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在触摸千年间汲取文化养分

2017-11-08 10:40:51 艾丹

  行走在荆州博物馆,保存完好的简牍,色彩分明的各式漆器,令人叹为观止。全国规模最大文保中心落户荆州,不仅占地面积最大、分类精细,而且装备先进,专家队伍实力雄厚,可以修复全国逾半数简牍、木漆器。(本报昨日报道)

  文物的修复是传承文明的重要工作,也是接续历史与传统的重要环节。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度火热,它揭开了文物修复的神秘过程,向人们展示了身怀绝技的文物修缮大师精益求精的匠心境界,也让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进入公众视野。因为纪录片热潮,让更多人想投入此工作,不过“2万人才能考进100多人”。招录条件严苛,还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择一事,守一生,这种执着与奉献,令无数观众动容。

  荆州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出土了大量简牍、木漆器。简牍修复专家方北松介绍说:“全国70%的饱水简牍、60%的出土饱水木漆器都由我们修复。”伫立于博物馆展览窗前,人们欣赏到的是厚重与沧桑,精致与华丽,而精美绝伦的藏品背后,同样是文物修复工作者日复一日的艰辛付出。安静、清冷、沉寂,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用手中的笔、刀、刷子、染料来触摸千年,与历史对话,精雕细琢间,尘封、残破、缺损的文物被一一唤醒,最终跨越千年,重新焕发光彩,与今天的人们重逢。

  文物是我们触摸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化养分的重要来源。站在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其意义并不止于让历史文物重现光彩,而在于浚通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筑牢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石。那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珍品,篆刻在竹简上的文字,尘封于历史的遗迹,代表的是中华民族曾经抵达的文化高度,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精神文化养分。今天的我们花大气力修复它们、保护它们,不是为了陶醉于曾经的辉煌,也不是为了向世界炫耀,而是为了在历史接续中,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在文明延续中积聚前进的不竭动力。这是我们这一代在文化传承上的责任与担当。“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从历史走向未来,从民族文化血脉中汲取养分,将这种文化自信融入每个人的心灵,我们就会拥有更强大的前进定力。

(责任编辑:刘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