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朱万章:汪友农的“旧”与“新”

2017-12-29 08:32:17 朱万章

  记得2010年3月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参加黄叶村(1911—1987)的展览开幕活动及研讨会时,汪友农(1939—2015)先生一直忙前忙后,为他的老师鼓与呼,当时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没想到六年以后在同样的地方举办他的展览开幕活动及研讨会时,他本人已驾鹤西去,他的音容笑貌,恍如昨日,实在令人感喟。平心而论,我之前对汪友农本人及艺术并不熟悉,这次看到展厅中的山水、花鸟、人物,并拜观了他的画册,算是对其有了深入的了解。他的绘画一如其人,初时不引人注意,时间一久,如陈年佳酿,越品越醇厚,愈久弥香。

  汪友农从小生活在诞生了“新安画派”、黄宾虹(1864—1955)等艺术名家的徽派文化之乡,文化积淀深厚。年方弱冠,他就跟随到黄山写生的“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黎雄才(1910—2001)习画,所以在他早期山水画中可以看到很多黎雄才影响的痕迹,尤其是松树的画法最为明显。虽然他和“岭南画派”画家有这一层关系,但就其绘画的最为直接的源流还是传统学脉。他早年师从黄叶村,对“吴门画派”、“新安画派”等画家都下过很深的功夫,在耳濡目染先贤墨迹中,心慕手追,得其法乳。在其山水画中,有一件临摹沈周(1427—1509)的《庐山高》,其皴法、造境、布局、气韵及意境都显示出深厚的传统功力,是对沈周画风的一脉相承。再如“黄山画派”的梅清(1624—1697)、戴本孝(1621—1694)……以及近代的黄宾虹(1864—1955)等,都可以在他的山水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在潜移默化中,汪友农浸淫尤深,故一出笔,便可见其浓郁的前贤基因,这是其画作中的“旧”的风貌,也是赖以支撑其山水画的根基所在。(图1)

图1、汪友农《仿沈周庐山高图》,纸本设色,196x96厘米,2011年

  另一方面,汪友农的山水画在师法古人的同时,更来自于写生。他在临摹和写生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并吸收西方绘画中关于透视、水彩和空气质感的渲染。他的这种独特的笔墨语言正是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缩影。他将青绿山水运之于现代风景,将现代物象与林泉高致、溪山深远融为一体,在写生与意象山水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古典情怀,最终成为具有典型时代特色的新时期山水。同时,汪友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从事红色主题绘画创作,如《哺》(1965年)、《重任在肩》(1972年)、《稻是队里的》(1975年)等,将政治主题与时代背景交融,是其罕见的人物画作品。无论从主题还是色彩、技法以及构图和人物造型等,都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足见“笔墨当随时代”在其绘画中的影响。这是其绘画“新”的地方。八十年代以降,由于受时代变迁的影响,这种主流绘画创作日渐式微,而汪友农艺术创作的兴盛期和高峰大多集中在八九十年代,所以,现在看到更多的还是他别具一格的山水画。在后期的山水画创作中,他摒弃了传移模写等师法古人的一贯模式,在构图与绘画语言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这些兼具古风与新韵的山水画,奠定其一生艺术的基石。(图2)

图2、汪友农《儿时家真美》,纸本设色,49x179厘米,2011年作,2015年题字

  汪友农在山水、人物之外,也兼擅花鸟。其花鸟画受到“海上画派”影响较为显著,如赵之谦(1829—1884)、吴昌硕(1844—1927)等人画风,在其画中都能随处可见。他在七十年代,还专门临摹过吴昌硕的《岁朝清供图》,赋色艳丽,但艳而不俗。他还喜欢将朱竹与山水融合在一起,很有文人雅趣,是其绘画中文人画气息的表现。他的花鸟画继承了海派文化传统,游离于文人画与世俗文化中,雅俗共赏,为受众所喜闻乐见。但因花鸟画并不多作,其笔墨个性也不鲜明,故未可与其山水画相颉颃。(图3)

图3、汪友农《稻是队里的》,纸本设色,91.5x62厘米,1975年,中国美术馆藏

  就汪友农整体风格而言,其山水可以排第一,人物次之,花鸟再次之。他也兼善书法,不拘绳墨,纵横恣肆。不过与其绘画相比,似乎还略逊一筹。这一点和他的老师黄叶村有异曲同工之处。黄叶村在绘画之外兼善书法、篆刻,但却为绘画所掩。他们各有所长,诗书画兼擅,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传统文人渐行渐远大环境下的另类表现。(图4)

图4、汪友农《和为贵》,纸本设色,69x138厘米,2004年

  值得深思的是,像汪友农、黄叶村这样传统型的艺术家,代表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中非常特殊的现象:他们生前都不太为人所知,身后也较为寂寞,往往靠其亲友奔走呼吁,但他们的艺术成就都很凸出。他们是一个很少有人关注的美术家群体,更遑论进入美术史视野。事实上,二十世纪绘画史既需要像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寿等一类叱咤风云的大家,更需要像黄叶村、汪友农一样默默耕耘者,这样的美术史才会显得更为丰富多彩,也才是一部完整而真实的历史。像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一样的大家,在美术史研究方面已经相当详备,他们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公众人物,而像黄叶村、汪友农们仍然寂寂于美术圈外。当我们在讨论、关注汪友农们及其艺术成就时,希望这样的状况能有所改观,这或许是今天举办汪友农展览及召开研讨会的意义所在。

  2016年6月初稿于深圳

  2017年12月修订于北京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朱万章专栏]

  朱万章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从事明清以来书画鉴藏、美术史研究,近年研究领域涉及近现代美术史和当代美术评论。书画鉴定方面的专家,曾师从著名书画鉴定家苏庚春,著有《书画鉴藏与市场》、《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岭南近代画史丛稿》等论著20余种;同时兼擅绘画,以画葫芦著称,被称为学者型画家,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展览,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有《一葫一世界:朱万章画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5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5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