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深秋话玉蟹

2017-12-06 19:33:49 黄诚

  螃蟹作为一道秋冬季节餐桌上的时令美食,今天的人们对其可谓十分熟悉,然而过去古人眼中的螃蟹不仅仅是一道餐桌上的美味,在古人看来因其有厚壳护身,犹裹铠甲,便将螃蟹之“甲”,与当时科甲(科举)之“甲”相联想,将其视为科举三甲中一甲的象征,更赋予其吉祥寓意。

  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间藏玉玩玉之风盛行,具有科考吉兆之意的螃蟹自然会被玉工匠人相中作为雕琢的对象,制成文人玩把的佩饰或是文房镇纸等文玩器物。

  清人纪昀在其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述他五十年前于董文恪(即董邦达)处看到过一只“质不甚巨,而纯白无点瑕”的白玉蟹,这只玉蟹单个看没什么特别“独视之亦常玉”,但和其他白玉一比,其他白玉不是隐隐有青色,就是隐隐透着黄色或赭色,没有一块白玉颜色是纯正的,“以他白玉相比,则非隐青即隐黄隐赭,无一正白者”,这件难得的白玉蟹后来被董邦达以“六百金”的高价出售而不知所踪。纪昀对此物就此失传,在书中也略有惋惜之意。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的这只白玉蟹其年代推测应该是明代或清初左右,书中的玉蟹当时人纪昀也只能靠回忆来记录,读者更是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图1明代的玉蟹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只明代的玉蟹(图1),或许可以让今人感受一下同时期玉蟹的风貌,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只玉蟹,亦为和田白玉质地,整体白净无瑕,器高2、长7.3、宽5.2厘米。玉蟹作静止驻足状态,玉工对蟹壳、蟹爪、蟹腹部等进行生动雕刻,螃蟹双螯相交于蟹身前部,蟹壳两侧及嘴部各雕四个凸齿,结构自然准确,与真蟹背壳无二,蟹双目上挑,似观察四周伺机而动,极具灵动之气。

图2清中期和田玉双蟹镇纸

  除了静态单体造型的玉蟹外,明清时期玉蟹还多以成对的动态造型出现,如这件故宫博物院藏清中期和田玉双蟹镇纸(图2),高3.6、长11.2、宽16.8厘米,白玉质地,采用圆雕镂雕工艺,雕琢出两只相对的螃蟹,其蟹壳微隆,八足屈张各异,前螯微张,钳住蟹身下的芦叶、芦花,两只螃蟹摆出一副在芦苇中穿行的姿态,作“二甲传胪”之意。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以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叫做“传胪”,即依次唱名传呼,进殿晋见皇帝之意。到清朝科举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第一名,称“传胪”,故玉雕中二蟹即意为“二甲”,其所穿行于芦花、芦叶之间即“穿芦”以谐音“传胪”。“二甲传胪”不仅是明清玉雕中传统造型,在其他工艺美术中也是常见的题材。

  除了这类立体仿生圆雕玉蟹外,在清代帽饰中也常用红玛瑙雕刻的螃蟹形状的帽花,这些玛瑙螃蟹帽花基本上都为片雕一小方块的样子,以寥寥几刀勾画出螃蟹的形态,虽市场上多见且价格不高,但颇具民俗气息亦有收藏之趣味。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