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今日大雪|跟着经典去赏雪:那些飘进画里的雪花

2017-12-07 17:07:57 未知

  碎玉飞坠,琼枝横斜。一场雪,便能让琉璃世界降临于人间,而中国古代的雪景绘画犹能表现出茫茫天地中的那一片净洁,以及文人士子对这境界的诗心与咏叹。面对轻盈飘落的雪花和满世界的素白,约二三好友,对坐窗前,温一壶老酒,畅饮终日,何其美哉。

  中国画家喜画雪景。明文征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乐卿题李成《江山雪眺》图云:“古人最喜画雪。”被称为南宗画祖的王维就是一位画雪的专家。《清河书画舫》卷三说:“右丞喜画雪景。”他的雪景图,仅见宋徽宗朝《宣和画谱》的着录,就有26幅。王维可以说是中国 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今从传为其所作之《雪溪图》中尚可见出“雪意茫茫寒欲逼”的特征。

  

  【唐】王维(传) 雪溪图 绢本设色 36.6×3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杨昇(传) 蓬莱飞雪图 绢本设色 35cm×3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仙境的蓬莱,纷纷飘落着雪花,更添空灵之意境。画面为册页,中景一山拔地而起,几乎占满右半幅画面,山峰婀娜而左倾。山脚密林丛竹掩映下,有楼阁屋宇数座,庑殿其顶,朱漆其窗,可知规制颇高。前堂帷幕半卷,略可见立屏、几案、书籍,主楼中一高士头戴乌巾,端坐窗前,似在观赏窗外美景,又似在等待友人前来。顺其视线而望,不远处的一座石桥上,一朱衣高士拄杖而行,应为前来赴约。中景山脚处,丛林梢头,露出一庙宇屋脊和一方塔,方塔为唐代典型的四面方塔。

  此画以没骨法绘成,所谓没骨,是指直接用颜色作画,不用墨笔立骨。最初由南朝张僧繇创始,其形式是用青绿重色画的山水画,并染出明暗部分,在敦煌壁画中,也有这样的画例。这种画法打破了前代习用的“勾线填色”法,以色笔取代墨笔,直接渲染,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风格。其后杨昇传张僧繇法,擅作没骨山水。而此画中虽有墨线,实则隐于颜色之中,使人有见色而不见墨之感。

  

  【唐】佚名 京畿瑞雪图 绢本设色 42.7cm×45.2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传为唐代作品,作者已佚,因略带李思训父子“金碧山水”特点,加之画上有明代著名鉴藏家项元汴之孙项圣谟题识“唐云麾将军李思训画《京畿瑞雪图》”,大多被冠之以李思训的名字。作品描绘雪景楼阁,画法古拙,大青绿设色,今大部已剥落,山石皴法为小斧劈,并以金线勾勒。

  

  【北宋】范宽(传) 雪景寒林图 绢本墨笔 193.5cm×160.3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于渲染,层次分明,以细密的雨点皴与苍劲坚挺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天景与水面皆以墨色罩染,使整幅画面浑然一体,最微妙处莫过于对雪景、寒烟的处理,房屋桥径上绵密的积雪,和远山近丘上的雪盖,都是以留白的手法,表现“雪意”。沟壑山岩上又以渲染的手法,巧妙过渡,洁白的积雪与苍郁的山岩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

  范宽的传世作品不多,而此图尤为难得,清代收藏家安岐称其为“华原生平杰作”。前景树干中,隐然有名款“臣范宽制”四字,因年久字迹漫漶不易辨认。关于此图是否为范宽之作,史家尚有不同看法,但说它是宋画中代表范宽画派的重要作品,则是大家公认的。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绢本墨笔 117.2cm×55.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说到黄公望,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其名作《富春山居图》,其与倪云林并称“倪黄”,一高逸一潇洒,为有元一代绘画的代表。虽然他师事赵孟頫,但能独辟蹊径,风格绝出,深得董巨一路精髓,时人翰林柳贯赞其“董米之间称合作”。清代恽南田《瓯香馆画跋》提到:“一峰老人为胜国诸贤之冠,后为沈启南得其苍浑,董云间得其秀润。”亦可见其影响之大。

  黄公望一生所作雪景作品不少,如《快雪时晴图》《剡溪访戴图》,以及这件《九峰雪霁图》。

  此图雪中高岭、断崖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洁净、清幽,宛如神仙居住之所。画家采用荆浩、关仝和李成笔意,并参己法而成,用笔灵动,皴染简洁,松动轻盈的笔触在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图中的近、中景皆以干笔勾廓叠石,坡边微染赭黄,两边相连的断崖、岗埠,下面的陂陀相揖,溪畔丛林间有茅屋数间;远处群峰耸峙,泠然秀拔,画面山石几乎全为留白,以淡墨衬染出雪山,如暗夜中的美玉,温润可人;又如月光下的冰晶,清彻无比。画上自题:“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

  

  【明】吕纪 寒雪山鸡图 纸本墨画 135.3cmx47.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用工笔写意兼用的手法,描绘出冰雪覆盖着疏木草竹,一雉鸡缩首曲身孤蹲于雪巅,给人以旷野荒寂和生命顽强律动的美感。

  

  【明】 谢时臣 武当紫霄宫霁雪图 绢本设色 198.9cm×98.8cm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构图饱满,前景巨石上青松挺立,山中有石阶,经两边高大寒林、松树而通向上山石道。路旁泉水奔流,发出喧鸣声。游人坐轿、骑马、步行者皆有,半山道有暖亭一座。石道蜿蜒,依山而凿,直通紫霄宫。峰顶开阔处,紫霄宫殿宇庄严整肃,掩映在山岩青松之间,远景山头以淡墨绘出,山上的杂树以笔尖点厾而成。巧妙处在于,石如云聚,皴笔精练,以墨和浅色层层渲染,天空填以淡墨,以衬托山石的雄峻和积雪的厚实。

  

  【明】 董其昌 燕吴八景图·西山雪霁 绢本设色 26.1cm×24.8cm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为团扇,一尺见方,无论是画中物象,还是用笔用色,都极为简略。图中描绘雪后江山,一片净洁。近景巨石掩映下,屋舍俨然,冈阜上挺立数株杂树,叶已全部脱落。中景高峰倾斜而上直插云霄,山腰处有楼阁数座。最为奇特的是,此画用色颇为特别,山石用石绿,上部涂白粉以示积雪,而屋宇用朱色、树木用赭石,全为红色系,与偏冷色的山体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又统一在绢的本色之中,毫无突兀之感,并衬以白雪,益显清净明朗。图中自题“仿张僧繇”,张僧繇为南北朝时期的画家,据记载,他曾在建康一乘寺用朱及青绿画凹凸花,并且其《观碑图》也是全部用色彩画成,不用勾出轮廓线,因而,张僧繇被视为没骨法的开创者。宋人楼观在一幅山水画题识中说:“梁天监中张僧繇每于缣素上不用笔墨,独以青绿重色图成峰岚泉石,谓之抹(没)骨法,驰誉一时,后唯杨升学之,能得其秘。”

  

  【清】袁江 梁园飞雪 绢本设色 202.8cm×118.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可视为袁江绘画特色的代表,画中山川景致,一览无余,远观有山水排空而来的浩荡之感,细审则无处不精,令人流连。山体卷曲玲珑的皴法线条与楼阁长廊纵横穿插的界画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又和谐统一、浑然一体。园囿之中松柏相应,翠竹垂柳相生,宛若世外桃源。园中水殿内,一朱衣士人凭栏凝视,周围的家眷仆人各自照应;后面主殿内布置奢华但又不失精致,女眷数人执瓶插花,院中一人持梅而往,应似折得初春雪后的第一枝梅花。全图描绘精细入微,渲染也恰如其分,意境自生。画上自题“梁园飞雪,庚子徂暑,邗上袁江画”。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谭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