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纸张背后的书家风骨

2017-10-30 22:22:25 杜琼

  日前,“你可能会错过的书画——深圳博物馆藏书画精品展”在无锡博物院开幕,展览遴选了深圳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近50件(套),展品时代纵跨明、清至近代数百年之久。在无锡博物院展厅里,一幅幅保存完好的微黄纸张,穿越数百年的时空与我们见面,不仅反映了那段时期书画发展的历史轨迹,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生活与书家风骨。

  明代书家虽以行草为主,但莫不兼善小楷。究其原因,主要与科举制度有关,朝廷规定应试者在科举作答时,试卷一律要以恭楷缮写,这种以工整见长的小楷在明代称之为台阁体。统治者意在借台阁体以示人规矩和法度,不过当时仍有不少书家试图打破这种沉闷刻板的局面,他们在小楷领域中开创出新的天地,成为了第一批明代科举制度下的叛逆者。在这方面最有成就的,当推兼善各体,与文徵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大家”的祝允明。他自号“枝山”主要因右手生有六指,但这异于常人之处似乎也注定了其在书法上独有的成就。

  祝允明小楷用笔极尽变化,突出表现在“捺”“竖弯钩”“横折弯钩”等长势笔画,如祝允明54岁所作的《前后出师表卷》,整幅作品用笔兼有唐书之韵,又隶意甚浓,整体风貌趋于钟繇一路。除了小楷,祝允明的草书也独步于世,他的草书既以晋韵、唐法为根本,又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神貌,有狂而不乱、情浓势足的特点。此次展出的祝允明草书作品《晚晴赋》《荔枝赋》合卷,4米多长的巨帙行笔放而不纵,线条自然流畅,点画变化多端,娴雅纵逸,深沉流美,堪称祝枝山晚年草书代表之作,是深圳博物馆镇馆之宝。

  书画大师也有“黑历史”

  董其昌工诗文,善书画,精鉴赏,是明清以来影响最大的书画名家之一。但正是这样一位书家,却有一段“黑历史”:他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按董其昌的文才本可夺魁,谁知发榜时竟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则是知府衷贞吉嫌他试卷上的字写得差,文章虽好,只能屈居第二。正是这一扎心经历,令董其昌深受刺激,此后他便发奋习字,融合晋、唐、宋、元各名家之风而自成一体,笔画圆劲秀逸,布局疏朗、分明,平淡天真,直追古意。

  古代书家中,董其昌最敬佩的是唐代的颜真卿。他临写的颜真卿《争座位帖》《送刘太冲序》合卷是此展一大看点,共三十七行,行九字,后有题跋:“鲁公立朝大节千古不磨,故书法一如其人,此二帖尤公书之桓赫者,故时时背临以志吾好,其昌。”整卷行书隽秀潇洒,气韵十足,笔法奇崛、骨气洞达,是董氏书学颜真卿的最好见证。

  “诗书画印”全能大师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在诗、书、画、印各方面均具有极高造诣的艺术大师,其金石篆刻气韵浑厚,深悟古人心法;书法擅长古篆,以石鼓文成就最高;绘画采用篆书笔法,博采众长,自具特色。吴昌硕中年以后,博览金石原件及拓本,常选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尤其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此次便展出了吴昌硕的一副石鼓文七言对联“横矢射虎出有中,大网载鱼硕而鲜”,此联用笔凝练遒劲,圆熟精悍,刚柔并济。

  此次展览是深圳博物馆与无锡博物院的首度合作,独具地方特色的岭南书画也是展览的一大亮点,如画坛怪才苏长春的《浮山逸趣图》、招子庸的《芦蟹图》。此外,还有何绍基、郑板桥、高剑父、康有为、罗振玉、张大千等人的真迹。

  据悉,展览将展至10月10日。(资料来源:无锡博物院)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