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金融助推中国艺术品市场新突破
2017-10-11 10:35:47 未知
从改革开放前后出现艺术品市场,使艺术品成为一种商品(商品化),到当下艺术品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产品(资产化),到艺术品成为能够被金融体系接纳的一种资产(金融化),再到平台和互联网相结合,进行艺术品的电子化交易,进行信托、基金等产品的创新设计,逐步实现了艺术品的证券化。证券化也就是实现艺术品大众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利用平台进行艺术品资产的证券化,使得艺术品的投资门槛降低了很多,投资者很容易进入到艺术品领域中,让更多缺少专业知识的投资人很便利、安全、低成本地开展投资活动。可以说,艺术金融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艺术品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下的必然产物。
艺术品市场需要艺术金融
为什么艺术品市场需要艺术金融?艺术品市场在发展中遇到难题,不能仅依靠艺术品市场自身的发展。一方面,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发展了30余年,一些问题仍需解决;另一方面,中国艺术品市场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依靠资本的力量来建构诚信机制、尽快地确立定价机制、拓展退出机制。因此,就需要依靠大力发展中国的艺术金融来实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艺术金融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是需求所决定的。
很多业态的发展是一种竞争的结果,而艺术金融的发展则不同,它并非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一种需求导向的结果。比如,银行发展艺术金融业务,并非由于银行业发展艰难需要艺术金融进行业务层面的“拯救”,而是基于发展战略层面的考虑。
艺术品市场对于艺术金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规律上,其发展内容和发展动力也决定了艺术品市场对于艺术金融的需求。
在艺术品及其资源金融化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品市场的主要内容体现在:资产化是根本、金融化是核心、大众化是灵魂。一宗艺术品资源想要转化为资产,首先要解决资源的价格评估问题。所以,在艺术品的资产化环节,最为关键的内容是艺术品的估值定价,而估值定价的前提是真伪鉴别,这是由艺术品的资源特性所决定的。
当下,在艺术品资产化阶段,鉴定与评估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说,鉴定、评估是在艺术品商品化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而在艺术品商品经济阶段中,由于发展的不充分,埋下了众多隐患,特别是在处理货真、价实这两个关键问题方面。所以,这些遗患就被带到了资产化、金融化阶段,给艺术品市场造成很大干扰。
艺术品在实现了资产化后,想要进一步实现金融化,需要具备几个前提:前提之一是资产的价值能够为金融体系所认可。实现这种认可,有两种渠道:一方面是法律、法规的保障,比如房地产,起初房地产也没有市场,之所以后来变成了一种金融资产,很多原因是因为《房地产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其有效地规定了房地产确权、估值等内容,为金融体系找到了法律依据。
另一方面是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闭环机制。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是有经营风险的,有风险才会有收益,但前提是这种风险是可分析的。如果某一项业务对应的风险是一个无法分析的“黑箱”,那金融体系绝难介入。而风险可结构化、可拆分,这意味着风险能够被不同的市场主体来承担,从而化解风险。当前,很多金融机构不敢介入艺术品领域,就是因为“圈里人”所定量的艺术品价值,缺少支撑,金融机构不敢采信。
艺术品实现金融化的另一个前提是金融体系能够参与的途径是大规模、高频度的市场交易,比如股票是可以用于金融机构所认可的抵押物。股票的价值就是根据大规模、高频度的市场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交易市场价值进行认定的。
艺术品市场乃至艺术金融的发展,最终要解决一个大众化的问题——艺术品大众化最终的状态是实现公众投资。其中的大众化一方面是指艺术品投资与消费受众规模的扩大是艺术品大众化的一种形态;另一方面是指平台是面向大众、面向平台会员开放的,这也是一种大众化的形态表现。
艺术品市场依赖艺术金融
如今,艺术金融与艺术品市场及其艺术产业的依赖度越来越强,已经成为市场与产业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艺术金融发展到了今天,它对于艺术品市场及产业的依赖度很高,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艺术品市场和艺术金融的互动性不断增强,这不仅因为艺术金融发展的基础是艺术品市场和产业的发展,还因为艺术品市场和产业的发展速度推动了艺术金融发展的深度,同时还因为,艺术品市场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治理关系,很多方面是艺术金融发展推动的结果。现在,艺术品市场及产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正在逐步向着解决的方向推进,这种状态主要是艺术金融快速发展的结果。
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和艺术金融的依赖度在提升。这主要体现在艺术金融在艺术品市场中的作用迅速增强。2016年,中国艺术金融的总规模达到了986亿元,同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最重要的业态——拍卖业成交总额不到500亿元,而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的规模已经成为市场最活跃的业态,超出拍卖业规模的两倍。
同时,艺术金融推动市场发展与创新的速度和能力在不断增强。现阶段,很多产业形态与业态不断生发。比如,艺术品市场中产生了很多新的业态和跨界的业态,集保、鉴证溯源等,实际上都是艺术金融推动的结果。
除此之外,艺术金融是业态创新的有效推动力与建构的力量。这种推动力最明显的体现在创新的“金融+”成为一种模式。无论是在艺术品市场还是产业的发展中,思考如何“金融+”、如何发挥金融的作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现在,无论是拍卖、画廊,还是平台化交易,都在力图“金融+”,增加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来进一步扩大市场、挖掘客户,这显然已经成为一种突出的机制和模式。
另外,艺术金融的发展是市场与产业的重要推动力已成为一种共识。在解决艺术品市场及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瓶颈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借助和依靠金融的力量,这种共识的形成也是“艺术金融是业态创新的有效推动力”的重要表现。
艺术金融是发掘与释放市场需求的有效手段
发掘与释放市场需求是当下中国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之所在,也是重要的战略目标之所在。无论市场还是产业,最终需要发掘和释放潜在的需求,将潜在的需求变为现实的需求,这是市场和产业非常重要的使命,而艺术品市场和产业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据统计,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消费结构就会进入快速转型时期。而在这种转型中,精神消费占据了极为重要的比重,在精神消费中,艺术品的消费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艺术品市场研究者纷纷投入发掘艺术消费的研究领域,很多人发现,在整个艺术品消费市场中,诸多内容可以被细分出来,如礼品市场、收藏市场、投资(包括投机)市场、低端消费市场等。
另外,据测算,中国艺术品市场大概有6万亿元规模的潜在需求,但现在释放出来的规模只有3000多亿元,其中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从不同方面来发掘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需求。
同时,政策也在推动需求不断显现。比如,一些不动产的政策、投资的政策、遗产税相关政策,实际上都对艺术品市场的投融资是一种非常大的利好。
在国际上,房地产、股票、艺术品投资并称为投资的“三驾马车”。其投资产品发展比较平稳;而在国内,相关的发展相对较弱;2016年,理财产品的资产规模大约30万亿元,中国艺术品市场传统金融体系释放出的资产规模仅接近200亿元;我国金融体系资产水平近200万亿元的规模,其中配置到2016年艺术金融方面的规模仅为986亿元。
这些数据不仅充分说明需求与释放的差距很大,而且说明我国在艺术品市场、艺术产业、艺术金融发展中,还存在大量的空白区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急需突破。因此,面对机遇,关键是把握其中规律,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整合的能力进行有效发掘,在业态融合、产业链与新业态等方面积极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张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