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陕西澄城考古发现周代封国 出土各类珍贵文物300余件

2017-12-30 19:30:25 未知

  12月12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今年2月以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市、县相关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我省澄城县境内的刘家洼墓地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同时对墓地所在的鲁家河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发现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春秋时期周系墓葬、夯土墙、壕沟、陶窑与灰坑等丰富遗迹,以及铸铜陶范、大量板瓦建材与青铜器、金器、玉器、铁器等数百件珍贵而重要的文物,一个淹没千年的周代封国由之重见天日。

  发现高等级贵族大墓 墓主人应为诸侯国国君与夫人级别

  刘家洼墓地位于我省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的鲁家河东岸塬边,邻沟而居,北距黄龙山约10公里。该墓地是去年底因被盗而发现的,根据追缴文物判断,是一处等级较高的春秋时期的墓地。经钻探,确认墓地范围南北长约110米,东西宽约70米,总面积约77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56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

  “其中最为引人瞩目是,发现了2座带两条墓道的‘中’字型大墓(编号M1与M2),南北向,东西并排分布。发掘显示M1南北总长64米,长方形墓室南北口长11米、东西宽10米、深度约12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孙占伟说,M2与M1平面形制相同,南北总长相当,墓室深度相等;但墓室规模略小,墓道宽仅仅是M1墓道的一半,约4米左右。两座大墓特别是M1,规模宏大,颇有王者之势。仅就墓室大小而言,仅次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M2与M3,也比洛阳发现被认为可能是周平王墓的“亚”字型大墓墓室大。据此推断,刘家洼大墓墓主人身份应为诸侯国国君与夫人级别。其余墓葬皆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与大墓墓向一致。墓口面积10平方米以上的墓有21座,其中5座墓口面积超过了20平方米。根据以往考古发现可知,这些墓墓主人的身份相当于卿大夫或士一级的贵族。

  出土各类珍贵文物300余件(组)

  “从今年4月份开始考古队采取‘探方式’的发掘方法对墓地进行全面发掘。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19座中小型墓的清理。从整体上看,4座遭到盗扰,15座保存完好。共出土铜、金、铁、石、玉、陶、料珠、漆木等各类材质的文物300余件(组)。”据考古专家介绍,这些出土文物中,大部分为青铜器,主要包括青铜礼器、车马器、兵器三大类。礼器有食器的鼎、簋、甗,水器的盘、匜,及酒器的方壶。器物风格无论是形制,还是纹饰,都具有典型周系特点,而与秦式铜器有别。车马器数量最多,共50与件(组),包括常见的马衔、镳、銮铃、车衡饰、车辖、軎等;兵器有戈、矛、甲胄、镞、鍚等。除此之外,规模较大的墓葬还普遍出土有丧葬用器的铜翣(由铜鱼、铜铃、陶珠(石贝)组成的棺饰件),尤其是用翣,是该墓地随葬用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文化属性而言,墓地出土的铜器文化风格以周文化为主。

  “其它类文物数量与器类,不及铜器那么丰富,但却不乏精美或价值重要者。”据考古专家介绍,玉石器以圭和玦最常见,而在编号为M10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漆盒,圆角方形,器形基本完整,黑色髹漆上绘以红色云雷纹,在北方地区墓葬能发现如此好的漆器,是非常难得的。尤其令考古人员兴奋的是金器与铁器的发现,金器共7件,包括出自大墓盗洞的1件虎形牌饰与2件牛首衔环饰,及其它素面环与螺旋形金耳环。尤其是小墓出土螺旋形金耳环,是典型的北方民族的器物,它的发现对于探讨春秋时期关中与北方之间文化交流、族群互动、交融无疑提供了新的证据。另外,在编号为M49的墓葬中出土了一铜柄铁剑,这是中原地区出土的又一件年代最早的铁器,对于探讨中国冶铁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除了发掘所获之外,目前该墓地已追缴的被盗文物多达402件(组)。这些追缴的文物也以铜器为最多,其中的两件龙纹大壶,器呈椭方形,通高达60余厘米,是目前陕西地区同时期体量最大者,可谓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精彩代表。另外一套10件石罄,其中的9件形似动物,形制特殊,为以往所不见,丰富了石罄形制的资料。

  调查发现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的“居住区”

  在墓地北侧700米处,鲁家河两条支沟间的沟梁两侧及上部台塬相接部分,勘查发现长达500多米的断续相连的夯土墙,在此沟梁的下端,发现一段宽12米南北向壕沟,夯土墙与壕沟大致将整个沟梁合围构成一个相对封闭区域,总面积10余万平方米,应为当时人们生活的“居住区”。其内采集到陶鬲、盆、罐、豆、三足瓮和板瓦等残片,勘探发现有大量灰坑和板瓦建材堆。据采集标本特征判断,年代为春秋早期前后。特别重要的是,还采集到一块陶范残块。

  “墓地与居址空间上相邻或靠近分布,年代上接近,功能上互补,等级上匹配,当为同一聚落的不同构成部分。以大、中型墓为主的墓地,应是包括最高统治者在内聚落统治阶层的一处公共墓地。”考古专家据此分析,由居址与墓地共同构成的这一聚落,跨鲁家河两岸分布,居于东西横亘的黄龙山前,总面积约近3平方公里。虽然目前尚未出土直接文字证据,加上没有文献记载,还无法对墓地及其代表鲁家河春秋聚落的性质做出准确判断,但初步认定,这里是春秋时期某一周系贵族的封国或采邑(赐给亲信、贵族、臣属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

  刘家洼墓地的发现与发掘,不仅增添了考古工作者对关中东部周代遗存的了解,也有助于周代采邑封国的城邑形态、居葬模式、生业方式、社会组织等问题的深入探讨。也正是这一发现,加上以往的考古线索,使考古工作者初步认识到:在关中东部特别是渭北台塬区,沿洛河与黄河的支流上可能分布着多个周代小封国或贵族采邑。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开展,有关关中东部周代文化、聚落与社会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责任编辑:刘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