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迟轲:探求民族的气派

2018-01-05 09:09:54 迟轲

  数百年来在两方,彩色绘画中与油画可以旗鼓相当的,首推水彩画。某种艺术样式的独立价值就在于它本身具有其他样式(包括工具材料)所不能代替的优长。水彩的透明感、流动感、水份的变换以及笔法的运用等要素所构成的特殊美质,的确是油画(或其他材料)所达不到的。

  可惜的是数十年来,在我国美术领域中,水彩画似乎处于 一种旁流末技的地位;这或许是有些人误把画幅的大小视为价值高低的标志,要不然就是“广告习气”所造成的偏见。

  胡钜湛同志二、三十年来始终不移地致力于水彩画的探索,首先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坚定性。近些年来,他尤其倾心于民族风格的研讨,从传统的国画艺术中汲取滋养。

  水彩与国画固然在材料方面有相近之处(西方人有时也称中国画为水彩画),但两者在审美的意趣上毕竟有极大的不同。胡钜湛同志则力求在发挥水彩原有长处的同时溶合国画的经验,首先注意意境的创造。这就需要跳出对物写生的局限, 更多的发挥记忆和想象的能力。他也采纳中国画笔墨的妙处,可见仍然尊重水彩工具材料的特长,尤其是丰富鲜明嘿甓堕蔷现力和水份流动的奇幻效果。《雨莲》、《黄山玉屏峰》、《沿崖菊》、《奋行》等均足为证。

  外来的艺术形式,要不要我们加以“民族化”?如何民族化?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一个复杂的,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不容置疑的是:艺术必须根植于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之中,具有为人民喜闻乐见的风格和气派。因此,胡钜湛同志的探索是极有意义的。

  1982年2月于广州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