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简牍
2017-10-20 15:26:16 未知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从策、简、籍、簿、笺、札、检、椠等从竹、木字形上,都反映出简牍的制成材料。
简牍,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简是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相当于现今的一页。
一枚简牍称为简,常写一行直书文字。字数较多的,写在数简上,编连在一起,称之“册”。长篇文字内容成为一个单位的,叫作“篇”。一“篇”可能含有数“册”。至于简牍“卷”的称谓,还存在分歧。
把竹子、木头劈成狭长的小片,再将表面刮削平滑,这种用作写字的狭长的竹片或木条叫做竹简或木简,较宽的竹片或木板叫做竹牍或木牍。简的长度不一样,有的三尺长,有的只有五寸。经书和法律,一般写在二尺四寸长的简上。写信的简长一尺,所以古人又把信称为“尺牍”。每根简上写的字也不一样多,有的写三四十个字,有的只写几个字。较长的文章或书所用的竹简较多,须按顺序编号、排齐,然后用绳子、丝线或牛皮条编串起来,叫做“策”或者“册”。
竹木简牍的艺术价值:
简牍的出现,使人类告别了甲骨金铭上的刀耕石刻,更因其无论在取材还是使用上的优越性, 使得文明的教化空前普及于社会大众,中华民族进而步入了辉煌的历史新时期。因为简牍,有了诸子百家的争芳斗艳,有了阳春白雪、有了下里 巴人;有了韦编三绝的勤奋,有了学富五车的博 学;有了风骚尽领的诗经楚辞,有了千古流芳的史家绝唱。 时至今日,对于简牍的价值研究,已涉及到历史、考古、文字、文献学等诸多领域。历史简牍的不断出土,不仅填补了历史空白,更为我们客观的还原和修正了历史,实现了人类对自我的重新认知,使我们做到更为准确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竹木简牍对汉字发展的影响:
由于简牍的长期使用,促进里汉字的发展。以简册而言,一起以竹为材料,故“竹”部字多于书文有关。如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在木版上,称之为“檄文”, 军中命令都写在檄上,表示紧急称为“飞檄”。“牍”字,《说文解字》:“牍从札 也”。札:木版写字为札又引申为“公文、 凭证”,如“通牒、通牒令”等。还有“朴、检”等字也都和木牍有着密切的关系。
竹木简牍的历史影响: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纵观世界历史长河,中华文明,以其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生生不息,传延至今。这让国人自豪,更让世界震撼。而这其中,简牍的作用无可取代,它载负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将中华民族的博大文化与伟大精神共同彰显。旨借历史赋予简牍的教化力量,唤起我们的精神记忆,从而使更多的人乐于接受和学习先人智慧,以发扬大国学,推动全人类的和谐大发展。而最能够承担此任的,便是中华简牍,即为华简。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