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培养社会力量 填补行业空白”

2017-11-20 10:07:22 未知

  人才匮乏一直是四川乃至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拦路虎”。为缓解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日前,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在成都市洛带古镇图书馆举办了一次为期20天的古籍修复技艺培训班,学员不仅涵盖四川省内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相关大专院校的工作人员和学生,部分社会古籍爱好者和相关企业专业人员也参与了培训。

  作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考核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批具有纸质文献修复资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近年来不断跨越体制关系,帮助公共文化机构修复古籍上万册,还主动承担宣传和普及古籍修复知识、培训古籍修复人才的重任,带动社会力量逐渐填补古籍修复的行业空白。

  2016年初,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意外在视频网站走红,视频里一连串“感觉很高大上”“如何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等的弹幕频频飞过,显示出年轻人对文物修复的好奇与关注。

  一年后,当时敲出弹幕的李彦君将之真正付诸行动。“片子还原了一个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形态,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就读师范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李彦君说,一年来,自己一直在关注文物修复行业,正苦于如何入行的她看到“古籍修复技艺”培训班报名无限制时,便立马与父母商量报名,迈出了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的第一步。

  像李彦君这样的人不止一个。据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主任彭德泉介绍,参与本次培训的除了国有相关机构的人员之外,自愿参加的社会人士和社会机构占比几乎达到1/3。比如,以生产文物装具为主要业务的四川文保科技公司此次也派职员前来培训,为拓展古籍修复业务做好准备。

  “古籍修复正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英表示,目前四川需要修复的古籍约200万册,而一个较为熟练的专业古籍修复师一年最多只能修复100册,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在国有机构编制不足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人知晓古籍修复这个行业,培训更多的人才从事古籍修复工作,文物就能得到更及时有效的保护。”林英说。

  在此次为期20天的培训中,学员们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古籍的保护理论知识,还通过染纸、善本古籍修复与装帧、碑帖传拓技艺等课程实践达到了一定的操作水平。

  来自宜宾市南溪区图书馆的李燕从事古籍管理已经10年了,通过培训,她对民营机构从事古籍修复有了新的看法。“以前图书馆就和相关机构有过合作的先例,而此次培训让我更加切实地感受到他们高水平的业务能力。”李燕说,南溪区图书馆位于长江边,许多古籍都是一级破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可以向基层古籍保护单位伸出援手。

  同样受到纪录片的影响,今年27岁、就职于金融企业的吴听一直对善本装订抱有兴趣。通过本次培训,他已经把兴趣变成了一门手艺。“比我想象得更有趣,完成装帧很有成就感。”

  “社会力量介入古籍修复大有可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学员结业典礼上表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设立传习所的用意正在于此,传习所可以跨越体制关系,带动社会人才传承古籍修复技艺。未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继续在培训项目、师资以及培训材料方面扶持民营修复机构传习所,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修复。

  “培训结束后,如有学员认为自己对技艺掌握不够牢固的,我们无条件免费再培训。”彭德泉表示,下一步,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将按主题分类,继续将“古籍修复技艺”培训班开展下去。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