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渡寒潭不留影——徐冰和他的学生们作品展
2017-11-17 12:23:42 未知
开幕式嘉宾合影
“雁渡寒潭不留影”,这一句禅语主张人不要被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幻想所困扰,最重要的是珍惜当下。这也是徐冰坚持的人生态度。
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超过四十年的艺术生涯徐冰呈现出了持续的创造力,曾在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国家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布朗士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基金会美术馆、捷克国家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1999年,因其在书法创作及版画方面的成就,徐冰获颁被称为艺术界“诺贝尔”的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AWARD)(亦俗称“天才奖”),他也是该奖项历史上的第一位华人获奖者。
徐冰的艺术教学、创作实践以及人生态度深刻影响着他的学生们,而“雁渡寒潭不留影”彰显的正是徐冰师生们共同的艺术乃至于人生态度。
11月11日,“雁渡寒潭不留影——徐冰和他的学生们作品展” 在诚品生活苏州开幕,正式拉开诚品生活苏州开业二周年活动序幕。此次展览由诚品生活苏州主办,木石应言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策展人为段少锋、杨梦娇,邀请版画家、艺术家徐冰和他的15位学生,联合展示26组各自艺术生涯中的代表作品,诠释师生间的“心有灵犀”。展览活动将持续到2018年1月7日。
徐冰的文字是可以“玩”的
在诚品生活苏州为期近两个月的展览中,既有徐冰的代表作品展出,亦有他的学生们创作的作品。现场26组作品涵盖绘画、装置和影像等多种表现手法,件件有新意。策展人段少峰和杨梦娇认为,此次师生联展更像是一个课堂,徐冰师生透过作品形态进行对话,诠释师生间“心有灵犀”的真正内涵。
本次展出徐冰创作生涯中大多数与“书”相关的作品,时间跨度逾40年,他的文字艺术创作自有其生命,始终随着时代的推进而持续生长。从不论学历高低,没人能读懂的“天书”;到不论贫穷富贵,诉说着普天同文理想的“地书”,自始至终,如徐冰所言: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
徐冰的第一件成名作《天书》,始于1987年。《天书》以汉字为型,拉丁文为体,结合创造了近四千多个“伪汉字”,并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按宋版书制作成册和几十米长卷,每一个细节都颇有讲究。包括徐冰本人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法从中读出任何内容,也没人能够对《天书》的意义做出完全的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从《天书》开始,徐冰的“造字”之路正式启程了。
2012年,徐冰又一件艺术作品《地书》出版。《地书》是一本可阅读的小说,由一整套“标识语言”写成,描述了一名普通白领“黑先生”在一天24小时内的生活。书里有标点,但没有文字,取代文字的是图形、logo、标示、情感符号等,全部来自于世界各地真实使用的符号。“读者不管是何种文化背景, 只要他是被卷入当代生活的人, 就可以读懂这本书。”为配合此书,艺术家还制作了“字库”软件。使用者将英文句子打入键盘, 电脑即刻转译成这种标识语言。
诚品艺术大讲堂:艺术是人的优质魅力的体现
艺术家徐冰的个人经历称得上是贯穿东西,他对东西方艺术教育的优势与弊病皆深有心得。而艺术教育者的身份亦使他在艺术教学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学思路,在延续创作思想的教学理念下,给予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感受,认知与判断,艺术语言的塑造与延续,工作方法的培养以及艺术家身份的自我认同等多方面的启示。
11月11日,徐冰与艺术史学者尹吉男做客“诚品艺术大讲堂”活动现场,并以“心有灵犀”为主题进行对谈。从徐冰本人与“书”,与“文字”的缘分说起,谈艺术教育,也谈艺术家与社会、与人的关系,启发观众思维与视野。
青年艺术家论坛:徐冰后的“新世界”
徐冰在艺术领域的职教生涯已逾三十年,其学生年龄跨度亦从六零年代至八零年代,他们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对徐冰的艺术理念有所继承。但同时,作为新一代青年艺术家,他们经过系统性的艺术教育和长期的语言塑造后,也形成了个人创作体系,并在各自的发展领域里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此次,诚品生活苏州特别规划3场青年艺术家论坛活动,邀请徐冰的学生代表分别从“身体诗学”“为什么新媒体”“传统进入当代”等不同角度畅谈如何延续“天才徐冰”创造力的火种,又如何再度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责任编辑:彭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