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屠宏涛个展“欲望的熔点” 肖像背后的时代欲望与复杂人性
2017-10-22 22:01:18 未知
“屠宏涛:欲望的熔点”个展开幕式嘉宾合影,同期开幕的还有“世界:陈朗慕个展”及“马晟哲:1024”个展。左起:策展人许晟、杨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艺术家屠宏涛,陈朗慕,策展人于非,艺术家马晟哲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10月22日,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A厅推出了“屠宏涛:欲望的熔点”个展,展览呈现屠宏涛近几年来以“人物肖像”作为绘画对象的最新系列创作,这也是艺术家继“风景系列”之后,在创作风格上又一次进行的重要演进与实践。本次展览由青年批评家许晟策划。
策展人许晟认为:“在屠宏涛画的人里,很多人看到了时代的焦虑,社会的欲望,还有扭曲的人性。”本次展览中的作品虽最终完成于近两年,实则生成自2010年后至今艺术家对“人”的主题的持续观察与思考。一直以来,屠宏涛的作品着眼于现代人独有的精神状态,这一着力点在屠宏涛的肖像画中更直接地放大和凸显出来。
屠宏涛的肖像作品,不是对人物肖像本身的还原,而是在肖像背后真实的人性。他画过一幅“忧郁”。画中人叫“老张”,也是一位艺术家。画里的眼睛比他实际的小,双目各自望向不同的地方,不是因为多思,而是因为什么也不想看到。这才是他的眼睛本来的样子。老张背后的空间随他的头发一起扭曲了,而他的整个面部就像自己的目光在画布上留下的物理痕迹,带着生活的温度,和空气中的冰凉。脸颊左右两侧的线条是不同的色彩:左边像是黛色,就像傍晚的远山的颜色;右边是某种红色,像画里的晚霞。于是,它们在各自独立的空间中,其实离得非常远,就像老张跟他自己的距离一样。很难说这是真实的老张,还是屠宏涛眼中的老张。
屠宏涛 哼唱 2015 布面油画 27.9×21cm
屠宏涛 蝴蝶 2017 布面油画 230×180cm
屠宏涛的肖像创作持续性进行,与当下数据传播为基础的图像化的社会现实也直接相关。作为一位对视觉尤其敏感以及笃信绘画价值的的艺术家,图像世界的剧变对屠宏涛触动极大。时刻生成和处理的图像极速传播,视觉经验被工具理性宰制,在强烈感受到技术和数据对审美意识、行为的规范和同质化以后,艺术家渴望重新界定自我,他选择通过直觉重新认识绘画。此时,直面人与绘画两者之关系的肖像,以及它对这一关系的种种基本问题的提示,为屠宏涛提供了自由思考和实践的空间,他试图借助绘画语言的力量,将其洞察向生命意识的深处渗透,重建精神的空间。
在新作中,屠宏涛对人物的选择源自朋友圈、知识界、艺术圈,以及生活中、旅途中偶尔邂逅的某张面孔、某个姿态。屠宏涛运用了类似莫迪里阿尼的构图,尽可能地过滤人物的衣饰、发型和背景,以求突出肉身的地位;在语言方面他强调了线,不是流畅、确定的线,而是流动、游移不定乃至相互纠缠、毁损的线;与之相应的是,从造型上远离了现代主义经典肖像的雕塑感与体积感,而更接近弗朗西斯·培根式的“浅浮雕”,以屠宏涛自己的话来说,他的平面化处理追求的是墙壁和岩石表面的风化效果。
屠宏涛 荒草 2016-2017 布面油画 230×180cm
屠宏涛 界线 2016-2017 布面油画 210×150cm
观看屠宏涛的肖像画,我们发现其中的人物都感受着或多或少的痛感、压抑和分裂,并在反观自我的瞬间体会到出离的自由。对屠宏涛来说,当下最切身的体会,都只是他艺术的起点,而不是内容。他对画中人的观察和刻画,正如他基于植物和风景等对象的创作一样,不仅仅是为了记录或批判,更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完整的自我。他通过线条、空间和视觉逻辑的建构,在“自我”、“对象”、“世界”的三元关系中,用创作的行动寻找着高远而可靠的“真实”。
如果说在现实社会里,失控的欲望和僵化的感知成了人性的枷锁,那么等待被发现的,那种磨难后的坚韧和斯文,就为屠宏涛提供了精神和方法的双重参照,帮助他找到了熔解这些枷锁的温度。如果说中国的文人精神正是源自这里,那么也就找到屠宏涛的作品与文人艺术的真正联系。在屠宏涛的世界观里,则是对当下的深思,和对重回真实的信念。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70’后”代表人物之一,屠宏涛曾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举办过个展;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也分别推出他的“心远忘言”(2013)与“旁白”(2014)个展。据悉,展览将展出至11月30日。
屠宏涛 聚拢 2016-2017 布面油画 90×70cm
屠宏涛 礼赞 2012-2013 布面油画 30×21cm
屠宏涛 敏感彩色 2017 布面油画 170×120cm
屠宏涛 山峦 2014-2017 布面油画 130×100cm
屠宏涛 水珠 2014-2017 布面油画 230×180cm
屠宏涛 熏染 2016 布面油画 70×55cm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