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病人:你说田楷不好,那你写出来一个试试?
2018-01-25 12:44:47 未知
“田楷事件”的讨论在不同的书法圈引起争议。如果仔细分析这背后的因素,或许我们会明白,作为一种艺术教育的方式之一“田楷”所能承担和扮演的角色,是否能对书法艺术有所提升,是最大的疑问。试想,全国的中小学生都流行“田楷”,那是怎样的一种现象?在以往的艺术教育中,还缺乏这样的独尊一家书法艺术的方式出现。
在书法教育方面,我们所崇尚的是自由选择,这样的结果是每个人都可根据喜好进行书写,但从现在的书法考级看,则有可能禁锢了书法教育创新的可能——艺术的发展也正是依赖于自由创作、创新的过程。
对于针对“田楷事件”发声的大多并非是书法专业人士,他们的身份涉及的是文化教育等领域,这样的讨论看似有些荒诞。对书法而言,一般大众或爱好者,可能对书法艺术不太了解,但这不妨从常识去判断。有一个故事说,大众对价格的判断,其实并不比专家差。当一个物件被定价时,大众的定价接近物件的真实价格可达到70%。那么,以此来看“田楷事件”的话,也许会认为民众是对的。
不过,在面对“田楷事件”时,为何少见书法家的呼声,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按道理说,“田楷”是否可以作为书法教材,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一群人,可事实上是艺术家的声音不见了,几乎都同时选择了沉默。这背后是否说明,艺术家对“田楷”关注并不太多,或者说对“田楷事件”保持沉默,则是因其与“田楷”利益相关。
时下的书法圈看似繁华一片,在某种程度上,却因缺乏创新意识,而凸显出落伍的一面。这样说是因为在大大小小的拍卖会上,当下的书法作品与绘画门类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也许正因这样,“田楷”或许被认为是当下的书法艺术的代表,值得去推广。可事实上是不是这么回事,至少在目前也还是个疑问。
网上检索“田楷”,可以看到不少地方的艺术培训机构将“田楷”作为教材使用,而这难免就与利益相关,而其创办的“中国楷书网”,并非是对楷书的宣传和推广,更多地是强调“田楷”。这从某种角度上对“田楷”进入教材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种趋势下,似乎“田楷”进入教材顺理成章的事。
作为楷书之一的“田楷”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田英章们的推广,将美术字推广成书法,而在书法家的眼里,田英章所写楷书,是研习欧体而形成,故名“田楷”。这个说法却有着不足以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所谓“田楷”不过是欧体的变形而已。
倘若我们来分析“田楷事件”中,艺术家保持沉默的文化心理,或许不难发现,书法家在针对具体艺术创作时,岂只是缺乏勇气发声的原因,更重要的则是像网上的讨论,“你说田楷不好,那你写出来一个试试,未必比田楷强”。这并非是一个书法好坏的问题,而是对书法艺术教育负责的态度。
诚然,但作为艺术家对未来艺术的发展是有着一定责任的,简单来说,艺术家以自己的艺术品影响着艺术的未来。在这一点上,我们从艺术史上也大致能梳理出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因之,“田楷”所能担当的责任则有可能被无限地夸大了。
民众反对“田楷”,并不是反对书法教育,而是期望书法教育中有更多的审美价值在,这其中强调的不仅仅是艺术美感,也还是带有创新性质的书法教育。说到底,在强调文化大国的同时,书法也在强调当下与应用,这种语境下或许会让艺术家给以默许(毕竟“田楷”在当下有市场有影响力,可能作为一种代表)。但这种厚今薄古的方式是在摒弃书法中的优点,试想,哪怕今天的字体设计再流行,也可能无法达到书法的高度。
“田楷事件”不过是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插曲罢了。由此各方人士发表观点或保持沉默,这种现象的发生相信在每一次书法创新、命名时都有可能发生的状况。但从这个问题上,我们也该反思,书法教育固然不是培训书法人才,但从培养国民审美观上考量,艺术家也真该多一些负责任的讨论才够好。
(责任编辑:谭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