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家是没有童年的”,做为父母,我没有郎朗父亲的勇气!

2017-11-14 14:19:25 未知

  今天继续整理公众号100T纪录片,我很喜欢看BBC纪录片,不仅可以练习英语听力,还能增长知识,甚至获得一些勇气。上周我看了BBC拍摄的郎朗纪录片【BBC.朗朗的钢琴奋斗之路】(Do Or Die, Lang Lang's Story),看完后感受就六个字:郎朗真不容易。先不说别的,就说坐在琴房练琴好几个小时,就是一件大多数小孩和成年人忍受不了的事情。

  

  【BBC.朗朗的钢琴奋斗之路】

  郎朗3岁的时候,爸爸带去学钢琴,每次学习一两个小时,却不觉得累,非常喜欢学。爸爸发现郎朗不仅有音乐天赋,还能吃苦。 在郎朗9岁的时候,爸爸为了让郎朗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琴,于是给单位领导写了一封辞职信,从此父子二人放弃了老家的优越条件,开始了北漂。

  郎朗14岁就去了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所以他能接受大师的指导、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能和中外大师谈笑风生;再看郎朗的老师朱雅芬,也是一口流利的英语。再说父母的影响。郎朗的几位老师都说每次给郎朗上课的时候,郎朗爸就在旁边听,还做笔记,因为他本人也喜欢音乐,纪录片里给我印象很深的是郎朗爸每天早上4点起床练琴。

  

  郎朗4点起来练琴

  看到那段父亲郎国任逼他跳楼的故事,简直像看恐怖小说一般惊心动魄。郎国任孤注一掷地辞职,留下为家人辛苦劳作的妻子,带儿子从沈阳到北 京拜师求学。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一个八岁的男童难以避免地产生畏惧感。在沈阳,他是大家瞩目的小钢琴家,父母是有着正当职业的中产阶级。但在北京,他只 是众多琴童中的一个,父亲还差点被作为外地盲流而被警察遣送。每天一早郎国任便起身帮郎朗占公共厕所位,只为儿子能多练5分钟琴。夜里不睡盯着儿子,怕家 里猖狂的老鼠咬了郎朗的手。他满腔希望郎朗可以考上中央音乐学院,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钢琴家。然而,中央音乐学院的“爱发脾气老师”凶狠否定了郎朗的才华.

  “钢琴老师不喜欢我,每天都在说你不可能成为钢琴家,劝我回沈阳算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求学条件的窘迫曾让“郎爸”精神陷入了一种濒于崩溃的地步,当他再无法面对这一切的时候,终于对郎朗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你三个选择,第一是回沈阳,第二是跳楼,第三是吃药”。郎朗在听到父亲给自己的选择时,“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心想跳楼太恐怖了,就说那吃药吧。”

  “等到开始吃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令我讨厌的世界,但我不想吃药,然后我就拿着药扔向我爸,说你吃吧,我才不吃呢。然后我爸开始打我,我也头一次反抗,然后我开始骂钢琴骂北京,把所有不高兴的事情都骂出来。”

  郎朗爸爸每次回忆起如此冷酷的场面时,都会不由自主流下眼泪。

  

  郎朗和父亲郎国任

  纪录片里,记者也问郎朗:在西方标准下,你父亲的行为已经属于虐待儿童了。郎朗若无其事地回答:没有他我也没有今天,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成长方式。 今天的郎朗似乎完全没有伤痕,有东北人的皮实乐呵,娴熟地在各种场合得体地表演,很聪明地在音乐与商业间穿梭。

  看完整部记录片,我的脑海里只有这句话“艺术家是没有童年的”,做为父母,我没有郎朗父亲的勇气,对于自己的孩子我也不知道这种略显残酷的教育方式是对的还是错的,总之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天赋,天赋的发现和培养需要依靠父母的智慧和耐心,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部纪录片找到些感悟。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谭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