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行为艺术不是“巫术”和“逍遥游” ——简评“木令青龙”和“珠江计划”

2017-10-30 13:56:46 吴味

  2017年3月30日—4月5日在广西贺州市黄姚古镇,广西艺术家尹天石策划了一个“甲天下·以山观山行为五季展——木令青龙篇”行为艺术活动(以下简称“木令青龙”)。我本来是这个活动邀请的批评家,但由于事务冲突而没有到现场。活动过后,即在“牛湖艺术群”引起争论,争论由深圳艺术家徐洪波引发:

  “初步印象,这么多所谓行为艺术,在我看来都是在安全模式里故弄玄虚,不疼不痒,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和价值,除了吴德生的作品。中国行为艺术的‘巫术’雾霾何时了?”“真艺术家的任务无畏无惧有态度,二舌和是非是态度的低级层面,好作品要的是高级层面。利用放之四海皆准似的文化外衣做深层文化思考虚弱的掩盖,不应是‘仅有一直前行’艺术家的工作方法。所谓‘停下来’和‘慢生活’,回归‘自然’和故里,不可以成为反对激进作品的理由,因为正真‘停下来’是理性发展快车的倒视镜,而不是倒车返古麻木的同义词,虽然披着博大文化传统的外衣……”

  我随后也参与了讨论(以下内容根据当时微信改写)。

  实际上,徐洪波的发言是值得“木令青龙”的行为艺术家反思的。行为艺术不能搞成风情娱乐活动,一个艺术家一天搞多少个“即兴”表演,大抵不过是风情娱乐,需要警惕!这种风情娱乐是针对作品的无当地当下文化问题针对性的文化意义而言(当地当下文化问题针对性必须先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思考),无这种文化意义,作品当然就成了一种别样的风情娱乐。

  当代艺术(包括行为艺术)如何获得某地当下文化问题针对性,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艺术是精神的流亡——在广西“把思想悬挂起来·当代艺术采风创作活动座谈会”上的发言》,文章恰恰是我到广西参加当代艺术活动的思考,就“木令青龙”来说,我觉得文章的下面这段话仍然具体很强的针对性:

  “艺术家应该……去发现当地社会存在的问题,当地人生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乃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法律、历史、宗教、*俗、旅游、生态……等等等等,它们的问题何在?这些问题……对当地人的生命自由与尊严的影响何在?对我们认识当地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的意义何在?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当代艺术的契机,也是当代艺术的目标。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也许就是当代艺术创作的开始,同时,也是当代艺术家面对当地文化家园时精神流亡的开始。这种‘流亡艺术’带给当地的应该是文化的新思想、新观念,是对当地文化传统的反思和重新阐释,是对当地历史的重新书写(局部),是对当地山水日月、历史文物、风土人情、生态环境等其意义的重新发现,是对当地人的自由与尊严的尊重……总之,是对当地人的生命存在的深刻认识和生命空间的拓展,它是立足于当地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的当地现代新文化建构。这样的艺术才真正有利于当地人的‘新生’。”(吴味的“问题主义”公众号2015年5月27日文章)

  以此来观察此次“木令青龙”的作品,我以为绝大多数作品都没有深入到当地的历史、现实文化问题语境中,作品的所谓针对性是艺术家针对艺术自身的“艺术模样性”,而不是作品语言有效深入到当地的特定问题语境中的真实问题针对性(艺术能指的特定问题语境化导致艺术所指的明确的特定问题针对性)。艺术家对当地的历史、现实文化问题缺乏应有的敏感性,囿于自己的艺术*惯性思维,所做的作品“太艺术”,太符合既往“艺术”的道道,这种“道道”有些实际上是早期行为艺术的观念(处在杜尚式艺术的历史前卫艺术阶段)——艺术能指的陌生语境化(与语境未建立特定关系)导致艺术所指的神秘巫术化(这种情况比较多);有些还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逍遥游艺术观念,所谓“停下来”、“慢生活”、“回归自然和故里”等等。它们诉求的“自由”是自我感觉和想象的犹如梦里的虚幻自由,而不是一种自由意志对人的存在困境(问题)超越的真实自由;是力求回归生命的本能体验,只有自然本能,而无自由意志,而不是力求生命的理性思考,包括而又超越自然本能,张扬自由意志。

  也有极少数好的作品:深圳艺术家吴德生的作品《取黄姚江水9厘米,在他山之石上写10000个字》最值得肯定,作品用玻璃杯在古镇黄姚江带龙桥下取水,杯中水深9厘米,在古镇东门楼处开始在地石板上每后退三步用毛笔蘸玻璃杯中水反复书写“富强、民主、自由、人权、国家”等文字,经古镇中心永安门至西门止;再由南门开始写“诚信、和谐、关爱、诚实、互助”等文字,经古镇中心永安门至北门为止,行为结束。行程的路线在古镇街形成“+”字。

  作品隐喻了当地、乃至中国现代文明转型的困境——在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中,以传统方式建构现代文明的现实徒劳性、虚幻性和悲剧性(“黄姚江水、古镇环境”象征传统文化背景,“毛笔书写现代文明词语”象征现实中建构现代文明的传统方式,“10000个水文字在石板上很快消失”象征现实中的现代文明建构的徒劳性和虚幻性,“行程的路线在古镇街形成+字”象征现实中的现代文明建构的悲剧性。)作品既对当下中国社会政治文化问题有针对性,又把这种针对性纳入到当地文化的历史和现实语境中,将普遍性的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问题特定化了。作品语言与意识形态紧密有关,又与当地文化传统紧密相关,所以能够深入当地特定问题语境,揭示出问题。这样的作品才可以说有一种真实的问题针对性。

  不知道我们当时的上述讨论是否引起过参展艺术家的反思?但这次由深圳艺术家刘香林策划的“珠江计划——珠江流域行为艺术文献展”(2017年9月8日—10月8日深圳鳌湖艺术村)的“鳌湖·行为会友”即兴行为艺术现场活动(2017年9月8日14:00—17:00时),有很多还是“木令青龙”的那些艺术家,似乎又出现了类似“木令青龙”的问题(可惜我出差没有在现场观看),又引起了徐洪波在“艺问”微信群的批评:

  “今天云南广西来了一些行为艺术家在启明学校即兴。他们很投入地自闭症式的颠狂重复一个或一些动作,我尊重他们的个人喧泄,让他们保持纯正,不想加入。所以等他们结束我也用‘即兴’重复方式做了上述视频中的拍蚊子行为小品《启蒙、明德……》……”

  行为艺术最容易自闭症式的弄“玄”。其实也不“玄”,只不过是无意义的故弄玄虚。但这种行为艺术方式完全是早期行为艺术的方式(历史前卫艺术方式。见前述),在当代已经完全没有艺术史的超越性,本身却成了一个需要被超越的当代艺术史问题。我还是要推崇在特定问题语境中对特定问题的独特方式的揭示,从而拓展人的进一步自由的可能性的行为艺术(也是所有的我推崇的当代艺术)方式,就像我上面分析的吴德生的作品那样,而此次徐洪波的行为作品《启蒙、明德……》也值得肯定:

  艺术家站在废旧的启明学校的大门口的石凳上,重复口念“启蒙”、“明德”,并不断做出拍打身上蚊子的动作而摇摇晃晃,一段时间后,走进黑暗的屋内,再从屋内走出门外,行为结束。

  作品显然隐喻了中国社会启蒙(教育)的困境——恶劣的社会教育环境、传统儒家与现在文化的纠葛、反启蒙因素的干扰等(“破败的学校”象征恶劣的社会教育环境,“大门楹联‘启蒙养正初基立,明德新民远到期’”与“重复口念‘启蒙’、‘明德’”象征在传统儒家文化背景中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纠葛,“蚊虫的叮咬”象征反启蒙因素的干扰。),揭示了中国当下启蒙(教育)的问题,作品的社会现实批判性是明显的。

  令人遗憾的是,像吴德生、徐洪波这样的“问题针对性”的行为艺术作品何其之少(奇怪的是这两位并非行为艺术家,都是初涉行为艺术创作),众多行为艺术家何以走不出历史前卫艺术的“巫术”和传统艺术的“逍遥游”陷阱?仿佛就是要在虚幻自由的梦境中,睡死过去。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