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潘公凯:三角金字塔

2017-11-28 11:47:56 潘公凯

  当我面对着五花八门的现代主义作品,心里思考着传统中国画的内在意蕴,深感差异如此之大。由于文脉不同,西方人对中国文人画的内核难探究竟,但这正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可贵的潜在生长点。经过在美国生活的一年半,我对此满怀希望与信心。在大洋彼岸潜心体悟的所得是:中国书画传统主脉的内在结构是书画创作、书画理论、书画鉴赏与知识精英人格理想之间的“三角金字塔”关系;而在这个三角金字塔中,又有一个贯穿联系的枢纽,那就是笔墨呈现。这个独特的结构,是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欧美的整部西方美术史上所从未出现过的,也是其他地域文化中所从未有过的。这是一个中国人的独创。正是在这个结构中,突现了笔墨的重要性和在世界审美文化史上的价值。正如古希腊的雕刻体现了古希腊人在三维空间中模拟人体结构的超凡本领和对于人体美的精确把握,正如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绘画在二维平面上制造三维空间错觉的科学精神和逼真效果,正如印象派及以后的欧美现代绘画对色彩的深入研究与丰富新颖的表现,这些都对人类的审美感知能力与审美经验有巨大的推进。而中国画的笔墨却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与方向推进了人类的审美经验与审美感知能力,这个方面的历史成就与文化意义至今仍未在国际学术界得到充分的研究和认识。

  笔墨的基本特性就是“书写性”。理论上,所谓“书画同源”“书画同体”“以书入画”“金石入画”等等,论说众多。实际创作活动中,书写性与毛笔的制作和用法有关,与绢帛宣纸的使用和发展有关,更与艺术家在握笔书写过程中眼、手、心之间的配合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与画息息相通,相互影响。书画创作中眼、手、心的配合是在笔的运动过程中完成的,在笔线的极细微的形态变化中,融入了作者的功力、修养、性格与情绪;而观赏者又能从纸面的笔墨痕迹中,重新阅读出作者融入其中的功力、修养、情绪、性格等复杂的文化内涵。这是在中国画传统演进中生成培养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极为精致高雅的审美感知能力。就像交响乐的生成培养了能听懂交响乐的耳朵一样。而在创作、评论与鉴赏三者关系之上,还有一个统领性的因素,即文化精英们在代代相传的历史中形成的带有群体性的人格理想。这种人格理想既是画家所追求的,也是鉴赏者所追求的,同时更是对于画作品位高低的最根本的评价标准。

  这个三角金字塔结构的本质,简括地说就是画与人的关系。其基本指向,是将画作看成画家主体心性的反映、投射。所以,在中国画的传统主脉中,评画的本质就是评画家。画和人是统一起来看待的,而且统一在知识精英的群体性的人格理想之下。这既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的观念,也不同于西方现代绘画的观念。

  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我们之所以主张重温传统,重新认识笔墨的意义,就是基于对中国画传统主脉中的三角金字塔结构的独特性的珍视,相信它作为中国传统文人对人类审美感知能力的一种独特推进,有可能成为中国美术未来转型的一个生长点。

  (作者为艺术家、美术理论家)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