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钱君匋书籍装帧风格的分析

2017-10-20 14:55:08 罗之仓

  钱君匋是中国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早在二十年代就开始了他的书籍装帧生涯,至今已逾六十春秋。在这六十多年中,钱老设计的书面不下数千多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作家、诗人如茅盾、郭沫若、叶圣陶、郁达夫、巴金、戴望舒、汪静之......的著作的书面,不少事出自钱老之手。

  当年同鲁迅一道参与书籍装帧拓荒工作的,有陶元庆、司徒乔,孙福熙、钱君匋几人。此外,还有丰子恺。到今天,健在的只有钱老了。更令人欣慰的是,尽管他年届高龄八十多,眼疾又困扰折磨他一段很长的时间,但近年来,仍有不少作品问世。当我们回顾他走过的这一段不算短的历程,再一次有机会欣赏钱老在这六十多年中所创作的书籍装帧部分作品,不禁想的很多,很远。

  “刻意求新”是贯穿钱老艺术创作的一条主线,也可说是他在艺术领域中一生的追求。书法、篆刻、绘画,无不如此。书籍装帧也不例外。即使在三十年代享誉“钱封面”只是,即使在一九六三年出版了我国书籍装帧领域第一本个人专集《君匋书籍装帧艺术选》之时,即使到了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他始终坚持着“刻意求新”的精神,在书籍装帧领域中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朴素明快,典雅含蓄是钱老书籍装帧的一贯风格。就把二十年代的《小说月报》(图68页56)书面,三十年代的《文学月报》(图69页57)、四十年代的《文艺阵地》(图70页58)、五十年代的《新港》(图71页59)、六十年代的《收获》(图29页32)为例,难道还不同样感到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明快、朴素吗?再来看看一些文艺类图书的书面:《两条血痕》(图24页28)、《西洋美术史》(图72页60)、《中国民歌》(图129页87),以及六十年代为商务印书馆设计的几种书面。尽管这些书面采用的图案和装饰都各有借鉴,个有韵味,但其中却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在向我们招手,那就是典雅、含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她的书籍装帧是一成不变,如果是那样的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对“刻意求新”的追求是始终不变的,正因为始终刻意求新,就有了不断的“变”。朴素明快和典雅含蓄是他书籍装帧的一贯风格,这也是始终不变的,但他总能随时代前进而赋予朴素明快、典雅含蓄的新内容。这就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也就是他高明之处,过人之处。

  谈到这里,就可以对钱老六十多年的书籍装帧风格试作分期了。依我之见,二十年代的中后期为第一时间,一九三零年前后到一九六零年前后为第二时期,一九六零年前后到现在为第三时期。

  第一时期为探索期。钱老在这段时间里,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探索。其一是探索适合于书籍装帧需要的绘画风格。其二是追求富于中国美学特制的表现方式。书面固然是绘画。当然应该具有绘画的共性;但同时,书面有应该具有去别于其他绘画门类为自己独有的绘画个性。就二十年代中国的书籍装帧而言,没有什么清规戒律,没有什么权威楷模,也很少有可供借鉴的现成事物。在开创阶段,连这种艺术样式本身也需要探索。我们看这个时期钱老的书面,既运用了图案纹样,又有写实写意的不同尝试,既寄以传统的东方情调,又掺入西方现代派绘画技巧。。。只要能发挥创意,他是不曾放弃过尝试的努力。这不是朝秦暮楚,也不是趋尚时髦,而是一种选择,比较,实践。经过苦苦的探索,开始在自己的路上大踏步前进了。

  第二时期为成熟期。在这段时间中,钱老的书籍装帧风格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走向完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早期那种左顾右盼式的摸索已逐渐消失,而个人风格特点就越来越明显地出现在读者面前。首先是构图的均衡和总体的和谐。组成书面的各种素材,或是一片叶,或是一朵花,或是直线,或是汉字,或是外文字母。。。总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不分彼此地构成一种谐和协调的气氛,共同完成一个主题。既不能缺少某些点和线,也不能移动书名的位置,亦不能调换一种颜色,甚至不能改用另一种纸(因为纸的色泽,质地已被组合融入总体构思之中了)。否则的话,那种谐和协调会遭到破坏,读者会产生视觉上的不舒服,感情上的不愉悦。如果能往深层文化意义上来探究一下,不也能反映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一个侧面吗?他的书籍装帧是植根于民族土壤中的。其次,是每帧书面上汉字的处理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每一帧书面来说,汉字自然是少不了的。处理的好,将是书面画龙点睛之“睛”,反之,也可能成为画蛇添足之“足”。钱老的文字处理,无论是图案字还是属于中国传统书法的行草篆隶,都令人赞叹不绝。尤其是手写宋体字,简直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耐看,耐咀嚼。每一笔划的粗细,长短,笔划间的相互呼应都不能作丝毫更动,每一个字放佛都是有灵气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宋体字完全属于钱老的,应称之为“钱体”。第三,钱老的书籍装帧有一种“跳格”现象。中年以上的读者可总还记得在五,六十年代,当走进书店或邮局时,书架上最逗人,最先跳入视线中的往往是他的装帧。总之,这一时期的装帧,已经使人能一望而知是他的。不仅如此,他的不少作品已经具有脱离书本而能独立存在的欣赏价值,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第三时期为创新期。我们可以发现,钱老从一九六零年前后起,对自己的书籍装帧又树立了新的追求目标。也可以说,正当自己的书籍装帧受到社会广泛接受(一九六三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君匋书籍装帧艺术选》时),他又迈向更高层次的探求。尽管由于某种历史原因,这种新探求很快被迫中止了。但是,一旦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他依然不顾年迈体弱和视力减退,在书籍装帧这个领域中再度奋力而有所为。这时期不少作品,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然而,归来的“燕”仿佛意识参过涅槃的“燕”是那样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气。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更突出的地方,那就是绝大多数更接近于正真意义的书籍装帧——不仅是书面设计。我想,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拜托了种种事务、应酬,他才有可能用实践去重温自己早年的意愿吧。

  对钱老的书籍装帧进行介绍、欣赏、评论的文字,在报刊上时有所见,但涉及风格分期的,恐怕没有人详细论及吧。再次先作一个综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上海。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