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3528期】王中信:陶瓷鉴赏中的眼学和工具学

2017-10-31 08:41:20 谭娟

  主讲人介绍:

  

  王中信

  王中信:王中信,男,生于1953年6月24日,汉族,党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中国文物学会青铜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鼻烟壶研究会副会长。《天下收藏》栏目鉴 定专家,国家博物馆瓷器鉴定专家,境外市场收藏投资购买团指定鉴定专家。现驻广州聚艺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担任首席鉴定专家。 从事鉴定近三十年,擅长青铜器、瓷器、紫砂壶、鼻烟壶、古琉璃、料器等古玩杂项的鉴定。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特约鉴定专家。在2004年北京电视台BTV_5《北京特快》收藏节目中为特约鉴定上镜专家,负责鉴定室节目中藏品点评、2007年被聘为《天下收藏》栏目特约鉴定专家,配合节目藏品选定、鉴定工作。甘肃电视台《百姓·经济·收藏》节目文物、古玩特聘鉴定专家,参与走进甘肃省各市鉴定大型活动。多年来曾参加全国各省、市大型文物、古玩艺术品鉴定活动数十次,为此做出贡献。

  王中信:他学的是什么?学的是真假,你去买个东西,买个真的,他卖了钱就能吃饭。耿宝昌是跟孙瀛洲学的,他们都是河北人。一般的搞古玩的,天津、北京的都是河北的,河北人他没有办法,就上琉璃厂、天津沈阳道上学学徒。他们学徒,你说农村来的孩子有什么文化,耿宝昌就是这么来的。还有徐邦达徐半尺,看画看半尺就知道真的假的,他都是那么来的。孙瀛洲为什么买了捐给故宫了,他不捐那一千多件就给他毙了。****年代,他捐了以后他把徒弟给送进去了,现在成大家了,耿宝昌。他到故宫一深造,见的又广了,跟国外一交流他的眼学,我们叫眼学,眼力上的。他讲就讲的很实际,讲的就是自然科学。这个东西在哪儿产生的,在哪儿保存下来的,这是化学、自然科学讲的。当然这些东西书上没有,也没有这样的书。因为咱们这些技能的文化,在书本上你找去吧,没有。而且现在开始有人写了,有人写叫《眼学》,眼学就是眼力。我一看那个东西就是买着了,我买到了能挣钱,你买到了就是假的。但是这个还跟他说不清楚,因为他眼里鉴定标准的东西,有一个数据,刻在自己的脑子里。一闪就知道是真的,因为他鉴定太多了,他鉴定定的,在心里已经定了。一般搞收藏的,还有一些所谓的专家,他得忽悠。你跟他说假的,他马上哎哟是不是假的,他马上自己要变。你说真的他也跟着,思维也变,证明他脑子里不固定,就是不定,鉴定的定,定完以后要跟器物直接沟通。

故宫 

       我一看这个东西是假的,我能给你讲的特别有意思。我们那个时候就跟他们讲,坐着汽车看东西,一扫一大片,这个速度得快。一般件基本是方位就知道了,这几千件摆在那儿,赶紧跑着买。那个时候北京古玩城,我就知道,我说你们怎么一天那样的东西就没了。高手太多,就是20分钟天一亮,有簋市。那个时候改革开放,那个时候捡便宜,什么人捡便宜?高手捡便宜,你早上你前边一部分,我拿那个就是我的,我卖后一部分就没了。说明他对这个东西,已经有固定模式了,他再鉴定的时候,就按照这个标准去买这个东西,肯定是买不错。当然你看着书上买这个东西,肯定买不到。所以这叫眼学,我的老师史树青死了,受打击,少活了好几年,他是讲究后来也。他年轻的时候也在琉璃厂买字画,他也讲究眼学。但是后来一些大学、一些博物馆不讲究这个。那就是经验、积累,天天看真东西,假东西一上眼就打眼,一看就伤眼不看了。因为他有一种感觉了,这个瓷器熟没熟。你拿起这个分量对不对,最后上手了,怎么叫上手了。东西分量,比如说咱们讲的就是说,官窑他要动一点细腻。民窑,我这个拿起百分之七十,六十。这手头上,或者是闭着眼睛拿,就是不看。但是有一些东西直观的,这就讲了各种品种,彩头对不对,发的好不好,什么叫发得好不好?就是它在里边长了,颜色通过年代,春夏秋冬来开里头长了,分子结构长了。这以前没人讲这个,一条线,青花一条线釉下,再讲元青花。那一条线三百年了,不讲明青花了,就得三百年青花。当年画一条线,保存三百年的线要拓展,匀散开了,长了,这肯定是真的。

 

明青花

        您瞄着那个假的,呆着,不是真的,就是发色,粉彩、釉上彩都是。我讲的都是干货,釉上彩不光长还有冰裂,因为它没有保护层。空气撞击形成的,空气里还有水银。现在冒出一个空气质量,里面有什么什么颗粒,什么这个东西。你想空气变得那么脏了,这个东西搁了一百年,你想撞空气是什么样。做旧拿泥糊的,跟那个不一样,一看就是这样。但是自然的这种东西特别有意思,是咱们所说的折射光,过去叫宝光,一下就出来了。所以说这个眼学的东西挺难的,也挺容易的,当然有师傅带着行。讲对了,就是一句话就点破了,我刚才讲空气撞击学,空气里有水银、有粉尘,自然挂上了,自然铺上了。人为拿那个药水做,一看就看出来了,它不是重金属,它是化学的。这就是眼学一个根本的东西,最早理解,我们有一个老一辈专家。我说您看这些画,怎么跟徐邦达,徐半尺什么意思?我一想跟眼学对了,徐老以前那时候,他不看画,一拉,这不是事。大伙儿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一看这个纸,他就说不对。因为他那个时候看的都是民国以前的画,他一打开,那个纸是现在的纸,或者是那个纸的颜色,一看就知道这不对,不看了。他连看那个画,不看那个好坏,他就知道这个东西不是那个年代的。我刚才说的瓷器器物,杂项似的,一看那个东西一交流,就知道是好东西。我刚才讲这个鉴定,眼学这种文化。现在目前还没有提出眼学,最近我们要提出一个眼学和古玩学。因为以前没有人同意,我们现在要成立一个,咱们北京成立一个中国古玩研究院,又把古玩作为文化大学的课题进行。因为大学现在增加一个系非常难,鉴定系,不可能有。

 

徐邦达

        因为现在中国整体的经济还达不到那个,鉴定只能有考古系、博物馆系。你可以学习,不可能有鉴定系,现在有一些民办的,北大的开始有这个课题的延续了。关于讲鉴定和眼学,眼学就是里面,实际上以前的老古玩商,走眼了,变成打眼了,或者让人吃药了,就是说让人家骗了。这些东西都是以前留下的老一辈留下来的事物,但是他没给总结出来了。现在咱们总结出来叫什么?首先你要讲进入古代艺术品欣赏和投资,或者是收藏必须得有眼学,你想蒙着买或者是不定地去买,这里都有瑕疵和疑问。一定要把这个鉴定和鉴赏弄出来,鉴赏好办,多看看书,多听人讲讲,多背背年份和器形、器物和纹饰,但是那个是死的。真假可不是,因为现在高科技上来以后,往陶瓷这一块,我给你弄一个电窑控恒温解决了。煤气窑是煤窑,我还讲了以前都是柴窑,还有一个转速问题,还有一个工具学。刚才讲的眼学里面还有一个工具学,当年咱们做陶的时候,有可能还没有转速呢,就是手风机。有了转速以后,为什么刚才讲那个宋瓷,或者讲典型的元青花时期,得揭胎,不揭胎肯定不对。根本的鉴赏文化,书上的记载,你看实际为什么。他没有那个转速,那个时候就是手摇的转速,这个转速和鉴定艺术都有联系。

 

北大

        因为当时转速上不来,他就拱不起来那个胎。到明代的时候转速可能加高了,加快了,就慢慢升了,一定的尺寸。比如说20公分,他就堆了,他速度上不来。等到清代的时候,明代必须接,到清代,到明代晚期,清代就不用。咱们脚跟着速度上去,陀螺上去。就跟做玉的工具的速度上去,在这个器物上直接,太大了也不行了,太大了也得进行。有的时候有一些东西不是揭胎,用模子,发现那个眼学讲的,那个工具似的,陶瓷的工具似的。我就在南京博物馆展出那些青冈漆,那个大梅瓶上明显一看有揭胎。你看博物馆把名字定成青的,博物馆是国家博物馆,证明把这个忽视了,工具就给忽视了。清代的纹饰,明清接待的东西定成清代的,他通过纹饰分析的叫清代的。但是他没有结合揭胎的工艺,你说这个,国家大单位还出这个笑话,他没有系统地把器物的各种角度去分析。讲工具学,咱们器形看东西的时候。从元青花的揭胎,到明代揭一次胎,或揭两次胎,清代不揭胎,现在根本不用揭胎。现在速度电力,一千多转的它,多高的东西都可以。而且有无形了,无控制了,大小,讲的这个。从讲眼学,引出一个工具学,再一个有窑址,你明白吧。咱们还像以前用那个窑吗?不用了,咱们现在有煤气控温的。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谭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