题,中国的传统建筑商通常情况下就用到三种材料,最核心的是木头木结构,那么在木之下,会有瓦,会有石,这种比较坚硬的防水的材料,瓦用在屋顶,石头用在基础台基这些上边。现代建筑就完全不一样了,现代建筑通常情况下就是钢筋、混凝土、玻璃,是这些类似的材料,用木头就很少了。
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结构上的特色,大家可以看这种现代建筑的形象非常常见了,右上角这个是一个现浇结构,绑扎的钢筋还能够看得到,这应该是现浇完成以后的框架结构,是一个标准的钢结构,这是现代建筑的形象。那么传统建筑它都是用木头,一根一根的构建,单独做出来,最重要的是它上边会开很多的各种小口,这种口就是用来互相之间进行搭接的,称之为榫卯,讲家具课程肯定会提这个东西,在家具小木作里面的榫卯比大木作里面更精致,大家应该比较熟悉这个内容,榫卯。
那么现代建筑的这种结构方式和传统建筑的这种木结构榫卯方式到底最关键的区别在哪里?一方面首先材料上的区别是没问题的。
另一方面就是结构特征上的区别,所有的榫卯它都是一种柔性的搭接,就是说所有的榫或者是卯你插一起以后是可以拆解的,可以拿下来的,可以承受一定程度变形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但是现代建筑以钢结构尤其是钢混为特色,它的结构特征力学里面有讲这个节点是一个刚性节点,它是不能承受过大程度的变形的,这个和木结构就很不一样了,木结构这个有什么好处呢?所有的东西它都是活着搭接在一起的,可以互相之间变形。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当外力,尤其是地震来了之后,建筑各个构建可以互相之间活动,在无形之中就把外部的这些力量就逐渐消解掉了,木结构的抗震效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最典型的一个实例像辽代的应县木塔存在了上千年,前后经历过至少三次以上的八级地震,但是它没倒。为什么能这样呢?榫卯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柔性结构。正因为是柔性结构,所以它抗震性能很好。
传统的框架式结构
但是柔性结构和现代的结构又有共通之处,是什么呢?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建筑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框架式的结构,何为框架式的结构?不是这种直接砖砌体砌起来的,它的主体结构是一个像人骨架的形式,边上的地方在做维护性的东西,先做一个框架,这个结构就足以承担所有的力了。那么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也是这个样子,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一个建筑正在修缮,这是关帝庙当时的建筑主体完成的时候,可以看得到它的主体结构就是一个木框架,但是完成之后这些主体的结构你几乎都看不出来了,它用墙、用这些小木的槅扇、屋顶、琉璃瓦全部把它包起来,看着好像是一个整体,实际上它最核心的还是这里面的木结构。
所以在传统建筑界里面经常有一句俗话叫什么呢?叫墙倒屋不塌,经常咱们说墙倒屋塌,因为这个墙本身它是要承重的,如果承重的墙倒了,房子就塌掉了,但是中国的传统建筑里面最重要的承重体系就是木结构承重,是那个木框架,只要这个框架不倒,中间所有的这些东西你全部拆掉都无所谓,中国传统建筑的墙只是一种维护结构,就是像穿一件衣服一样把它遮起来,所以这个对后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两个根本性的特征:
第一个就是三分式的构成,这个是从视觉元素上来说,它是三分式的屋顶、屋身、基础,一眼看上去应该能够分辨出来。另外就是从结构的层面上来讲,它是一种柔性的榫卯结构,而这种柔性的榫卯结构又有非常先进的现代框架的概念,融合在一起,最终就形成了中国的传统建筑的一些最基本的特色。
它有很多好处,比如说这张图大家看一下,看到了这根线了吗?从这里有一根横线,这里有一根竖线,这里有一根横线,实际上这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古建筑在修缮,木头它不是一个耐久性特别好的东西,它容易腐朽,和地面接触的地方更容易腐朽,在很多古建筑里边经常就会出现这种问题,一棵柱子立在地面上时间久了之后,根部就腐朽掉了,如果是石制的柱子这个就很麻烦了,你必须得整根地把它剔掉,但是这个成本很高,而且施工起来如果是石结构的话几乎是没有办法弄的,但是木结构很容易,它可以把这一半截的木头直接锯掉,这种在古建筑的保护里边,它有一些专门的技术称之为“墩接”,截一块,其实很多东西比如说现在的传统的家具、文玩的修缮里面它会用到这个,局部做一个暗榫,然后补一块东西,这是很常见的,大木结构里面也是这个样子,类似的做法。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