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朱万章:吴门绘画六百年——观“回眸六百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有感

2017-12-05 08:52:18 朱万章

  这个展览非常精采。我想谈谈“吴门画派”绘画的传播和影响。苏州在明清时期一个是工商业和丝绸业非常发达的城市,艺术经济极为繁荣。所以在这样的语境下,艺术赞助人层出不穷,使得艺术创作也出现了相应的繁荣,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等人便应运而生,形成了“吴门画派”。沈周和文徵明既是文人画家,同时也靠卖画为生。唐寅和仇英就更不用说了,是典型的、职业卖画为生者。他们为了迎合市场的创作客观上促进了这一时期吴门绘画的兴盛,并由此带动了一批追随者。(图1)

图1、“回眸六百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开幕式现场,2017年11月30日于北京

  苏州地区除了绘画创作之外,自明清以来书画收藏也很兴盛。明代地区出现了像华夏这样的鉴藏大家,富甲天下。沈周和文徵明既是画家,同时还是收藏家。他们收藏的书画成其艺术创作、传移模写的源头活水。晚清民国以来,像吴大澂、庞莱臣、顾文彬、吴湖帆等等都是盛极一时的大收藏家。他们所藏的作品至今在海内外的各大博物馆中都可见到,有的甚至成为镇馆之宝。他们的书画收藏间接造就了苏州绘画的繁荣。(图2)

图2、“回眸六百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研讨会现场

  吴门地区画派在两个时期对中国的主流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在明代中后期到清代前期,包括江浙、岭南等很多地区的绘画几乎都受到了“吴门画派”的影响,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仇英绘画的传播与影响》就讲到仇英对明代以来职业画家的影响。其他如沈周、文徵明等人的画风对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以赵左为首的“苏松派”、沈士充为代表的“云间派”、以李流芳、程嘉燧、卞文瑜、杨文骢为代表的“画中九友”以及稍晚的、以张夕奄、潘恭寿为代表的“京江画派”等,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吴门画派”的影响。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明代和清代的广东地区的绘画就是很典型的“吴门画派”遗风,明末清初的张誉、高俨、赖镜、黎美周等人的山水画,都有明显的沈周逸韵。文徵明有一个弟子叫梁孜,是个广东人,他在师从文徵明门下后,回到广东,不仅自己的画风是文徵明的影子,对其周围的画家也产生影响。像他这样的画家,对于“吴门画派”在广东画坛的影响和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在绘画的流播中,“吴门画派”对以蓝瑛为代表的“浙派”、以及以罗牧为首的“江西画派”等也都受到了“吴门画派”的影响。另一时期是在晚清,吴门地区的绘画对“海上画派”影响最为明显。海派的领军人物吴昌硕的老师杨岘就是苏州人,对吴昌硕早期艺术的生成起到关键作用;另有一个来自四川的画家刘泳之,擅长画人物,兼擅山水,也长期流寓苏州地区,他的画也受到吴门地区绘画的影响。还有现代的陆恢、吴湖帆等,本身是苏州地区画家,后来寓居上海,在上海以卖画为生,对“后海派”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海上画坛诸家,绝大多数都直接或间接与苏州画坛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图3)

图3、明·仇英《临萧照中兴瑞应图卷》,绢本设色,33x72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传统的绘画之外,吴门地区还是晚清民国时期中西绘画的交融之地,产生了像庞薰琹、颜文樑等卓有建树的西画家。同时,在这一时期的苏州,又是西画美术社团和美术刊物都非常兴盛的地方,对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中西绘画的交融居功至伟。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还产生了像宋文治、亚明、费新我、卢沉等重要书画家,他们在现代美术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最近写过一篇谈费新我画稿的文章,费新我本来是以书法见长,但其画稿则知者不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还有一个书法家叫祝嘉,本来是海南人,长期寓居苏州,写过一本《书学史》,在民国时期就很有影响力。他在苏州开枝散叶,桃李满天下。这就说明苏州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这也是吴门绘画绵延发展六百余年而长盛不衰的深层原因。(图4)

图4、吴湖帆《云中山顶》,纸本设色,145.8x73.4厘米,中国美术馆藏

  说到六百年,不可回避的是当代吴门绘画问题。我在展厅里看画的时候,从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吴门四家”和王时敏、王鉴等清初诸家的展厅一下走到当代部分,就听到旁边有人嘀咕了一句。他说从古代的大展厅走到当代的小厅,突然有一种坐过山车的感觉。落差太大。他这诚然是玩笑之话,可是我当时确乎是深有感触。我感觉从明代的吴门地区绘画的主流性到当代吴门地区绘画的区域性,中间的确是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这或许是当下文化环境的必然,也或者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所致,总之,当代吴门绘画在主流画坛中的引领作用已经是明日黄花了,这是不可回避的现状。

  对“回眸六百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我个人感觉还是有一点点意犹未尽。既然是六百年,可是到清代王时敏、王鉴等大约康熙时候就戛然而止了,到了民国及当代又再次出现吴门绘画。从康熙到光绪这段时间,大概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在展厅里没有一件作品,没有任何呈现,似乎出现了一个空白,一个断层,文脉坍塌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这段时间也产生了大量风格独特的画家,如王武、徐枋、高简、薛铸、刘泳之、沙馥、胡锡珪、吴大澂等。他们虽然不像沈周、文徵明一样是开宗立派者,但毕竟传承了吴门的学脉,使得吴门绘画六百年而绵延不绝。如果主事者能梳理一下,将这些画家的作品陈列出来,苏州画坛的文脉自然也就承传有序,成为真正的纵横六百年而未尝断裂了。这是我看了该展的一点感喟,也是一点粗浅的看法,当然对策展者的真正意图或许了解不够,总之觉得不是特别过瘾,这个或许算是我对主事者的一点小小期许吧。

  (注:本文是作者朱万章在2017年11月30日参加“回眸六百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研讨会上的发言速记稿,经本人整理修订)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朱万章专栏]

  朱万章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从事明清以来书画鉴藏、美术史研究,近年研究领域涉及近现代美术史和当代美术评论。书画鉴定方面的专家,曾师从著名书画鉴定家苏庚春,著有《书画鉴藏与市场》、《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岭南近代画史丛稿》等论著20余种;同时兼擅绘画,以画葫芦著称,被称为学者型画家,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展览,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有《一葫一世界:朱万章画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