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舟:拍卖理论发展对经济学的影响
2017-10-31 17:19:34 刘双舟
拍卖理论曾经一度被顾名思义地被理解成仅仅是拍卖的理论或者是某种专业性的研究。诚然,拍卖理论在相当大程度上都是由从事实务研究的学者们完成的,并且早期的文献也都发表在研究实务的期刊上,所运用的方法也都是数学证明而非标准的经济学理论。有些突破性的文章都是发表在《实务数学研究》上的,还有一些早期经典论文则发表在《管理科学》上。然而事实上拍卖理论和“标准”的经济学理论之间存在着相当紧密的联系,拍卖的实践日益增多,对拍卖的研究甚至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拍卖有着简洁并且定义完善的经济环境,因此为博弈论,尤其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验平台。相关的经验研究则集中于采油权、伐木权以及国库券的拍卖上。而学者们对拍卖试验研究的兴趣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外,拍卖理论构成了很多理论研究的基础,其发展也广泛涉及到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以及机制设计等诸多新兴领域,它的发展能够推进对价格的形成机制、明码标价以及那些卖买双方都积极地参与价格制定的谈判的研究。拍卖也和竞争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最优拍卖理论与垄断定价理论极为相似,拍卖理论还有助于对寡头垄断定价模型的研究。拍卖的理论模型也同样适用于那些不是通过价格来进行分配的情况,如排队、消耗战、以及其他各种竞赛和配给。
对拍卖问题的研究之所以得以深入,其原因在于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上的发展和创新。早期学者对各种拍卖类型之间关系的猜想被维克利的研究所证伪。他运用博弈论的方法,证明在私人价值拍卖中四种标准拍卖类型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等价,而维克利的结论又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公共价值拍卖模型的出现又为私人价值拍卖模型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双边拍卖、全支付拍卖的研究,推进了经济学对价格形成过程和市场均衡的理解。试验经济学对拍卖理论的贡献不可忽略。试验经济学对已有的结论进行验证,并为其进一步的修正提供基础。不仅如此,试验经济学研究也正在尝试设计新的更有效率的拍卖制度。可以预见,随着试验方法更多地运用于拍卖理论的研究,未来拍卖理论还将有很大的发展。事实上,拍卖理论已经成了产业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及金融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一。
自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维克里1961年发表的《拍卖及密封式竞价投标》这篇开创性论文问世以来,拍卖经济理论已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应用性前沿领域,并极大地推动了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经济理论的发展。时至今日,对拍卖经济学的研究仍处于蓬勃发展状态。随着拍卖实践在中国市场经济各个领域中、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内以及两个部门之间的运用范围和规模的快速拓展,中国的经济学界对拍卖理论的研究也将会进一步深化。拍卖理论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资源配置无疑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否存在一种能够保障有效率地分配稀缺资源的机制,使得那些给出最高评价的人来拥有这些资源,是经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其实“经济”本身就包含着效率的意味。经济学不仅仅关心这种机制的存在性,也同样想知道如果这种机制存在的话,那么其具体形式如何以及它们和现实中的各种制度相差多少。什么样的因素能够构成一种有效率的机制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而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这一问题不仅仅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中也极为重要。20世纪最后的15个年头中,东欧、前苏联以及诸如美国、英国、德国等高度工业化的国家掀起了一轮私有化的浪潮,简单地说就是将资本转移到私人部门中。如此大规模私有化的动因之一就在于人们预期这种私有化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如果效率是我们必须遵行的原则的话,那么很自然地就有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转移机制才是最有效率的呢?
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市场”这样一个答案。根据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在特定条件下,竞争机制,即买者卖者之间不受限制的商品交换,可以有效率地配置资源。但是福利经济学理论的成立必须以买卖双方都是由大量的个体组成为前提,也就是说,要使竞争机制正常的发挥作用,避免垄断力量作祟,必须存在足够多的买者和卖者以保证任何单一的买者或卖者对价格的影响都是无足轻重的。但是就私有化这一问题而言,显然这一假定难以成立。在一些国家最近进行的频谱拍卖中,一项特定的授权往往只有两个或三个认真的买者。竞争模型看起来并不适用于这种环境。幸运的是,维克里证明了如果一个卖者有一件不可分的商品出售的话,在商品对投标人的价值独立的条件下,第二价格拍卖就是一种有效率的机制。由于进一步的研究证明这一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多件商品的出售,因此它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拍卖理论的进展显然为解答我们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答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改革的深化,会有更多的商品和资源需要采用拍卖的方式进行配置,如政府兴办的各种公共工程、政府采购、某些特定自然资源的使用权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必然会有相当数量的各类国有资产需要转移到私人部门,以期实现资源重组和更有效率的利用。但是如何有效率地“转移”也同样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忽视这一问题显然会使国有经济蒙受不必要的损失,造成更加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拍卖作为一种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显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优越性,因此加强拍卖理论的研究,根据现实情况的不同,构建更加有效率的拍卖方式,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也同样是有益的。
拍卖可以视为是一种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资源配置的机制,而不完全信息是现实生活的常态,所以可以模型化成拍卖的现实问题有很多,因此拍卖理论研究的深入可以将经济分析应用到原来经济学无法涉足的领域或增强对原有问题的认识。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