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吕澎:林茂以一种超脱都市尘埃的叙述描绘山水

2017-10-12 15:19:29 吕澎 

海报

  2017年10月16日,“方土之上·记住乡愁——中国著名青年油画家林茂教授的四川风景油画艺术”展将登陆意大利佛罗伦萨国家历史档案博物馆,本次展览由国际著名艺术评论家吕澎先生策展,意大利艺术研究院绘画院院长Andrea Granchi 先生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将展出林茂教授在近些年创作完成的约40幅油画作品,其中还有林茂教授200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状态》(该作品荣获“优秀毕业创作奖”)。

  “方土之上•记住乡愁——中国著名青年油画家林茂教授的四川风景油画艺术”展前言

  在欧洲的文明史上,也许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是第一个以现代人的姿态对自然有特殊感情的人;他对阿尔卑斯上的登临表明了人们希望逃避城市的喧嚷而进入乡村平静的愿望。他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写到:“当我独自漫步于大山、森林和小溪时有多么愉快啊!”的确,这种对自然的看法已经非常不同于但丁对森林的恐怖和大山的畏惧的心情。艺术史学者肯尼斯·克拉克这样写道:

  彼特拉克是现代意义上的园丁,他不仅乐于繁花的装饰,而且还研究它们的习性,随身还带上一个日记本,记录一些植物的枯荣。最后,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他也是第一个为登山而登山的人,他登上山顶仅仅是为了饱览大自然的景色。

春江水 80×150cm 布面油画 2014

当初 120X180cm 2017 布面油画

  然而,中国人的心灵,从魏晋(220-589)以降就与山水融合在一起。《兰亭集序》盛赞了这种陶然之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山水自此成为文人雅集的神畅之地,与此同时,这种文化基因代代相传,中国人的人生做到极致,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文人墨客都会思归田园。陶渊明更是直截了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林茂先生的绘画,正是这种情怀的延续,一种陶然之乐在架上绘画中的复兴。因此,对自然山水或者风景的赞叹与欣赏成为中国艺术传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出生于四川广安,在巴山蜀水之间自然生长,林茂以一种超脱于都市尘埃的安静叙述,描绘着笔下的山水,它们是淡远的、宁静的,就像一个不受任何烦扰的精神故乡。浅灰绿的山,树,与树下的屋村,脱胎于常年笼罩在四川的薄雾,这雾气塑造着视觉,形成一种独特的关于灰调的审美。所有的色彩都是冲淡平和的,没有任何突兀的存在,色彩之间的关系呈现着恰如其分的弱对比,微妙的冷暖平衡与黑白灰平衡都包含在艺术家的考量中。灰调在中国架上绘画中着重强调,并不是一个偶然,它与魏晋以来的文化心理存在着非常深刻的关联。对淡远的喜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一件事情的极致是淡远,正如中国文人的极致理想,是铅华洗尽,归于田园的洒脱。这种文化内涵最初呈现在浅绛山水中,呈现在赵孟頫的散逸中,呈现在米氏云山中,呈现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而在整个文化复兴的谱系中,特殊的灰色调具有非常明确的象征意味,它代表着本土的视觉特征和精神气质,实际上,整个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山水部分,大多数为“灰色笔墨”,即一种内在的文化调性。

那时 120cmX240cm 2017 布面油画

  林茂就是这样安静的在古今之间徘徊和思考,就像那句赫拉克利特的箴言所说:人的一生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也无法两次看到同一种风景。林茂完成的的风景画,最终是属于他自己内心的“四川风景”。在印象派对传统风景画解体之后的欧洲,虽然保留了天然的风物与环境,但是在艺术上却告别了自然,而林茂却以安静与超然的笔触和他良好的绘画素养,虔诚地恢复着自然的内在属性,这在技术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是特别宝贵的。

  (注:题目为编者自拟)

国际知名批评家、策展人

吕澎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