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3574期】邵琦: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绘画区别

2017-11-21 08:35:38 叶旭栋

主讲人:邵琦

  邵琦,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编辑、编辑部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交大海外学院兼职教授;渠宜书院院长。

  出版著作、论文《中国画文脉》、《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和语义》、《书屋小记》等约300万字。出版画集《只在此山中——邵琦山水画》等4种。个展《唐人诗意·邵琦山水画展》2011年在北京大学百周年讲堂举办。

  西洋画以人物为主,中国画以山水为主,这是一个可见的事实。 一部中国画论史的一大半是山水画贡献的。

  关于讲座

  中国画早期也是以人物为主的,无论是顾恺之,还是吴道子,被誉为“画圣”的大画家都是以人物为主的。但是,从宋代以来,人物画的地位逐渐消退,而山水画的地位则逐渐提升。

  以至于,山水成为“中国画”这一概念的所指图像。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秋景》宋代

  基于此,对于古典书论中高频率出现的“心手合一”,“心手无间”便可以进行一番现代连释了。无疑“心手合一”所指的是某种状态,确切点说是指某种过程。亦即在这中间思维与动作是相协调的。常识告诉我们,当人们刻意地想去做好一件事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王羲之要重写《兰亭序》终不能如愿大抵就是一例。究其原因在于刻意求好,亦即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存在人的思维之中,并且指挥着笔墨努力去实现,这种状态便是心手不能合一的实证,若从根本上来分析,明确的目标显然存在于未来,是一种将在状态,而书写过程是一种现在状态,将在若不能有机地为现在所涵有,那么,必然以一种虚幻却无可抗拒的力量扰乱现在状态,因为向着未来超越是在时间矢量标识下事物演化的必然。而消弹这一将在力量的惟一办法,只有使现在涵有将在,也就是使现在呈示一种持续的宽度。

马远《山径春行图》

  动作整合是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中最神秘,同时也是最浅易的境界。其神秘,在于需要曾经拥有经验;其浅易,在于原本就埋藏在每个生命体的展开过程中。挖掘这份天赋宝藏的最有效工具就是暂时地“向后转”,把感知的触角探向个我的、私人的领地。

  强调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中的动作整合,亦即一种暂时离开现实世界的向后转,是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暂时离开现实世界向后转的存在样式。在从高级向低级倒退的表象之下,是一个由类向个的转向过程,由约定俗成的公众的外部时间向夭成其样的私人的内源时间转向的过程。倘若我们认可了内源时间是个我的生命演化节律的度量,那么,这种转向,这种倒退,恰好是回到了生生之质的根本点上。艺术的亘古魅力源出于此。

  中国画成为世界绘画领域中独特的现象。这是中国画落伍了,还是超前了?表现人物的画面,因着人物的更替而可以常画常新;亘古不变的山水,如何吸引中国人?甚至拥有了千年不变的持久热情?

  所有这些问题,10月21日的讲座“中国画为何以山水为主”期间,主讲人邵琦将试图给你一个答案。

  

邵琦《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意图》

(责任编辑: 叶旭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