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佳作赏析】杨毅柳|每日读画|连载①

2018-01-29 19:23:46 未知

  杨毅柳  1970年生于陕西洛川。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云尚国际水彩俱乐部主席,西安水彩画学会副秘书长。

  小编的话

  每一位有成就的画家都不可能与生俱来就是绘画天才,除了具有较高的天赋和悟性以外,莫不是靠勤奋学习和刻苦练习方能渐成正果。

  学习绘画的途径有很多,一是向书本学习,掌握美术发展历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二是向大师学习,领悟他们观察世界、表现万物的方法;三是向自然学习,持之以恒地坚持写生,把握光影和色彩千变万化的规律。惟其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向艺术的更高层次迈进。

  我们欣赏过的美术作品可以说不计其数,但真正能品出味道、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的人又有多少?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云尚国际水彩俱乐部主席、西安水彩画学会副秘书长杨毅柳先生,在他的朋友圈和云尚水彩群推出了自己的《每日读画》系列,小编看后受益匪浅。征得杨老师同意,小编将陆续编辑这个系列与大家分享,相信大家也会从杨老师专业且优美的字里行间,领悟到一些绘画的真谛,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本系列连载将以杨老师撰文的时间先后为序,每期赏析七幅(组)作品,让大家在一周时间内每天都有精彩的精神大餐可享用。

  衷心感谢杨毅柳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也期待杨老师在百忙中写出更多更精彩的佳作赏析文章,让我们一起感受绘画的无穷魅力!

  每日读画一:《河畔》/ 王维新 作

  《河畔》  57×76cm   作者:王维新

  《河畔》(局部1)

  王维新王老师这幅作品以水平线将画面分割成上、中、下三个大的区域。天空信笔涂抹,任水色流淌浸染,有意无意间在中部空出一大一小两块白云的形状,由明黄转入蓝紫,快速运笔,一次完成,重气韵畅达,不拖泥带水。中段约三分之一的面积为建筑群,王先生强化了左边建筑前后的黑白灰对比,再往右,则在混沌中找变化,建筑虽然鳞次栉比,色彩丰富,却在先生的横勾竖抹中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整体的灰绿色调中,它毕竟还是作为一个中景存在的。这部分的处理十分精妙,确为大家手段!下部为水面和渔船,水平如镜,是气韵的转换区域,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减法,先生惜墨如金,最为传神之处在右边四只掠过水面的鸟儿的处理,一挥而就,深具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我似乎可以听到鸟儿迅疾掠过时翅膀扇动的声音,而且每个鸟儿的姿态绝无雷同,让画面顿添生机!最下面才是画面真正的中心,三个倾斜身躯用力拉网的渔民突破了相对平缓的水平线,突兀而出,先生用有力、简洁、准确的造型征服了观者,劳动场面的鲜活感受呼之欲出。

  王维新老师在水彩创作中强化的线的运用,书法、国画、版画各方面深厚的学术修养全部体现在这生动的用色用线中,独出一格,使人叹服。综观整幅作品,色调和谐统一,画面构成元素分割得当,重点突出,节奏张驰有度,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写”味十足,实为佳品!(2016.9.27  毅柳读后感言)

  每日读画二:《少女写生》/ 赵云龙  作

  《少女写生》 (尺寸不详)  作者:赵云龙

  一如赵云龙先生的风景写生作品,这幅少女写生同样的轻松潇洒,格调不俗。逆光向来难画,体积感减弱,色彩微妙,要拿捏好分寸绝非一日之功。我们来看作品,几乎平涂的浅色背景很好地对比出了少女的肤色和花衣衫,以冷衬暖,以简衬繁。面部色彩非常统一和谐,色彩的微差被控制的恰到好处,最为突出的除了眉、眼,就是鼻尖上的一点点亮面,绝无冗笔,鼻孔、嘴角、颧骨、下巴等部位略加皴擦,形体丰富而饱满。光,透过松松垂下的头发,在眼角外侧和脸颊留下了踪迹,脖子两侧的少许亮面强化了形体的厚度。这些处理,看似不经意,实际上要把握好却是难上加难的。头发的表现自不必说,色彩饱和,笔法流畅,尽显书写之魅力,留出的一点点高光让少女纤尘不染的头发质感呼之欲出。看得出,先生当时的状态是放松和愉悦的,衣服的处理上更加展现了他敏锐的色彩感觉和出众的艺术才华,集点成线,织线为面,互补的冷暖色在画面上如溪流入涧,奔腾,跳跃,迴转,奏出一曲欢快的色彩轻音乐。赵云龙先生这幅短时间内完成的写生作品,格调高雅,神完气足。上品也。(2016.9.28   毅柳读后)

  每日读画三:《回眸》 / 周刚  作

  《回眸》  纸本水彩  75×105cm   作者:周刚

  与周刚教授颇为熟悉,但解读他的作品仍然是困难的。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辨识性,通过多年的努力,他为自己建构了独一无二的“周刚体系”——在表现主义的强悍外在下,透出的是浪漫主义的内核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看了这幅写生,第一个念头就是画原来还可以这样画。强烈的黑白连衣裙,强烈的玫瑰红、蓝黑色的背景,居然全被少女白皙面庞上的一对眸子夺取了所有!设计背景出身的周刚先生深谙现代构成之道,面对模特,他看到的绝不仅仅是她的一颦一笑,目之所及,他看到了点之密集、线之纠缠、面之分割、色之碰撞,看到了具象现实中隐含着的抽象之美,看到了一幅作品内在的“乾坤”之象。所以,他的写生是一个极其主动的自由创作状态,他调动了一切的绘画要素为其所用,有规矩,却不为规矩所累,有创造,但绝不是离开对象胡编乱造。所以他的作品从精神气质上无限接近对象,从画面效果上似乎又和对象有了莫大的距离。他,打开了观察的另一扇窗。(2016.9.29  毅柳读后)

  每日读画四:《无题》 / 龚玉  作

  (标题尺寸不详)  纸本水彩  作者 :龚玉(女)

  四川美院龚玉教授在十多年前写生了一大批具有浓郁川人生活气息的茶馆与农舍,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作品至今读来,仍觉亲切。这是接地气,有“温度”的一批佳作。这幅作品应该是写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结构之复杂,场景之纷繁,在作者笔下作品呈现出充盈、饱满的构图样式,这样的场面特别考验一个画家处理画面的综合能力,功力不够者最易画得散、花、乱。但龚玉教授显然是处理这类题材的高手,她首先用浅灰褐的色调统一画面复杂的物体,再以几处露白让画面“透气”,最大面积的亮色在画面中部偏上,这是农家屋顶的亮瓦透进来的光线倾泻所致,这块亮色有方向,甚至有速度!直指灶台前姿态各异的三个人物,在芜杂的环境里,三个人物无疑成为了画面焦点。灶台、盆子以及地面上一些斑驳的亮色与画面上部的几块亮色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关系。阳光透进了暖色,集中于画面右边的一小块区域。与大面积的冷灰色形成反差,画面由此而显得生机勃勃。龚玉教授的作品还有一个鲜明的个人风格便是用笔,我怀疑她深入研究过黄宾虹,逸笔草草,收放自如,一派天真与率性,一如川人的性格。这幅作品无论从构图、用色、用笔、经营光线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纯熟境界,我认为是龚玉教授那批作品中的上乘之作。(2016.9.30  毅柳读后)

  每日读画五:《深山人家》 / 蒋振立  作

  《深山人家》  纸本水彩  56×75cm   作者:蒋振立

  《深山人家》(局部1)

  蒋老师是我的恩师。看过老师很多的原作,也多次坐在老师身边看他挥毫。我总问一个看起来挺初级的问题:您这颜色是怎么调的?我的学生也会经常这样问我,我心里想,你不是看着我调色呢吗,这不是一目了然吗。蒋老师对我的问题同样的笑而不答。先生的画面总是能画出一种雅致深沉的绿灰、蓝灰色,特别耐看。我曾试着用他的“配方”如法炮制,却总是咋看都不对。昨晚看到一篇文章,说艺术是可以教的,但是教不会。艺术是自己一点点修来、悟来的。我深以为然。蒋先生的作品就有一种桂林山水滋养出来的人文气息和水墨意蕴。当然,滋养他的还有全面的学养和特殊的人生阅历。这幅《深山人家》用西方的水彩画出了东方水墨的气韵,水色淋漓。几户人家在半山腰的烟岚里时隐时现,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细细的水雾,走进画面,油然而生一种“荡胸生层云”的感受。这是一幅东西方审美意识碰撞而出的杰作。国画讲泼墨,西画同样可以泼彩,国画里的皴擦点染在这幅水彩作品里同样可以找到类似的处理方式……西画传入中国,自然会被中国人在特有的东方文化背景下有选择地消化、吸收、改造并重新诠释,建立起新的东方水彩语言体系。蒋先生在这方面的探索中孜孜以求并卓有建树,至今年逾古稀却仍然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求新,求变,给予后学很多的启迪与思考。向老师致敬!(2016.10.1  毅柳读后)

  每日读画六:《无题》 / 简忠威(台湾)  作

  (标题尺寸不详)  纸本水彩  简忠威(台湾)

  简先生现在是台湾颇有影响力的画家,以风景和静物画见长。这幅作品可能画的是威尼斯,威尼斯我去过,可惜呆的时间太短,至今遗憾不已。它的美令全世界的画家流连忘返。从天空的色相来看,似乎画的是黎明时分的威尼斯,天欲破晓,华灯未熄。逆光的建筑,逆光的桥,都呈现出浓重的冷紫灰色调,它将暖黄的街灯和水面反射的粼粼天光衬托得格外夺目,成为画面最夺人眼球的地方。桥,联结了左右,区分了前后,在画面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难得的是,作者运用娴熟的用笔技巧,很好地表现了桥拱、护栏的虚实节奏之美。所以它尽管位置很重要,却绝不抢戏。真正的重点在桥下的水面,逆光的白船随意泊在两边,随着水面的波动在轻摇慢摆,亮与暗,冷与暖,点与线,在波光摇曳中跳动、闪烁,杂糅出光之舞与色之曲。右边街上,三个早起的人似乎在附耳低语,互道早安,威尼斯,快要醒了!(2016.10.2  毅柳读后)

  每日读画七:《法国南部小镇写生》 / 郭宁  作

  《法国南部小镇写生》  布面油画   作者:郭宁

  去年从微信里看到郭宁老师在法国南部的一批油画写生,甚为喜爱,这幅作品便是其中之一。从半山俯视下去,阳光赋予法国这个南部小镇最为纯净、最为斑斓的色彩。郭宁老师用他潇洒从容的用笔,最为直接地抒发他此刻的所见与所思。湛蓝的天空上云卷云舒,不断变幻着它的形状和色彩。灰蓝色的远山轮廓呈现出一条漂亮的曲线,将小镇紧紧围裹在它的怀抱之中,一派温暖、和煦的气息,让人身心舒畅。彩色的小镇主色系是暖黄、浅橘和粉紫色,特别和谐地组成了画面的中景,也是画面的重点。稍矮的民房衬托出古城堡明亮、俊美的身姿。尤其是两个锥状的塔楼破掉远山的曲线轮廓,与白云相拥,成为了重点中的焦点,让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在它的身上留驻。丰富需要简约来对比,近景处理得极为克制,却极为精彩,富有激情的用笔,把山石的几个色块表现的准确、生动,还有右边阴影区的这个深色的灯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它不但平衡了构图,还与远处锥状的塔楼形成了竖线的呼应关系,颇具匠心。一个画家在对景写生时,需要调动自己全方位的艺术修养,创造性地建构自己的画面,迅速捕捉感受,用最适合自己的绘画方式将自然最美的角度或者最美的瞬间永久定格。训练绘画技巧,锤炼艺术语言,表达自我感受便是写生之要义。写生之于艺术家就像水之于鱼,不写生的所谓画家,枯竭只是时间问题。(2016.10.3  毅柳读后)

  (文章转载自我爱我发公众号)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