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 “活态传承”拓宽非遗保护之路
2017-12-02 16:05:50 未知
本报记者 赵凤兰
身穿长马褂,头戴灰毡帽;手拿拨浪鼓,鸣客串街巷。在山东青州宋城古街,“山东货郎”魏在光一大早便来到非遗展示街“上班”,他背着琳琅满目的货架沿街叫卖、招揽顾客;在古街另一隅,身穿绿色开襟大褂、头戴花帽的“老太太”李光武,正与舞伴一起表演传统民俗“扑蝴蝶”,一连串闪躲腾挪的诙谐动作惹来游客阵阵欢笑。与此同时,山东快书段子、“剃头挑子”的吆喝声也不断传来,鲜活复原了旧时青州乡野风景。这是记者近日在山东潍坊青州古城采访时看到的场景。
在文化旅游方兴未艾的今天,全国古城古街并不少见,但将众多老手艺人集中在一条街道上常态化进行非遗活态展演、传承传统手艺的场面却不多见。行走在青州宋城非遗展示街上,人们还能感受到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曾有过的辉煌。气势恢宏的“海岱都会”“一门科第”“大学士”“尚书里坊”等古牌坊,青砖灰瓦的古建筑,原汁原味的古门楼,精致古朴的木雕砖雕,平滑光亮的青石板路,向游客出售的传统糕点和老槐树煎包……一切都透着原汁原味的古风古韵。
宋城古街街道两旁的10多项非遗项目,总能吸引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这其中既有青州花毽、山东快书、青州龙虎斗、青州府泥塑、青州府陶艺、陈氏太极拳、青州风筝、龙兴寺造像等人们喜闻乐见的项目,也有青州挫琴、青州满族八角鼓、撂棒槌、扑蝴蝶、西洋镜、回族查拳等“濒危项目”。
在青州贡院门前,民间老艺人赵兴堂的挫琴表演引来不少游客好奇的目光。只见他右手“执弓寻弦”、左手“送弦迎弓”,一曲优美动听的《鸳鸯扣》便从琴弦指尖流淌出来。青州挫琴造型古朴独特、琴音旋律悠扬、琴身呈半圆筒形,有“化石乐器”之称。古老的挫琴已被认定为山东省级非遗,目前在宋城古街演奏这种乐器的琴师约有80人。
青州花毽在传承人脚下似俏皮的精灵,它历史悠久、花样繁多,有天罡三十六式和地煞七十二式。在古城一门楼前,4位身手矫健的青州花毽传承人现场耐心展示“云驼相连”“毽穿云门洞”“李清照穿线”“陈抟洞醉仙”“龙兴寺化缘”等具有青州特色的花毽经典招式,不少游客也饶有兴致地亲身体验青州花毽的乐趣。在宋城城门入口处,青州古街另一旁,60多岁的沈洪凤正在做青州府花边大套,木质棒槌是青州府花边大套的主要生产工具,作为青州特有的一种民间手工艺,花边大套发展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针法丰富,被誉为“抽纱之王”。记者了解到,现在青州府花边大套产品已有近千个花色品种,产品也出口到欧美地区。
这条500米长的古街,如今已经成为青州集中展示非遗的重要平台。“我在电视剧里看到大碗茶、传统剃头挑子、手摇纺车做粗布衣衫的场面,今天在古城里亲眼见到了。年轻人应该多到这里来,好好了解一下历史文化。”一名到青州古城旅游的“90后”小伙子说。
据了解,青州历史悠久,有很多流传下来的老传统、老技艺。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文化遗产,早在七八年前,青州市便成立了专门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该中心用两年时间,对辖区内的非遗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工作,对所有普查项目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档案化管理,对保护项目的原始资料、手稿以及实物等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建立了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为活态保护传承非遗,青州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拨出经费200万元,组织17个非遗项目、80多名非遗传承人在宋城非遗展示街为群众免费表演,大大带动了文化旅游。政府每月给予非遗传承人1500元的补贴,老艺人参与传习和展示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民间传统文化以及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展演是古城游之魂,古城游是非遗展演之体。非遗展演与古城游魂体相依、水乳交融,它们共同营造着青州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和绚烂多姿的精神殿堂,展现了青州的文化惠民理念,带给老百姓看得见、触得着的文化体验。”青州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青州一大批曾经濒临消失的非遗项目在这里找到了新的舞台,一方面通过向游客展示表演拉动当地旅游;另一方面,很多非遗项目充实了传承力量,真正实现了非遗项目的“造血式”活态传承。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