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藏品后的研究型收藏家
2017-10-30 21:06:29 未知
因为两件在香港先后释出的瓷器,一位定居台北的新加坡籍华人收藏家,成了今秋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焦点人物。
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已经于10月3日在香港苏富比(微博)以2.94亿港元成交,创下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的最高纪录,取代了此前那只2.81亿港元的“网红”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另一件是明嘉靖五彩莲鱼藻纹大罐,2000年曾以4404万港元身价晋升彼时全球最贵瓷器,即将于11月27日的香港佳士得夜场登台。
这位令两大国际拍卖巨头同期给予图录封面礼遇,雅号乐从堂主人的神秘收藏家,正是世界第二大晶圆代工厂联华电子(UMC)的荣誉董事长曹兴诚,1947年生于台中清水乡,祖籍山东济宁,曾在James Stourton出版的《Great Collectors of Our Time》一书中,入列1945年以来当代最伟大的百位收藏家。
五年前,曾有幸拜访曹兴诚在台北琳瑯满目媲美博物馆的私人居所,最吸引眼球的是他在地下专门辟出的一间高科技研究室,各类测绘仪器设备一应俱全,这在收藏家里是相当罕见的。记得当时他说,收藏不只是花钱买东西,更不是锁进保险箱等着升值,而是应该通过收藏获得鉴赏的能力。为了避免买到赝品,除了基本的眼力,他还借助显微镜、X光透视仪甚至热释光探测器等科技手段,并在他多年购藏生涯里恪守着三个原则:一是“有罪推定”原则,先假设每件藏品都是假的,然后从最严格的角度来检视,找出真的证据,不能心存侥幸;二是“兼听知人”原则,买东西之前多听大家意见,学会辨别哪些人是可信的,哪些人是误导的;三是“非真不买”原则,不是非常笃定真伪的坚决不碰。
正值古董拍卖市场被搅热之际,我请教这位以探索精神著称的收藏家,站在观察研究者的角度,如何评价这两件曾经属于他的瓷器?曹兴诚的回复颇具新意:“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文物要放进它的文化背景里去看,才能感受到它的力量。所以看宋瓷,要放进禅宗的背景里,要以禅学的眼光去看,如此宋瓷的简朴才能展现不动如山的气势,而宋瓷上流畅的线条和爽利的刀法,就更能让人体会到禅宗“无怨无悔”的豪壮和美感;明代的文物,则要放到“文艺复兴”的背景去看,明代在意大利有欧洲文艺复兴,跳接追溯希腊美学,在中国也有自身的文艺复兴,跳过元代的黑暗时期,回溯跳接唐宋的文明。
巧合的是,在明嘉靖五彩莲鱼藻纹大罐展出期间,全球艺术品市场上唯一流通的一件达?芬奇作品、估值上亿美元的画作《救世主》,也被佳士得拍卖行特意从纽约运抵香港作预热,两件杰作在同一时空会面,恰恰也应和了曹兴诚这番文艺复兴的言论。
事实上,受益于港台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曹兴诚这样的研究型藏家并非孤例。20世纪40年代,众多极具财力与学术素养的收藏家族从上海、广东、福建迁往香港,数十年间,藏品传予新一代的同时,考据研究的家学传统亦得承袭;在更早的晚清时期,龙泉瓷等中国艺术品类的收藏在台北即已流行,1949年前从内地迁居的大批文化学者与书画艺术家奠立了学术根基,伴随20世纪70年代乡土文学运动“回归传统”的文化思潮,收藏研究氛围进而巩固——这也是类似“敏求精舍”和“清翫雅集”的全球顶尖收藏社团之所以能在港台成形的缘故。
无独有偶,今秋艺术品拍卖市场凸显的另一位焦点人物,明式家具领域的代表伍嘉恩,也是以学术研究和细节观察见长的研究型收藏家,与曹兴诚相仿。
伍嘉恩经纪人的身份,早已闻名全球艺术品市场。1987年她在香港创办的古董家具行嘉木堂一直是业内标杆,其培育的欧美与亚洲客户里,不乏重量级买家。最显赫的两个案例,便是她以十数年之久,分别协助香港收藏家叶承耀和比利时收藏家菲利普?德巴盖(Philippe De Backer),缔造的“攻玉山房”和“侣明室”这两个世界级收藏名号。在经纪人之外,伍嘉恩的第二重身份则是卓有建树的明式家具专家,1995年即在牛津大学出版过中国古典家具的著录,之后二十年里,又在北京故宫陆续推出《永恒的明式家具》等三本学术著作,期间还在伦敦当代艺术中心与巴黎吉美博物馆策划过重要展览,并协助中国国家博物馆筹建明清家具展厅——亮眼的成绩单,最终为她赢得“黄花梨皇后”的美誉。
假如没有香港苏富比在今秋隆重举行的一场只展不卖的特别展览,伍嘉恩的第三重身份,收藏家的真实全貌,恐怕还将继续隐匿下去。
这场名为“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的大型展陈,开幕当天,在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的悉心陪护下,由她本人亲自全程导览,开启了一次堪称全球范围内最高水准的明式家具之旅:百余件(套)以黄花梨、紫檀木造的几、桌、案、椅、凳、箱、柜、床、屏、案头等品类繁多的家具,外形华美,结构精妙,不少稀有的传世珍品甚至成对出现,还有一些首次公开露面的孤例,与展厅背景墙上的《鲁班经匠家镜》古本插图完美呼应。如此等级和规模,令很多原本以为熟知了解伍嘉恩的艺术圈朋友瞠目结舌,现场啧啧惊叹声不断。
作为伍嘉恩韬光养晦三十余年的私人珍藏,“木趣居”在此前从未显山露水。她回忆道,1995年,文物鉴赏大家王世襄在北京给她亲笔书信取此堂号时,全球已没有一间对外开放的艺术机构能够拥有一套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明式家具收藏,就在同一年,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The Museum of 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遣散了全部收藏,王世襄先生曾遗憾地表示,“这套家具能留着一起就好了。”
如今,当这批搜罗自世界各地、耗资不菲的明式家具收藏在香港浮出水面之时,或许也是伍嘉恩自认不负前辈重托,可以将凝结多年的研究习得公诸于世之时。针对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她并未透露这批藏品的走向,只言有多种可能性。在展览现场,发生过有趣的一幕,苏富比全球总裁施泰德(Tad Smith)邀请她在一件黄花梨拔步床前合影,借机毫不掩饰地表达希望未来合作的意图,她礼貌地笑笑,不置可否。
明代不仅是中国家具的黄金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正如曹兴诚所说,比较同时期东、西方的文艺复兴,可以把明代艺术和文物放进壮阔的背景里,更能体会到明代字画、瓷器、家具、漆器、掐丝珐琅器等美感的卓越和历久弥新的价值。
不难想象,11月末即将上拍的明嘉靖五彩莲鱼藻纹大罐,又将掀起一轮新的竞价高潮,这件流传有序的重器,能否再度刷新世界拍卖纪录尚不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研究型藏家们对于藏品的长期持有与孜孜不倦地观察,无疑在为藏品附加着难以估量的无形价值。
(责任编辑: 叶旭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