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一凭什么增长52%?
2017-10-30 14:27:25 戴科丽
10月24号,《赢在中国》简一大理石瓷砖纪录片首映。讲述简一在“产能过剩”、“用户分化”、“买方市场”等环境下,遭遇价格战、销售下滑后,通过几大战役绝地重生。
这个纪录片,或是对简一2016大动作的复盘。片中提到简一“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销售增长52%、盈利能力增强两倍”。
客观来看,40分钟的片子,虽然不足深度解析简一“投央视2.99亿广告”、“明码实价”的营销逻辑,但也可以一窥当时的惊心动魄。
2016年简一做出几大举措后,不少业内人士都为之捏一把汗。对于明码实价,不同的声音直到今天也还存在。姑且不论“明码实价”牵涉的种种利益瓜葛,作为一个让消费者接受一口价,认为自己“不管到哪里买都是一个价”的品牌,简一是成功了。
李志林说,你已经在悬崖边上,再退一步就是大海了,你无路可退。对简一来说,不想再打游击战了。可以看到,简一的转型是比较彻底的,决心很大。
下定决心,坚决执行,哪怕半年不看报表也要执行到底——这种战略定力,是简一能够实现52%增长的关键因素。
事实上,战略定位+定力,二者缺一不可。战略思路清晰,能保证企业前进方向正确。但通往成功的路途,充满困难与荆棘,充斥诱惑与鲜花,都很容易让老板或团队失去定力。曾听很多老板说,陶瓷行业有很多机会,可以做很多事情。这些老板们,商业分析能力强,战略思维是不缺了,却缺乏战略定力。往往“这山望见那山高”,爬到半坡,又改爬另一座山去了。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简一之后,陶瓷行业也有很多企业做大理石瓷砖品牌。客观地说,截至目前,能自成体系并与简一分庭抗礼的还未出现——无论是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或是打造品牌文化等。简一的跟随者们,如果没有“全盘跟到底”的毅力,又没有“另辟一条路”的智慧,结果只能是——不上不下,越来越难。
自简一后,很多陶瓷老板常把“定位”二字挂在嘴边。在我看来,很多企业的“定位”往往过于随意——轻而易举确定了定位,遭遇了困难或听到某些企业的新做法后,就把定位改了。说直接一点,我们有不少陶瓷企业,习惯跟风做产品(简直不算事了),跟风做品牌也是不经思考(反正有钱),从战略到战术都是跟风。在供不应求的时代,跟谁都可以。但在产能过剩的时代,谁跟都不行。这一点,估计很多老板现在也没有研究清楚。比如现在很多企业跟风在做“现代仿古”,也是例证。
有人认为,简一的转型、简一的成功,可以作为“教科书”。客观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学习的案例。在这两年来,陶瓷行业还有一些增长型的品牌,它们也同样值得学习、借鉴。然而我发现,很多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复制,这就呵呵了。
多数陶企享受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可以给企业短期带来巨大利益,但容易导致企业缺乏长期战略思考,更没有执行战略的定力。而恰恰是,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新营销概念满天飞的环境下,市场致胜需要企业战略定力作为支撑。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治国之道,经营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朝秦暮楚,人云亦云,盲目复制人家过去成功的做法,这都是企业经营企业没有战略定力的表现,也是一个企业走向灭亡的征兆。
(作者系陶城报社执行社长、执行总编辑)
来源:陶城报
编辑:久久创艺苑
(责任编辑:商业-马晓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