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盲童插上绘画的翅膀 浙江高校掀起美术教育新浪潮
2017-10-09 08:40:16 童笑雨
“视觉艺术的基础在于触觉经验,而非视觉。”10月7日,杭州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胡俊在浙江杭州举办的首届艺游学方法论亚洲论坛上提出了有关美术创作的颠覆性设想,掀起了艺游学理论在中国美术教育变革前沿的新浪潮。
艺游学即A/r/tography理论,由国际美术教育学会前主席RitaIrwin提出。该理论强调个人、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时间、空间内的生活,已成为当前国际美术教育领域发展最快的学术研究方法。
据悉,该理论一直以来都被应用于高等教育中,而随着杭州师范大学艺游学研究院(下称“研究院”)的成立,艺游学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特殊教育范围,将绘画艺术带入了盲童的生活。
“我们对浙江省盲校天生盲和全盲的孩子们进行了绘画教育实验,让他们通过触觉来感受橘子的形状,并作画。出乎意料的是,他们不光都画出来了,而且有孩子甚至主动提出要粉红色、蓝色偏绿的颜料。”在谈及该设想的起因时,胡俊笑着说。
正是基于这个实验,他开始思考视觉艺术教学的内涵,正视传统美术教育方法的正确性。
“所有人都认为,对于盲人而言视觉艺术毫无意义。但事实证明,他们不光有视觉表达的需求,甚至有着常人不可比拟的色彩认知程度。”胡俊认为,这种偏见的产生,与根深蒂固的美术教学方式紧密相关。
他说,传统的美术教育强调要多观察,多看,掌握好色彩比例,但这仅适用于成年人。对孩子而言,美术教育的实质不是规范也不是塑形,而是通过绘画手段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在这一阶段,视觉对孩子们而言,作用其实很小,他们更享受作画时的肢体运动。”
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孩子们画了什么,而是他们表达了什么。儿童画的珍贵之处就是在于奇思妙想、心灵的抒发。
“由于盲校并没有开设美术课程,所以很多孩子并不能享受绘画的乐趣。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进行实验和探索,让那些热爱绘画却患有视力障碍的孩子们也有拥抱艺术的机会,甚至把绘画变成他们的职业,推动浙江乃至全国美术教育方式的新变革。”胡俊如是说。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