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秋拍】曾梵志《面具系列》先睹为快
2017-12-08 09:28:23 未知
我觉得可能是我到北京来了之后,刚开始真正可以交流的朋友其实很少,互相之间场面上的感觉太多,而且又需要和很多人去打交道……到一个新的环境要学会和陌生人一起,这种感觉对我内心很触动,所以我觉得这批东西还是画了我自己内心的东西。不一定是别人内心的,只是我自己内心的感觉。
——曾梵志
面具系列 | Mask Series
曾梵志 (B.1964)
面具系列
2000 年作
布面油画
199.6 × 69.2 cm
签名:曾梵志 Zeng Fanzhi 2000
说明:此件作品收录于曾梵志即将出版的全集中,作品编号Z00-09
注:此作品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請联系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工作人員
RMB 12,000,000 - 16,000,000
2000年创作的这件《面具系列》拥有巨大的尺幅和体量,因此能够带给人们更大的视觉震撼。画中,明黄的平涂背景下,一个穿着简单T恤、短裤的男人顶天立地地直立站在蔚蓝色的水中。瞪圆的眼睛、狂烈的笑容连同大笑到痉挛的面孔在无意之中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再加上透明的、被迭加上去的面具都彷佛在刻意挖掘那以笑容示人背后的“虚伪”。这是人们在面对残酷现实时所采取的折中主义策略,是对真实自我的刻意掩饰,又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防御。而这种对于现实的无奈又似乎能够从那双自然下垂,甚至充分显示出地球引力作用的双手上印证而出。由此,一种无比疲劳而又焦虑不堪的身体感知才被真正传达而出,从而与面具下透露出来的、那始终僵持的笑容互为呼应。也恰恰是在这样一件作品中,其难得之处就在于它以一种表面平和阳光,实则近乎残酷的方式,揭示出最为“真实”的现实,即“现实”对于“人”之本质的强力压抑。
曾梵志 《面具系列》 2000 年作
北京保利2013秋季拍卖会 Lot.572
成交价 RMB 22,770,000
在艺术世界面前,假使只能给“艺术”冠以一个“关键词”的话,“妥协”似乎再也合适不过。在这里,“妥协”并不象征一种态度,而是指向一种“关系”。艺术在各个时代都必然地与政治、经济、文化状态产生一种关联,继而以物化的方式对其形成一种回应。尤其在矛盾重重的时期,这种“关联”更为复杂,因而 “响应”也更凸显深刻。在这方面,曾梵志的艺术在过去近三十年间以其极具张力的绘画风格和不断演变的艺术主题,呈现出他对于不同时态下的敏感感知与艺术探索。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站立的女人》
约1958 年作,伦敦泰特美术馆藏
爱德华· 蒙克《呐喊》1893年作,奥斯陆国家画廊藏
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中,一个本科在读生能够声名鹊起并不常见,而曾梵志便是这样一个典型。1990年,当他还在湖北美术学院读大三的时候,便拿着家里支持的一千元钱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办起了自己的首次个人画展。所展出的作品已经充分展露出曾梵志对于表现主义技法的热衷。直到毕业作品《协和医院》系列的出现,透过画中人物惊恐的眼神、痉挛的面孔以及随时释放出来的惶恐不安,曾梵志似乎是在以视觉寓言的方式叙说着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种种不适和精神困境。在《协和三联画》创作的同时,曾梵志以相当直接的方式开始了“肉”系列的创作,通过将动物的肉和人类的肉混杂在一起,从而暗示出人们在现代社会下无奈的生存状态。如果说在《协和医院》系列和《肉》系列中,曾梵志是以一种外观者的方式来审视社会客体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面具》系列中,艺术家则是转为一种内观的视角,一种更关乎于“自身”的切实感受。
Lot 4443 局部
正如在后来曾梵志与栗宪庭先生的对话中,艺术家曾坦承自1993年春节之后从武汉来到北京之后,心理层面的变化对于《面具》系列诞生的直接影响:“《面具》我觉得可能是我到北京来了之后,刚开始真正可以交流的朋友其实很少,互相之间场面上的感觉太多,而且又需要和很多人去打交道……到一个新的环境要学会和陌生人一起,这种感觉对我内心很触动,所以我觉得这批东西还是画了我自己内心的东西。不一定是别人内心的,只是我自己内心的感觉。”初到陌生环境中的交流障碍和焦虑恐慌的精神状态因而直接延展至以“面具”作为视觉表征,用以阐释现实的种种异象。也正因此,《面具》系列成为曾梵志艺术历程中的标志性符号。
爱德华·蒙克《丹尼尔·雅各布森教授》
1990 年作,奥斯陆蒙克美术馆藏
(责任编辑:常华)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