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叶茂林:史前漆器略说

2018-01-31 02:27:39 叶茂林

  摘要:史前漆器发现很少,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考古发现的相关漆片是一批最新的史前漆器资料。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和对相关研究者的论述考察,可知漆器起源与彩陶等同样久远,并且很可能发生过文化交流。

  一  序言

  中国漆器艺术源远流长,史前的漆器考古发现非常少,且因保存不佳,有的零星发现的一点点漆器残片甚至都有可能被学者忽视,即使有被发现、被注意到,但因不便获取更无法知其器形,可能也没引起考古学家的更多重视。还由于漆器的记载相对欠缺,早期历史文献上不易找到更多的记录。于是,史前漆器至今未见考古学者们做过太多的深入的讨论,研究难有进展。

  河姆渡遗址曾经发现一件保存较好,可以辨识器形的漆器碗,这是长久以来学界最引为关注和重视的早期漆器的难得实物资料,广为引用。后来在陶寺遗址发现的漆器残件,也常被认为是北方早期漆器的重要资料。良渚文化发现过许多件漆器,相关的陶胎漆器在南方也有存在。就在前不久,浙江的跨湖桥遗址出土了漆器的弓箭和碟形器,漆器的历史提早到了七八千年。然而史前漆器的考古资料,极为零星,上述这些大概就是史前漆器的主要考古标本了。

  二 喇家遗址齐家文化漆器残片的考古发现

  喇家遗址发掘中,漆器残迹漆片的发现,是一批新资料。由于资料残损和零散,并且喇家漆器的发现常被掩盖在喇家遗址诸多新发现亮点之下,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

  虽然都是很零星、极残破的碎片,考古队仍尽其可能做了采集并记录。资料整理过程中,考虑到这些漆片的重要性,选样进行了鉴定测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金霞对此做了可靠的实验室分析,还请北京大学胡东波帮助确认,提供了喇家遗址漆器残片的鉴定报告。结果证明了我们判定为漆器漆片的认识准确无误。

  喇家遗址考古出土漆片,将在发掘报告中作专门陈述,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总体情况。喇家遗址考古发掘,经常可以见到漆片的残渣,但多数仅存少量痕迹,几乎都取不了样。很多时候不仅无法采集,连拍照都难以记录。这些发现地点分别见于房址、灰坑、地层堆积等处,分布范围较广,可以说遍及整个发掘的遗址各个地点。喇家遗址的漆片,虽然见不到器形,但它仍足可代表喇家遗址漆器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图一)。

  三 史前漆器一些问题的初步认识

  限于早期漆器资料发现的缺乏,对早期漆器的讨论大多也是语焉不详。不过还是有些学者通过考古发现资料做过一些论述,也有学者试图探讨漆器的起源,由于文献记载少,实物资料更少,人们只好从发现较丰富的汉代或商周到战国的漆器等入手,来倒推反观史前漆器的发明和早期历史,这也是目前相对可行的方法。艺术史、漆艺、工艺美术研究者、包括历史学家等比考古学家更热衷于探讨漆器的起源和推测其早期历史,提出许多认识。其中有些看法是颇有一定道理的,具有建设性,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关于漆器起源

  对漆器起源,一种观点认为,可能同彩陶一样,出现很早。还有观点认为,漆器可能起源还要早于陶器。中国古人类对漆树和漆的最初认识,有可能早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但是漆器的起源还应该在新石器时代,漆作为颜料、粘剂或毒剂使用,与把漆用来做器物,应属两个概念,是两种物质文化的问题,既密切关联,也需区分看待。

  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是漆树原产地。中国原始先民对漆树和漆的特性的认识,一定很早。从考古发现的七八千年前的跨湖桥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工艺成熟的漆器看来,在此之前漆器显然有一个漫长的认识发展过程。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就可能在采集和狩猎活动中,最先发现和逐渐认识了漆树与漆的特性,有学者甚至认为旧石器时代的细石器文化与生漆文化同步发生。跨湖桥遗址发现的最早漆器是弓箭和碟形器,就让人很容易理解它与狩猎可能关系密切。

  天然的生漆具有一定毒性和致敏性,先民们遭遇了漆树汁液,就或许敏感而认识漆树,并同时加以辨识,可能还加以利用。旧石器时代晚期也是艺术起源和原始宗教发生的时期,它们是大致同步和相关联的。已故民族学家吕光天先生,在早年的调查和研究中,早就注意到细石器与萨满和岩画之间有密切关系,这也几乎可以说是许多研究者的一个共识。据估计,最先对漆的使用可能是偶然粘附在狩猎工具或石器上,然后可能就是在原始宗教的活动中,甚至还有可能用在了早期的岩画颜料上,早有美国学者提出这样的看法,但基本上都还是推测和逻辑思考,缺乏考古的直接证据,不过这很值得我们加以考虑。

  目前,对岩画进行颜料的全面采样分析还不够,现在还不能肯定是否有漆为颜料。至今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岩画也还存争议,目前很难确认。较早以颜料绘画表现的岩画,并不算多。更多都是岩刻,大多都是属于青铜时代或以后的岩画为多。所以需要将来更多留意和分析是否有漆绘的岩画。

  原始宗教使用漆或漆器,是可以理解的。致敏性的特点,就较为适合原始宗教巫术的使用。我们比较认同最初的漆器就是为了在器物上绘彩做装饰,用漆作为颜料来描绘图案。由于漆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而且还有实用功能,它在器物表面形成了一层漆的薄膜,光洁、美观、防腐、隔离,其独具的隔离的功能,针对具有挥发、渗透、腐蚀作用的物质时,它表现优异,因此,漆器非常适合诸如酒一类的物质的装盛容器。许多漆器有酒器功能是较肯定的,酒器的漆器属于礼器。综合来看,漆器最初发生,很可能与原始宗教相关,这种作法的巫术在狩猎行为中普遍存在。

  喇家遗址F4 房址东壁发现的一组玉器标本,摆放在一块黑色的墙壁下,这个黑色壁面最终没有被保留下来,甚为遗憾。现在从多方面看来,似可以推测它有可能就是一个漆的墙面。漆面背景与玉器相配合,可能反映了一定的原始宗教内涵。

  另据某些研究还认为,漆艺的起源,与漆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也有必然的联系。

  漆器的早期文化交流

  史前时期的漆器,是漆器从起源到早期发展的阶段。新石器时代,漆器有一个逐步成熟的初期发展期。目前史前漆器的资料发现还较少,不可能通过这一些发现的点之间的比较研究,去了解相关的文化传播和联系,只能寄望今后的更多新发现。

  漆器和漆艺在早期成为了思想文化交流传播的一种文化介质,很有可能它与玉器一样,作为早期精神思想的物质文化载体,流传遍及中华大地,更是上层政治观念交流,或中华文明、其是华夏文化圈的一种核心价值观的传递。

  我们一直在思考喇家遗址漆器的来源,但现有的资料还并不能很充分说明这个问题,不过我们也曾经大胆做过推测,认为喇家遗址漆器更有可能来源于四川,与两地间的文化传播或许相关。因此我们极为期盼在四川区域发现早期漆器的资料,因为四川盆地是漆树重要的产地,战国秦汉时期四川的漆器更是十分显耀的产业,商周时期就已有基础。而史前漆器的考古发现,目前主要都分布在长江流域,也包括长江中游,由此推断,在史前时期四川就可能具有漆器产生的条件。尤其是在成都平原的环境条件下保存的几率也有,或有可能发现史前漆器得以残存的资料,这需引以我们注意和更加细心发掘。

  (三)早期漆器的对外贸易与漆艺的早期域外传播

  漆器是先秦至汉代的高贵奢侈品、潮流风范,也是特殊的礼器,是身份显示,还是有意识形态体现的艺术品。可以明显看到,在晚期的丝绸之路上,漆器是其中的一种高档贸易商品,有人就说,丝绸之路同时也是“漆器之路”。我们现在经常可以看到的也都是晚期的漆艺作品。研究者也多是主要对晚期漆器的交流传播进行论述。

  那么,在史前时期,漆器是否有过对外交流的表现,这很需要充分关注。由于史前漆器发现资料本身欠缺,还不能够对此问题有进一步的展开来探讨。同样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推测和分析思考。我们注意到日本,有一派日本学者就提出过日本原不产漆树,日本的漆树是随着更早期的文化传播在史前很早就从中国引入日本岛的外来植物,这个认识,在最近已经被科学研究证实了;而另有一派学者则认为,日本发现了较多绳纹时代的漆器,证明日本漆艺的起源与中国漆器同样古老,可能是各自起源的。但后一派的观点,恰恰也有可能说明中国漆树和漆器的外传相当早。东亚地区包括东南亚,是漆艺发展的很重要地域,其情况很类似玉器在东亚的扩展那样,形成了一个东亚玉器文化圈,而漆器的情况,是否也可以称之为东亚漆器文化圈,同样是史前中华文化的扩张和广泛交流,文化认同或同质化的结果。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多是晚期漆艺,但很可能它反映了史前的文化传播。

  我们相信,史前漆器一定发挥过那种对外交流的作用。史前丝绸之路,铺垫了晚期丝绸之路的早期路线和历史地理的基础,随着诸如彩陶的流传、白陶的流播,漆器的外流也都是有可能的。这个问题当然有待时间和更多新发现来说明。

  (作者:叶茂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四川文物》2017年第6期 此处省略注释,完整版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