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611期】刘窗:无边的现实主义——爱情故事
2017-12-06 08:42:03 彭吉顺
主讲人介绍:刘窗:艺术家
刘窗
我接着讲现实主义,我认为现实主义,其实是怎么样接触到一个材料和素材,但是它是在一个很的层面上,去看这个东西,你肉眼能够看到的这些现实,当然库尔贝那个时期的时候,已经不是这样了,就是说怎么样克服一个,从你的肉眼所见的现实,来分析一些具体的事物。我之前有一个计划,但是我不能说把这个直接规定成为,一个现实主义的创作,但是这个作品是讲的,怎么样处理这些材料,我可以谈一下,我这个作品的一些背景,和之前的一些想法。因为这些书是我之前,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书,就是言情小说,就是我们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经常看到的一些在学校 工厂 街道上,都会看到这样的书店,用来出租一些书,这些书其实有很长的历史,在唐代就有这种类型的小说,它的题材其实跟现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主要是在讲维持一个理想的爱情关系,或者是追求理想的对象。所以后来到了宋代有章回体小说,也有这种类型的小说,到了1920年的时候,上海有鸳鸯蝴蝶派,其实也是这种类型的小说。在这之后中国一直没有用汉语写作的,关于这个类型的,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之后,因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有新的阶层出现了,就是工薪阶层的出现,这个阶层大量出现,他们需要一种文化上的消费,应运而生就是这些作家开始出现,包括琼瑶等作家,他们开始写这些小说,在新的语境就是现实语境里面,写这些小说。这些小说后来就慢慢的,被中国大陆的这些出版商出版到了大陆,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过程,因为台湾的作家,他们写的时候用的是台湾的汉语在写,所以我觉得他们简单的影响大陆,就是怎么样去写,就是怎么样去说汉语的影响。我最开始是对这些书感兴趣的,因为我是在东莞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书店,在一些工厂的周围,其实主要是言情小说,因为那些工厂都是一些女工比较多,所以言情小说就比较多。
刘窗作品
然后这些书店里的这些书上面,写很多一些读者的留言,这些留言就是我觉得,这就是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在一个书店里面这些读者,能写这些东西在这些书上,然后这些书又重新流回到书店里面,这样就形成一个非常潜在的交流的模式。其实在这些书店旁边的时候,有很多的网吧等新的交流方式出新,但是这个书摊,因为它的出版形式是编写式的,可以携带的这种书,所以很多人会选择,这样一种文化消费的方式,所以他跟网吧不一样。因为网吧其实也贵。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有一种网络的传染,对物质实体的一种传染,把一个书店变成了一个网络的形式。这里面的内容就是有一些,我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他们会写一些信件,还有写一些自己的生活,会留下一些地址,还有一些他们日常的环境的东西。我觉得这些就是因为。语言特别像一个生物体,他可以在不同的环境里面,通过不同的人的作用,产生一个新的语法和语言的规则,所以这些规则又重新回到一个,共有的状态在人与人之间。
刘窗作品
所以我最后展览的形式,这件作品就是我收集了这些书,把这些书里面的内容整理出来,我会打开其中一些信息,也会关闭其中一些信息,所以这里面也有一种,我们自己的编辑在里面,就是怎么样处理这些信息的。然后再给大家看里面的写作,我觉得这些写作是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它不是特别有意为之的这种写作,有时候它写一些语言在下面的时候,只是脑海里有这样一个词汇,只是眼睛里面看到了一些广告标语,或者是他生活中和工作里,用到的一些词,这样的话他在把它写的这些书上的时候,其实是对语言的一种作用在里面。所以整理出来,特别像一个特别现代的小说的形式,有点像自动写作。还有一些涂鸦,这幅作品在泰康展过,在纽约也展过。所以我觉得多多少少,这个像一个特别沉默的交流形式,有点像互联网上的这种。
杨北辰(艺术论坛中文网资深编辑):在书本上写作,随着书籍的出借 归还,变成网络性的交流,前面的人会看到后面的人在书上再写作,然后就变成一个像数据库一样的东西。
刘窗作品
刘窗:我觉得它并没有完全,像网络这种有一种回应,是一种特别沉默的写作方式,但是我自己是最大的一点,就是认为它把现实主义在里面,有一种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进行。一方面现实主义是对事物的理解,因为他面对的现实主义,会被很多其他的,我们所不了解的方式所影响。就是说如果现实主义,只是针对一个我们所看得到东西的话,更大层面看不到的东西,它还是现实主义。比如说我们肉眼所见的现实里面,可以看到现实,但是我们在分子层面 科学层面,看到的微观的世界,它的现实主义是什么?这是一个方面。
杨北辰:其实现实主义,也是实在,也是实在的意思,所以其实现实主义,虽然我们一般把它认为是美学的词汇,同时它也是一个哲学上的实在论的同义词。
刘窗:对 我觉得我的作品差不多是这样的。
刘窗作品
杨北辰:其实因为前一段,我们在网络上也有一个讨论,所谓的关于因为刘窗这个作品,是在东莞搜集的,前一段在网络上一直有一个讨论,是关于工人诗歌的问题,就是说在珠三角 长三角地区的工人,在这种密集化的劳动密集的工厂里,写作的工人,他们被出版机构,把他们的诗歌创造挑出来,形成某种所谓中国新工人诗歌的这种潮流。我觉得首先新工人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我们一直都在谈,很多新工人和旧工人有什么区别,整个的产业结构还有他们的出身,还有他们的决定,他们跟旧工人非常大的不同,所以新工人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一个点。但是诗歌又是另外一个点,就是说最后,因为我写这篇文章批评这个东西,就是说最后这个东西,新工人虽然是新的,是一个很崭新的现象,诗歌回到美学家来遴选的层面。但是我觉得在刘窗的作品里,也应该看到,就是说这些所谓的留在书本上的人的写作,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或者像你说的是沉默的交流,没有形成诗歌的流派,或者诗歌上的风潮怎么样,但是同样是所谓这些新工人留下的,这种在社会上的痕迹,我们说是非常现实的痕迹。我觉得刘窗的作品都是这样的,他是不太会去直接指向某种现实发展,或者社会上发生的问题,但是他带有某种研究的色彩,他会对一个非常微小的社会现象,或者局部的现象,进行一个很深入的探讨。
刘窗作品
你会发现从很小的局部背后,拉出来一个非常宏大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它在作品上,肯定不会去从我这个角度去阐释,是和全球化的问题,或者新工人在产业里面,受到压迫或者怎么样,没有这种意识形态色彩,或者是批判性的色彩。但是其实我们可以从他这个创作里面,拉出非常多的线索,我是刚才突然想到的,我觉得这个刘窗这个爱情故事这个作品,完全可以和新工人诗歌形成一个对仗,就是无名者的写作到底是该什么样的,新工人诗歌总是在强调,我们这些工人是无名,但是其实他们这个活动就把工人命名了,就是说这些也是诗人了。但是我觉得在刘窗的层面,才能真正无名的状态,能从始至终都没有获得某种命名的过程。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作品是很有现实主义意味的。
刘窗作品
刘窗:对于我来说,我觉得这个创作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考古学的方式,因为我自己是觉得在东莞,有点像活着的人类遗址,因为它的是一个前工业化时期,遗址的一种复活,但是它也有后工业的东西,有一些自由职业者,所以他有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它是一个差异化的共存的一个地点,这里有很多的各个时期的历史片断,结合在一起,但是都能共存,所以这个状态是特别有意思的,所以我也不会去强调主体的地位,因为它是在一个语言,包括这些书本有自己的轨迹和生命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他们是在集体的创作一个世界。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