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红砖美术馆再推出美国艺术家个展:丹-格雷厄姆

2017-11-13 12:01:34 未知

  红砖美术馆继11月4日推出首位美国艺术家的个展——“安德烈斯-塞拉诺:一个美国人的视角”,11月7日再次推出美国艺术家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在中国的首次大型回顾展——“丹-格雷厄姆 - 精选辑”。展览以20余件作品完整呈现了格雷厄姆五十多年艺术创作的历程。本次展览将展至2018年2月25日。

  开幕现场 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致辞

  红砖美术馆的馆长、创始人闫士杰表示,红砖美术馆同时呈现的这两位美国艺术家,摄影艺术家安德烈斯-塞拉诺更多是直接面对人,呈现宗教、文化、社会等矛盾冲突;丹-格雷厄姆的作品更多考虑建筑、环境与生活场景,折射人与建筑的关系;两个展览从不同视角呈现了美国社会文化的不同层面。

  展览现场

  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出席展览开幕现场,丹-格雷厄姆还是非常用心地录制了一段视频向中国观众介绍他此次展出的作品及为什么会挑选这些作品。格雷厄姆50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建筑环境与居住者之间的共生关系。红砖美术馆设计中使用的红砖不仅作为建筑的基础材料,且蕴含中国建筑、园林历史、传统和意象。此次展出红砖美术馆全新委任的一个“馆”(pavilion)作品,由金属、镜子和玻璃筑成,创造出各类光效,弥合了艺术与建筑之间的鸿沟,也体现他对建筑环境与居住者关系的持续性调查。“馆”系列也是格雷厄姆最为著称的作品。

  展览现场

  上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格雷厄姆开始探索有关行为、裸露、偷窥、镜面反射以及俗世的种种议题。为了获得最广泛的传播,格雷厄姆当时偏好的宣传方式是将作品登在报刊杂志上做广告,这种把艺术品呈现为一则单纯的广告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价值观,被视作格雷厄姆正式介入观念艺术的里程碑。这些杂志作为此次展览的一部分,也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

  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的作品还包括他早期的行为影像,这些影像验证了他对行为艺术的远见。单频定时作品如《宽松/放松》(Lax/Relax, 1969 - 1995)和《表演者/观众/镜子》(Performer / Audience / Mirror,1975),将墙面等大的镜子、摄像机与观众的参与融合在一起,呈现了艺术的互动性。这些旧作代表着艺术家开创性使用录像来捕捉感知,也印证了他对电影符号学的热爱。而在《摇滚我的信仰》(Rock My Religion,1982-1984) 和摇滚木偶剧《不要相信30岁以上的人》(Don‘t Trust Anybody over 30, 2004)等这样的作品中,格雷厄姆强调摇滚音乐的文化价值,并展现了他与年轻文化的交汇以及他在跨界合作上的创新。事实上,格雷厄姆的作品十分多元,他最大的爱好是摇滚乐,正如他自己所说,“音乐是我的热情所在”。此次展览精选了格雷厄姆过去几十年收录的音乐——《精选辑》(Greatest Hits, on going),在一间专门打造的影音室供观众收听。

  展览现场

  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格雷厄姆深度参与了美国战后当代艺术的历程,他的革新与创造力让他始终活跃在当代艺术发展的前沿,包括在观念艺术、影像和电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情境化雕塑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展览现场

  丹·格雷厄姆50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建筑环境与居住者之间的共生关系。而红砖美术馆设计中所使用的红砖不仅作为建筑的基础材料,且试图蕴含中国建筑、园林历史、传统和意象。展览通过艺术家的作品与红砖美术馆建筑的直接碰撞,呈现格雷厄姆对建筑环境与其居住者之间关系的持续性调查。本次展览还呈现了一个红砖美术馆全新委任的“馆”和艺术家多件经典作品模型。作为格雷厄姆最为著称的“馆”系列作品,强调空间、时间和建筑环境,体现了建筑转变社会感知体验的能力。为弥合艺术与建筑之间的鸿沟,格雷厄姆的“馆”由金属、镜子和玻璃筑成,创造出各类光效。“馆”系列中的样式各异,从公车候车亭到时装秀场,这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空间,在穿行其中时通过自身的、他人的和周遭的映像被唤醒。(作品得到里森画廊及格林·纳夫塔利画廊的支持。)

  美国艺术家丹·格雷厄姆50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建筑环境与居住者之间的共生关系。他的实践横跨策展、写作、行为、装置、影像、摄影和建筑等,并凭借展示新泽西市郊发展的一系列摄影作品《美国家园》(Homes for America, 1966 - 1967)初获瞩目,与摄影同期发布的还有一篇关于土地用途经济和建筑与手工艺退化的分析性报告。格雷厄姆利用各种反光装置——通过视觉和感知——凸显作品建筑设计中的窥探感。他在70年代后期设计的各种运用玻璃和镜面的“馆”(Pavilion)系列展现于全球各地,充分体现了这一参与性。“馆”介于雕塑和建筑之间,它们从20世纪60年代的极简主义中汲取精华,不禁使人想起格雷厄姆与索尔·勒维特(Sol Le Witt)、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和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在20世纪60年代的纽约崭露头角的时光。格雷厄姆将作品及其多元的表现方式描述为“栖居于观者的存在之中、并由观者的存在而激活的几何形,通过在包容和排斥之间不断的转化产生一种不安和心理异化。”“馆”系列让人们意识到建筑可以作为表达工具,具有强烈的心理意味、体现社会变化并发挥棱镜功能,让人们通过建筑审视自我和观察彼此。

  丹·格雷厄姆1942年出生于伊利诺斯州乌尔班纳市,目前在纽约生活、工作。他曾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2015)、瑞士圣加仑美术馆(2011)、日本北九州当代艺术中心(2010)、美国洛杉矶当代艺术馆(2009)、葡萄牙波尔图塞拉维斯现代艺术博物馆(2001)、 英国牛津现代艺术馆(1997)、荷兰埃因霍温的凡阿贝博物馆(1993)、 瑞士伯尔尼美术馆(1983)等机构举办个展。格雷厄姆曾先后5次参加卡塞尔文献展(1972, 1977, 1982, 1992, 1997),并在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过作品(1976,2003,2005)。曾荣获苏黎世Coutts当代艺术基金会大奖(1992),法兰西镀金勋章(2001)和纽约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奖(2010)等殊荣。

(责任编辑:李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