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伊娃-玛利亚-森教授应邀举办讲座《博物馆中的展览》

2017-10-30 09:59:46 韦昊昱

  2017年10月16日下午2:00,德国帕德博恩大学伊娃·玛利亚·森教授应邀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员工举办《博物馆中的展览》专题培训讲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池瑜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博物馆各部门员工、美术学院部分师生、留学生及北京大学等校博士参加本次活动。

左: 陈池瑜教授  右:伊娃·玛利亚·森女士

  伊娃·玛利亚·森女士是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首席教授,她的研究领域涵盖建筑理论与历史、16至21世纪的城市发展、文化遗产与历史古迹的保护、修复、重建和复原,以及博物馆收藏、展陈等方面的研究。在本场讲座中,伊娃·玛利亚·森教授就博物馆在欧洲出现以来,其展览方式、展品分期、永久性陈列、展览与公共教育等问题,结合德国博物馆的展览历史和特点,发表了她的研究成果。

  伊娃·玛利亚·森教授首先指出,博物馆这一机构自从出现以来,就是作为公共空间的形态存在。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一件文物自然会由原初存在的语境置换至博物馆这一全新的展示空间之中,这就使得诸如如何展示不同类别的文物、如何对不同时段的文物进行分期等问题得以凸显。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一批德国博物馆学家、建筑师系统提出了一些关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作品分类展示的方式,并尝试处理博物馆自身建筑空间布局与文物展陈之间的关系,这一努力在20世纪30年代白立方画廊的展示规划中得以实现,并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后达到成熟。

  而自70年代以来,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又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变化,也随之引来了一些非议,如德国法兰克福历史博物馆的展示模式为了侧重于教育和学习,提供了许多解释性的说明文字,因此展览很快被批评为仅仅是去阅读展览,而不是观看。而从1971年至1994年在德国国会大厦举办的展览《德国历史的问题》,则大量利用了包括挂图在内的图示化演示方式,因而吸引了大量来自德国国内和其他国家的游客前往参观。

讲座现场

  在对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建筑空间布局进行了宏观概述之后,伊娃·玛利亚·森教授举出了近年来在德国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博物馆展览案例作为具体说明,它们分别是位于斯图加特的符腾堡州立博物馆、位于不伦瑞克市的赫尔佐格·安东·乌尔里希博物馆,和位于埃森的鲁尔煤矿博物馆。符腾堡州立博物馆是巴登最大的文化历史博物馆,拥有多个分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示了德国西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史,并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历史分期,安排了一些互动体验环节,并在互联网上设置了网络虚拟展览和藏品的数字目录,供游客和研究者查询使用。赫尔佐格·安东·乌尔里希博物馆是欧洲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始建于1754年,主要收藏展示古代人物肖像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藏品,且将不同属性类别的文物按照不同的空间布局进行展示,从而构成了不同的文物主题。鲁尔区是德国乃至欧洲开采和生产煤炭、钢铁的最重要地区之一,鲁尔煤矿博物馆由埃森市政府和埃森市历史协会于1901年建立,主要展示了鲁尔地区的地质地貌和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历史的变迁发展,该博物馆利用了多样化的展示手段,力图调动和刺激参观者的全部感官,从而达到公众教育的目的。

  伊娃·玛利亚·森教授最后强调,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向公众深度开放,这就需要博物馆从业者重视博物馆的教育目的。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继续强调藏品文物自身在博物馆展示陈列中的核心地位,未来博物馆从业者要重新思考和设计文物藏品的展陈模式,大胆引入数字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将展陈方式扩展到无形的嗅觉、声音等感官层面,从而增强博物馆展览的互动性与娱乐性,这些无疑都构成了博物馆提升自身吸引力的重要方式。

  下午4:00,本次讲座在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中圆满结束,陈池瑜教授还对伊娃·玛利亚·森教授的讲座内容和具体的博物馆展陈实例作了精到恰当的点评与总结。在场听众纷纷表示,通过聆听伊娃·玛利亚·森教授细致全面的专题讲解,更加深入地领略了德国博物馆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明确了当下对博物馆展陈方式规划、公众教育目的探索研究的重要作用,为未来包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内的中国博物馆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7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7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