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3469期】陈捷:中国传统建筑——木作分类 模数制度 历代斗拱演化 视觉形象演化

2017-10-04 08:13:14 樊玮

  主讲人介绍:

  陈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化遗产系主任。

 

陈捷

  导语: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北京格局商学特邀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陈捷老师,为学员讲解《何谓中国传统建筑》。

  主题:何谓中国传统建筑

  第九部分:中国传统建筑——木作分类 模数制度 历代斗拱演化 视觉形象演化

  剩下最后就是一些细节性的东西,也是一些文化性的东西,我给大家重点讲一下这个概念,这个就是中国传统木结构里面分成两大类木结构,一大类就是像人的骨架一样的称之为大木作,就是主要的结构,那么其它所有的维护结构称之为小木作,就是比较精致的隔扇、门窗,包括家具,都称之为小木作,就是这样两大类。

 

大木作


小木作

  那么斗拱本身是这么一个构成的方式,在这里大家可以再看一下,斗拱它的尺度不是随意的,中国传统的建筑有一个非常先进的地方,现在我们基本上看得到在南北朝的时候这个技术就出现了,称之为模数技术,什么叫模数技术呢,其实说白了简单一点咱们叫穿衣服、穿鞋的号,建筑也是一样,现在我们从南北朝时期日本留下的建筑,包括中国唐代、宋代的建筑都能看出来,中国所有的建筑是有一个比例关系的,从最小的斗拱上的尺寸,到最大的整个建筑的开间、进深、高宽,这些都是某一个具体尺度的倍数,就是这个意思。

 

宋代 材份制

 

清代 斗口制

  这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制度,非常方便、快速的建造、学习,然后进行迁移也好,或者是进行相关的营建也好,这是中国建筑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所谓的材份制度,这个就是一个模数制度,在宋代叫材份,在清代叫斗口,这个我就不具体说了,大家了解一下。

  还是斗拱,我反复再给大家说斗拱的东西,为什么?就是因为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里边最最有特色的一部分,但是历代的斗拱都是不一样的,前面我说过早期的斗拱它是作为重要的成立的构件出现的,后期变得越来越小,成了一个装饰物了,这个变化的趋势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

 

历代斗拱演化图

  这张图是很著名的一张图,梁思成先生他们当时在营造学社里画的,这是一张等比的图,就是比例尺是一样的,你就能看得出来从唐代一直到清代斗拱的尺度的退缩非常得明显,怎么个明显呢?大家看这一片,唐代佛光寺,这全是斗拱这部分,它和底下柱子的高度比例大概这是1的话,下边大概是2,就是1:2,50:100这么一个尺度关系,整个一攒斗拱,越往后越小,越来越小,这里我给出了相关的尺度比,原来是1:2,到了宋金变成1:3,到元变成1:4,明变成了1:5,到清甚至变成了1:8左右,变得非常非常的小。

  就比如说故宫的文渊阁,这个斗拱已经变得极其的小了,而这个地方的柱子和它的比例大概就是1:8左右,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就是中国的木结构建筑虽然框架结构它是不变的,但是它内部技术的细部其实在不断地演进,总体而言就是早期的技术相对是比较落后一点,到后期更加的发达,在后期斗拱就开始逐渐不太需要了,后期技术的进步让斗拱变得越来越小了。

 

南禅寺 唐代斗拱

 

清代斗拱

  比如说早期,这是南禅寺,最早的中国的唐代建筑,它一个建筑的立面上总共有四个斗拱,非常得庞大,佛光寺也是这样,也用的很少,佛光寺是中国现在唯一一座真正能反映唐代风格的建筑。站在佛光寺的屋檐下面抬头看斗拱,那个尺度会给你非常强的压迫感,这个头上感觉坠了一大片木头,就像压在头顶上一样,气势非常得强,和清代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清代的斗拱到后来就非常的世俗化,而且趋于装饰化了,比如说像这种斗拱,这是云头,这是仙鹤,这是小龙,变得非常世俗化,非常游弋化了,就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力学上的构建了。

  那么总体而言,中国历代建筑,斗拱是变化最明显的一部分,另外还有一个变化比较明显的部分就是屋顶,咱们从一开始就说中国历代的建筑它是一个三分的结构,一层屋顶,一层屋身,然后一层台基,但是历代的形象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这个是标准的太和殿,太和殿的屋顶尺度就非常得大,你可以比一下这个屋顶的尺度和它部分屋身的尺度,大概是2:1的格局,这里至少是2,这个是1,台基大约也是2,就是2 1 2,如果从视觉的感觉上来说。

 

屋顶的演化

  但是在唐代的时候,这是佛光寺的一个剖面,它的屋顶和屋身的比例大概是1:1,后期的屋顶变得非常非常得大,所以现在好多文献里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一种称呼就称之为大屋顶。大家在北大里面能看到好多这种大屋顶的样式,尤其是往北一点燕园那些建筑都是30年代的时候一个外国人做出来的,做燕京大学的时候很著名的美国建筑师莫非,他仿的就是清代的官式建筑的格局做出来的,它的基本尺度关系就是这种尺度,你们可以去体验一下,感觉是很不一样的。

  前面我说历代的样式是三分的,木结构结构也是框架的、榫卯的,中国历代建筑的变化就体现在这些细部上,斗拱的变化、屋顶形象的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