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李亚鹏:艺术无须生活化,艺术就来源于生活

2017-11-23 17:30:57 裴刚

  【编者按】在不断变换的历史境遇中,传统与当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混杂而密切,如何在这个宏大背景中找到与中国人生活、精神二者之间的共振,使千年文明的中国文化资源在当代中国得以转化发展,是近几年大家共同的话题。恰逢其时,11月11日刚刚结束的《书斋·追古——中国生活艺术展》从中国人的“书房”为切入点,做出“以小见大”的回应。

  策展人智吉(佘文涛)力图通过文化学者于丹、古琴艺术家王鹏、艺术策展人贾廷峰、设计家梁建国、设计家吕永中、文学家祝勇、传统文化推动者李亚鹏、文化学者田家青、禅修者、画家王子璇等九位当代生活艺术家与九位古代文人墨客的跨时空对话,与大家一起探讨当代中国人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如何结合现代的生活方式,使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化的同时,获得安顿身心的生命状态。

  传统文化推动者李亚鹏作为此次《书斋·追古——中国生活艺术展》的当代“玉磐山房”主人以“生活艺术化”为切入点,构建今人与中国传统文化间内在精神纬度的对话。并且,作为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公益组织的发起人,以“书院”在中国的两千年历史作为中国人精神传承的象征;并且作为接续中国文化、精神的载体,如何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转化与复兴都有着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借此展览的机遇,雅昌艺术网与当代“玉磐山房”主人传统文化推动者李亚鹏展开对话。

李亚鹏

(图片:安迪 杨 工作室提供

  Q&A

  Q:雅昌艺术网 裴刚

  A:传统文化推动者 李亚鹏

  Q:“书院中国”作为“书斋-追古”的主办方之一,支持这个展的初衷是什么?

  A重现“书院中国”这件事,我觉得命题太大了。从时间上来讲,“书院”是有两千岁的事物,想重现它,至少也要用百年吧。从内容的宽度,也有无数的着力点。总要有一个开始,在书院中虽然藏经阁的规模很大,但往小了说是一间书房,这是个最简单、最直接的印象。

  跟很多人讲书院的时候,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书房。我想书院的起源也来自于远古时期一个中国文人的书房。所以做“书斋-追古”展,也是在相对宏大的文化使命之下,选择了更容易被公众接受、领会,也更切中了人们生活中体现文化需求的空间。所以,这是个相对不需要去解释太多的切入点。

《书斋·追古——中国生活艺术展》之当代“玉磐山房”现场

  Q:从您个人的生活体验如何看书房与当代人的关系?

  A: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对书房的需求和设想。中国人通常说家是人生的港湾,我想家中的书房应该是港湾当中心灵休憩和滋养的地方。

  70年代时候,我家是很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个工程师,我母亲是一个医生。小时候我记得家里的书架就1米宽,1米7、8高的一个书架,就是这一架书。我在小学的时候读完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也源于我们家的这一架书。此外,书架上要么就是母亲的医学书或是父亲的专业类书籍,我也看不懂。

  所以,我自身的成长过程中,现在回头看,那个时候的知识获取,人格的建立,很多都是来源于我们家那个小小的书架,根本称不上一个书房,因为那个书架就在卧室里边。

  从70年代到现在的四十年间,整体的物质生活水平,现在远超当年数倍。但是书房的数量在减少,曾经有一个阶段是在增长,比如说在80年代、在90年代我们还有买书,互相借书的习惯。今天因为电子书,互联网等等技术升级的原因,知识获取的渠道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解决了,所以大家对书房的定义越来越模糊了。

  我想书房的功能不仅仅是看书,越是纷杂飞速发展的社会,人越需要让自己的心灵能有一个休憩的空间。这个空间就应该是那个家庭当中的书房。比如我自己的办公室里,总是愿意去布置很多的书。但是坦白讲,我没有时间去看其中任何一本书,我自己的办公室里偶尔有午休我会翻两下,但是一年可能在那儿翻一下书的次数不会超过20次。

  但为什么我还是会强调布置这样一个书的空间?并不是给别人看的,因为,今天你去任何人家里,看见一个书房,大家已经不会觉得很诧异,很自然的,也没有人会要看到更多书的大书房。可能看到更大的客厅,更大的餐厅,更大的花园,大家是介意的。

  我依然会去布置一个书的空间,我们对书还是有记忆的,在书香的氛围当中,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种宁静感。我觉得修心需要这样一个外部环境,书房环境的主题。所以书房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依然是存在的,可能在功能越来越弱之外,非常需要的是为人提供修心养性的空间,尤其外部环境越来越纷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就更加需要这样心灵休憩的场所。

《书斋·追古——中国生活艺术展》之当代“玉磐山房”现场,水墨作品:《 圣者 》 作者: 智吉  尺寸:直径1500mm

  Q:您在做“书院中国”这项公益事业的时候,有哪些感受,传递哪些认知和观念?

  A“书院中国”对我自己的生命而言,是寻找了17年人生方向,找到的事业。“书院中国”可能是违背今天的经济社会,或者以物质为主流的现代社会的。但从人生成长的过程或者方向上讲,我让我的孩子开始从教育的层面,开始去接触中国文化,或者传统文化。从教育角度开始去慢慢接触,既然能对我和家庭、孩子产生非常良性的影响,也可以把这一点放大了。

  这个社会对传统文化,也许依然有着不被人察觉的需求,不被人察觉不代表他不存在。就像在若干年前我也不曾察觉我有这种需求。但是慢慢的当我的人生到了某一个阶段的时候,才真正能体验到滋养我的生命,能够让我在这样的生活状态里去找到更自如的生命状态。

  “书院”在中国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文人的书房开始,慢慢的有会客的功能;慢慢的演绎到有教学的功能;慢慢的演绎到有民风民俗的养成,有乡野文化的庙堂和文化会所。

  在光绪变法废除书院的时候,中国有4700家书院,遍布城市和乡村,所以它已经成为中国公众重要的文化生活平台,所以再去重新重现书院我觉得是有意义的。我们跟书院有110年的短暂告别,不代表他就真的已经被这个势态所抛弃,因为从2000年的艺术长河来看一百年不算什么,我依然认为他是有价值的。

  谈起中国的文化总说传统文化,当说到传统文化的时候,难免就会对这种文化有一种误读和误解,就是这是过去的,不是当下的。我觉得这是个是非常非常错误的理念。

  如果我们认同书院是每一个时代公众文化生活的一个平台和场所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书院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当下都是那个时代和那个当下最先进的思想汇集地,最先进的课程的教授。书院里甚至教授物理、数学、天文学,当时的官学里面是不会教授这些的。他在任何一段历史的当下的结点,都是当时最与时俱进的。只是今天我们接受了西方文化,接受了更广泛的世界性文化,看到自己的文化时,把他归列到了传统文化,但是这个归列的同时已经有一个误导、误解、误读,认为它是过去的。这是我想去做书院的一个原因,是不同的理解,所以当我们去做书院的时候,从来没有把它要去理解为是一个守旧的、固化的过去时。

  比如,我们做了培德书院幼儿园,绝不是一个想象中的读经班。这样复辟和复古的事情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所以培德书院始终在标榜我们是一个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根深中华、盛开国际”。当我到了40岁以后才能意识到,传统文化原来对我的人生是如此有价值,是不是我们不需要让每一个人都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发现它,是不是可以在我们的孩子受教育的时候就开始切入呢?

  让他们去对我们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构建之上我们才有可能去“盛开国际”,所以我想这个也是我想强调的虽然就说到书院,但是在我心目中我希望未来通过我们以及更多的志同道合者的努力,应该重新把书院这样的概念推回到这个社会的前沿,能够形成一个主流,就是那个书院是中西融合的,与时俱进的,这才是符合了历史上的每一个结点的书院的定义,而不是一个站在今天我们看过去它就是一个过去时,过去时是没有意义的。

当代“玉磐山房”现场,丹玄书法《 观心 》 2000 X 2400 mm ;岳峰书法 《 兰亭集序 》; 卓凡 玉雕摆件

  Q:在传播中国文化、精神方面“书院中国”目前有哪些主推的版块呢?

  A因为书院是包含儒释道和新的理学学说的一个平台,它所涵概的内容非常的宽泛。书院中国基金会在短短的五年中,做了很多的方向的尝试,但是单独一个机构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

  我们现在聚焦到了几个点:一个是对传承人的终身的资助,这是我们跟其他资助所不同的。一个简单的终身两个字我想代表了书院中国对于传承概念的理解。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公益书院发展的过程,也从北京市区的若干个校园的公益书院,慢慢发展到了乡村公益书院。当我们到了乡村公益书院的时候,一个巨大的感受远远颠覆了我们的想象。在乡村这个公益书院以及课程的内容,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认同和被需要。

  因为生活在市区里的人们已经被带到时代的高速列车上,无暇去思考很多东西。反而在我们认为好像是文化基石更薄弱的乡村,书院的概念,以及这样的空间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这出乎我们之前的想象,但是也让我印证了一点,在一百年前的中国,还能有4700家书院为什么?因为有巨大的社会需求。

  包括这次“书斋-追古”的生活艺术展,已经是我们举办的第二届了,在我们“书院中国”的内心当中已经认定这个事情是我们要去延续做下去的一件事情。这个点能够从书房的角度或者上一次做生活艺术展的角度,能够迎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把原本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主体的文化推送给他们,这是我们找到的一个切入点。

  Q:如果真的能和文徵明在书房这个空间中进行一次对话,您想跟他聊些什么?

  A我觉得聊聊家常就好,也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其实,人到这个阶段坐在一起互相感受一下彼此的存在在同一个气场里,我觉得聊聊家常、聊聊孩子、做顿饭,一块吃顿饭就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Q谢谢

   相关链接:【雅昌专稿】由传统向当代转化的书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