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共享艺术:让艺术家获得生活与理想的平衡

2018-01-10 02:05:27 未知

  2017年12月初,传记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正式登陆国内院线。这部被称为“年度最美”的电影让人看到了梵高对于艺术的追求,但在朋友圈和豆瓣等影评社区中,梵高凄惨潦倒的一生也引起了观众的无限感慨。作为小众文艺片,《至爱梵高》的走红,背后反映出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焦虑。人应该是选择面包还是仰望星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而无论是梵高的经历还是当今许多媒体在报道时对艺术家艰难生活的聚焦,都让“搞艺术养不活自己”“艺术家就该不食人间烟火”等刻板偏见更加深入人心。

  然而,搞艺术的人真的很难养活自己吗?这个问题,不妨来听一听圈子里面的人怎么说。

  学画17年,刚能维持生活

  从初中学画算起,年轻的艺术家韩修智与美术结缘已经有17年的时间,韩修智之所以能在画画的道路上坚持下来,并不像电影中那么崇高,是因为他在学画之初交了50元押金——学画的老师说,如果半途而废,押金不退。在采访中韩修智也表示屡次有过放弃的想法,但为了那50元钱,忍了。后来韩修智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考进了中央美院,2014年毕业,如今在北京东坝后街的一个院子里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韩修智的人生似乎是一个让人颇为赞赏的励志故事,但当年为了50元押金而坚持下来的他,如今也并未因学画而让生活变得多宽裕。韩修智把自己目前的状态定义为“维持生活”,他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卖画。不过,在韩修智看来,画画是一件能让心里变得很踏实和舒服的事情,现在虽然生活有些困难,但至少“活得像自己”。

  据调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像韩修智这样年轻艺术家不在少数,而仅靠卖画就能维持生活的韩修智已经算是其中的幸运儿。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有“画家村”之称的北京宋庄,多达80%的创作者并没有生活保障,能够达到富裕水平的艺术家仅占10%左右。为了生存,很多刚毕业的艺术生都会选择去做艺术培训。这个行业虽然收入相对稳定,但却缺乏足够的发展前景,更让这些人失去了成为自己心目中艺术家的可能。

  互联网带来的改变

  穷困潦倒之所以成为艺术圈的常态,与艺术品的销售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美术圈为例,无论是年轻的毕业生还是成名已久的艺术家,其画作都主要是通过画廊销售的,而决定了他们的画作价格的则是名气。另一方面,传统艺术品市场的艺术家超过了300万,但画廊和拍卖行能承接的量不到1%。年轻的艺术生们如果想成为职业艺术家,必须跟着圈内有名的导师,才能得到推荐给画廊和藏家的机会,卖出自己的作品。因此,像梵高这种在当时难以得到主流认可的艺术家,生活自然会艰难的多。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尤其是各类互联网电商平台,给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另一个销售作品的渠道。韩修智目前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放在艺术品电商平台上出售的,而在作品的价格上,韩修智也有了更多的定价权。虽然这一销售方式还算不上主流,但那些原本需要在传统道路中熬着时间和人脉才能出头的年轻人,在一个新的商业环境下,看到了机会。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梁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