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玲&刘成瑞:沁润于“悲伤”底色中的诗意空间
2017-11-19 12:40:46 未知
展览开幕合影
2017年11月18日,董金玲&刘成瑞(刮子)的展览项目“悲伤”在草场地艺术区素元空间开幕。这是“素元与艺术家”的第二个艺术展览,也是董金玲和刘成瑞以夫妇的身份合作的第一个艺术项目。
艺术家董金玲、刘成瑞与大家分享展览
素元创始人武巍分享展览
展览现场
如果说展览真正打动人的不只是作品本身,还有作品的存在方式本身所提示的:情感与空间环境的沁润式关系。董金玲与刘成瑞夫妇的作品从一楼开始的装置、影像置于有“舞台布景效果”的家具陈设之内,形成一种戏剧化的场域效果。在作品与家具之间相互作用而互相长成在一起,彼此之间的对话在一种半真实的“伪装”家居环境里,形成一种超出一般白盒子展览的微妙尺度。好像“悲伤”这个主题已经被戏剧化,或者说被生活化......
刘成瑞
刘成瑞诗集《悲伤》
作为展览底色和精神基础的诗集《悲伤》,作者刘成瑞对“悲伤”指向意义是态度明确的:“作为只有几十年生命的人到底意义在何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悲观的,而不是狭隘地指向个人境遇。”
董金玲&刘成瑞(刮子)
董金玲和刘成瑞夫妇两人合作的影像作品《悲伤》
董金玲和刘成瑞夫妇两人合作的影像作品《悲伤》,背景声音回荡在展场之中,充斥包围了所有置身又走在展览中的每个人的身体。视频中董金玲用染成绿色的手抚摸着刘成瑞五官,当这只绿色的手缓缓离开时,刘成瑞的眉心处出现一道伤口,一滴血缓慢地留下来,像泪。眉心是宗教界人士普遍公认的人体中最灵性的部位,而“悲伤”源自灵性,源自人类身处宇宙深处对自身处境的认识和忧虑。
这里有生命里真实的绝望和沉重,有着诗的客观。这是让人得以探入内心,追溯人类起源的“悲伤”的启示。
董金玲
董金玲 《悲伤-19》4.5cm(高)x55cm(直径),钢、母乳、晶盐,2017
董金玲的综合材料作品《悲伤》以刘成瑞的诗歌为背景,创作的多组装置作品分置于展厅的一楼和二楼的多个不同空间之内。圆形钢铁合金的表面,因滴洒的母乳和盐共同的腐蚀作用形成了绿色、红褐色两种不同色泽的铁锈,如此坚硬的永恒之物,在母乳和盐的腐蚀作用下并呈现出宇宙和星空的图像,似乎象征永恒的坚硬之物也被象征生命温度力量的母爱化解,而改变了物质的属性。
董金玲在谈起这一些装置作品时说:“《董金玲(2-1)》和《悲伤》中我都是哺育者,前者哺育一个孩子,后者试图哺育‘上帝’,灵感源自刘成瑞这首诗‘我的上帝啊/处女生你的时候/你是不是疼了一下’。无论人类源自神话,还是进化,都很悲伤。”
《红衣诗人》 100x120cm 布面油彩 2017
刘成瑞与朋友们一起在现场聊诗
在二楼空间非常抢眼的一件油画作品《红衣诗人》是刘成瑞作为诗人精神状态的图像化呈现,而几把椅子、一张长桌、几本诗集更增添了这个场景的仪式感。艺术家刘成瑞整理了自己近十几年的诗歌创作,制成他人生中的第三本诗集《悲伤》——这是整个项目的底色,并以此展开了一系列对生命存在的源头与意义的追问。
素元的展示空间不同于一般画廊或美术馆的空间里,艺术品被孤立于一面墙,一个展台,或一束神圣的光线下。而是置于生活场景中,它们被唤起新的生命感。在精心设计的,却不露声色的安排中,你会意外地发现生活和艺术的相处之道——艺术品和家具相得益彰,千变万化又启迪智慧。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2018年2月4日。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