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管勇:把图像生成的过程向观众开放
2017-10-31 22:42:42 裴刚
嘉宾合影
2017年10月31日下午,“管勇——介质空间”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一层主展厅开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总策划, 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徐钢为展览策展人,此次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此次展览也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青年艺术家”系列的最新成果。展览共展出55件绘画及2件雕塑。
对策展人徐钢教授提出的关于“介质空间”这一主题,管勇是这样理解的:“在我看来,绘画作为一种视觉存在,首先需要提供一种可以被感知的幻象,而这个幻象的意义系统最好是开放的,能够对读者开放,它的意义其实就是观者在观看时候自己的理解。”在徐钢教授看来,一幅画永远都只是未完成的、在艺术家和观者之间的介质,依靠每一个观者用自己的方式联系起来并理解以后,其意义才能完成。为了做到作品意义的真正开放,管勇使用了多种主题、技巧、色彩的表达办法。
北京民生美术馆理事长李文华致辞
北京民生美术馆理事长李文华在开幕致辞中谈到观展感受时讲道:“从管勇的作品中,看到了很难得的一份宁静和含蓄。”
北京民生美术馆馆长周旭君致辞
北京民生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管勇不仅吸收西方现代艺术,以及中国宋代绘画的营养,更显示了管勇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的问题意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著名水墨艺术家李津致辞
著名水墨艺术家李津在开幕致辞中谈起对此次管勇个展的感受时,认为:“一般人的变法,都带了早期很多的影子,但管勇这次展览的作品跟早期的观念没有关系。这很难。尤其一个人成了名,有了很多稳定的回报,是不是还能放弃掉?其实跟他同期的很多画家,基本上还在延续自己的风格。但他是一个例外,再看形式和手法,变化也很大。因为他早期的作品更像工笔(我是画国画的,所以以国画来打比方),现在开始‘写意’了,更加强调的是绘画性。”
策展人、美国伊利诺大学徐钢教授致辞
艺术家管勇致辞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美国伊利诺大学徐钢教授认为这次展览是管勇对过去五年创作的一个小结,也是一个关于创作和观看方式的寓言。展览的主题“介质空间”来自莫兰迪的一句名言:“艺术家仅仅停留在两个极端的一端是不可能达到伟大的境界的;必须同时触及到两个极端,而且填满这两个极端中的介质空间。”这两个极端,一边是自然,一边是艺术表现,好的艺术家用风格感强烈的色彩和造型语言连接两端,艺术作品本身也就成了一种介质空间。
“这个展览中的画绝大部份是最近五年完成的,作品的命名方式我采用了传统的绘画分类方法,也就分为了静物、人物、风景、人体、无题这几种。这并非一开始就设计好的,而是随着工作的发展,作品似乎呈现了这样的面貌,于是索性就以这种方式加以区分了,当然,这也是比较合我胃口的事。有时候,在处理作品时,我也主观的模糊了这个分类的界限,在静物、人物、风景、人体这些体裁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我有时候把人物、风景、人体作为静物看待,有时候亦会对静物加以风景画方式的处理,有时候在人体画上加强风景画的元素。”关于展览的整体情况管勇对雅昌艺术网介绍说。
无题 H 38.5×W 16.5×T 8.5cm gold-plated bronze 2016
另一个巨大的《无题》雕塑,但通体吸光的黑色,就像一个抽象主义的雕塑
在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第一件作品是《无题》,这件高38.5厘米的金色小雕塑被安放在特别制作的白色柱状小窗内。最初闯入编者的视线时,马上会有一个印象“多布朗库西的雕塑啊!”,但的确不是。“其实,这是一个沙漏一分两半的刨面。最初,吸引我的是沙漏外侧的曲折线条,当你绕着它看的时候,它的重心和形在不断的变化,很迷人。”管勇对雅昌艺术网说。同样,在展厅的最后,是另一个巨大的《无题》雕塑,但通体吸光的黑色,就像一个抽象主义的雕塑。
人物与静物 a Figure Painting and Still Life a 146×114cm oil on canvas 2013
人物与静物 b Figure Painting and Still Life b 50×40cm oil on canvas 2014
人物与静物 g Figure Painting and Still Life g 60×50cm oil on canvas 2016
人物与静物 e Figure Painting and Still Life e 40×40cm oil on canvas 2016
人物与静物 h Figure Painting and Still Life h 50×40cm oil on canvas 2016
人物与静物 d Figure Painting and Still Life d 20×15cm oil on canvas 2015
人物与静物 i Figure Painting and Still Life i 40×30cm oil on canvas, hang on wooden board 2017
此次展览中《人物与静物》系列是以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的一张肖像照片为蓝本,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但莫兰迪并不是管勇简单的模仿对象,而和他的作品一样,成为他的介质空间。通过莫兰迪极简主义的表达对象的方式,甚至延伸到一个人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态度,管勇试图触及到两个极端。在怎么样表现自然、又怎么样反思艺术表现的发展,他都有极其深刻的想法和艺术实践上的传达。
风景 l Landscape l 250×200cm oil on canvas 2017
写生 j Watercolor Sketch j 26×36cm watercolor on paper 2017
写生 i Watercolor Sketch i 26×36cm watercolor on paper 2017
写生 g Watercolor Sketch g 26×36cm watercolor on paper 2017
写生 f Watercolor Sketch f 26×36cm watercolor on paper 2017
写生 c Watercolor Sketch c 26×36cm watercolor on paper 2017
写生 b Watercolor Sketch b 26×36cm watercolor on paper 2017
写生 a Watercolor Sketch a 26×36cm watercolor on paper 2017
风景 o Landscape o 30×20cm oil on canvas 2016
风景 m Landscape m70×50cm oil on canvas 2015
在展览呈现的《风景》系列中,主要的描绘对象是南京一处著名的景点——阳山碑材。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功德而开凿的神功圣德碑的工程,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烂尾工程”。为后人留下集权与野心对自然进行的破坏。数千劳工为这项徒劳的工程丧命,而这仅仅是残酷历史的冰山一角。管勇并没有直接调取相关的图像资料,而是顺理成章的回到写生传统,以小幅油画和水彩形成不同色彩变化的写生,这些写生却不是一般意义的,而是受马列维奇的的影响,对马列维奇作品的借鉴与挪用,使得“阳山碑材”这一题裁以一种怪异且陌生的方式展现出来,抛弃了绘画的语义性及描述性成份。正像此次展览所呈现的绘画性和抽象意味,形成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的独特魅力。
白色 White 180×220cm oil on canvas 2011
无题 b Untitled b 200×250cm oill on canvas 2013
无题 e Untitled e 150X150cm oil on canvas 2014
无题 g Untitled g 70X50cm oil on canvas 2014
无题 j Untitled j 30X40cm oil on canvas 2015
在此次展览中的另一组作品是之前“书架”系列作品的推进,与人物、风景有着同样的特点,似乎在展示艺术家的思考轨迹和种种状态下的视角,如何形成了出现在这次展览上的作品。
策展人徐钢(右)主持对谈
从左至右:批评家戴卓群、策展人徐钢、艺术家管勇、批评家雷鸣在对谈现场
在展览开幕前艺术家管勇、策展人徐钢、批评家戴卓群、批评家雷鸣等,就此次展览和管勇的作品在美术馆公教厅展开对谈。从展览的主题“介质空间”谈起,分析了管勇的绘画中图像、历史、空间等等诸多问题的关联。从管勇在莫兰迪作品中所获得的影响,以及抽象与具象等等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法。
嘉宾合影
策展人徐钢教授对本次管勇展出作品梳理出其中三种突出地语意特点:
第一,微妙重复。不是安迪沃霍用丝网版画达成的波普的图像重复,而是用手工反复描绘同一景象、让画面充满微妙而复杂的变化。他用水彩和油画表现南京阳山碑材、重现莫兰迪的静物、模糊地再现某一个现成情色图像,不断重复画面,却又不乏细微的变化。他实验的对象既和图像相关,更跟颜色相关,依靠同一主色调之间的微妙差异和过渡,对应着心理和情感的潜流。在颜色的渐进过渡中,管勇表现出超群的技巧控制,同时不失冷峻的基调和几乎是存在主义般的哲理的反思。
第二,神秘化、去熟悉化。有些神秘感是图像自身的内涵所带来的。南京的阳山碑材,巨大的三块石料废弃在山间,包含了明朝初年宫廷争斗的无数密辛,时间过去越久,就越成为千古之谜。那些情色影像,更是引人浮想联翩,对主人公的隐私和背后的故事充满好奇。管勇绘画时经常用多层次色彩的软边处理和同样色系中的层层渲染,从而有意制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并将习见的事物去熟悉化,由隐晦歧义而带来意义的开放。
第三,逐层放大。细看之下,我们才明白这些作品不是简单的图像重复,而是系列性的类似光学的放大或缩小。无论放大多少,管勇的图像永远保持着一种模糊、“失焦”的状态。观者习惯性地想要看到更多:模糊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求清晰而不得的结果是关于观看机制的反思。
策展人为嘉宾导览
展览现场
除了莫兰迪以外,管勇还吸收了多方面的营养:从维米尔到塞尚到马列维奇到罗斯科,都对他有所启发,帮助他形成鲜明的现代主义艺术的个人风格。而其近期作品,却又努力化解风格感。他解释说:“我以为风格在绘画中是画布平面作为一个空间载体,从其最深处向外部以至表层的一种结晶态,是一个绘画生成过程的结果,并非是绘画的目的。”这又变成了一个介质的问题。通过处理神秘性、模糊性、可视性背后的不可视性,管勇在这批作品中达到了很多现代艺术家所达不到的一种境界:绘画变成一种关于图像生成过程的表现,连接着艺术家和观者之间、现实和幻象之间,从而带来一种深刻的心理和感情表达。
人体 d Nude Painting d 30×40cm oil on canvas 2016
人体 g Nude Painting g 30×40cm oil on canvas 2016
人体 i Nude Painting i 30×40cm oil on canvas 2015
据悉,展览将展至2017年11月30日。展览期间还将围绕“绘画”这一中心主题开展学术研讨会和多场公共教育活动。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