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在环球旅行86天后 他们佐证了“大航海”的预言

2018-02-02 15:07:50 未知

郭熙、张健伶

  2014年,“85后”艺术家郭熙与张健伶发起一个综合的艺术项目“大航海”。两位艺术家先发布了十二个将会于海中发生的预言,再于次年踏上为期86天的全球旅行,来见证预言的发生。他们将沿途收集的物证和故事带回大陆,在文本、图像、物件的星团中,铺展叙事的迷宫。这一项目由杭州想象力学实验室支持。

  近日,郭熙在香格纳画廊西岸空间发布了关于第七个预言的新作展览。

展览现场

  第七个预言:来自远方的凝视者

  “为期八十六天的航海中,每一个游客将始终被一束目光打量,仿佛是幽灵灯塔扫过的强光,这个无处不在的同行者将使他们行事倍加谨慎、情貌倍加端庄、言辞中闪烁着修辞学家的智慧。经过巴拿马运河的那个夜晚,表演单口相声的人将对听众们说,午睡时他直视着一双椭圆的眼睛,他洞穿了一生的故事,却丝毫不引人发笑。”

  对于《大航海》的构思和意义,郭熙表示:“‘大航海项目’的重点不是‘环球旅行’和‘佐证’本身,而是‘命运’。它包含着相遇和巧合,真实与虚构。”

  为了让你更了解这个奇特的醒目,我们把2016年和郭熙的一次对话“搬”到了这儿:

展出作品《风景摄影》

  一场由蓝色奥利奥缘起的旅行

  雅昌艺术网: “大航海”项目的起源是?

  郭熙:这个项目的构思最早始于2014年5月,当时张健伶作为策展人之一,策划了北京红砖美术馆开馆展,我是参展艺术家之一。在做“大航海”之前,我的其他作品和“虚构”相关,当然它不限于编写一个文本。

  当时,我想通过海洋的话题讨论世界结构,最初提到“蓝色奥利奥”。因为世界的结构就像两块黑色夹着一片薄薄的蓝色——除海洋与天空是蓝色的以外,向外延伸的宇宙和海底都是黑色,其中蓝色部分是“人间”的区域,黑色部分是一种“未知”。

  在和张健伶讨论的过程中,她表示也在研究海洋,她研究的主题是“消失在海洋中的身体”,比如艺术家巴斯•简•阿德尔和亚瑟•克拉凡:1975年,巴斯•简•阿德尔从美国科德角出发,乘帆船跨越大西洋实施名为“寻找神迹”的行为,但出发三周后便失去音讯,最终人们在爱尔兰海岸发现帆船,他却不知所踪;而亚瑟•克拉凡身份更特殊,他既是艺术家、又是拳击手,是记者也是诗人;他是王尔德的侄子,杜尚的情敌。克拉凡是早期达达主义的代表艺术家,却很少被美术史拿来讨论。最终,他在前往墨西哥看望妻子时消失在墨西哥湾。这两位从海上消失的人后来成为“大航海”重要的线索;当然,每一个预言都有各自的知识背景。

  雅昌艺术网:预言是如何撰写的?

  郭熙:在沟通越来越深入后,我和健伶开始合作。和很多作品不同的是,“大航海”项目的主线并不是很明晰的,它反而是零散的,因为每一个故事的去向都不一样,如何统一成为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最初想到的办法是建立文本。最早的预言就是“蓝色奥利奥”,在后期编排时它被放在12个预言中的第2个。那个预言是这么说的:“郭熙将打开昨天吃剩下的半袋奥利奥, 他将惊讶地发现倒数第三片的奶油夹心变成了蓝色,他将疑惑地咬下一口,瞬间将领悟到整个世界的结构。”所以你会发现,我虽然对“虚构”感兴趣,但我希望“虚构”和“现实”能有接口,“预言”既是一段虚构,也可以说是事实,告知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实”。

  雅昌艺术网:预言和事实有哪些具体关联?

  郭熙:每一条预言都会指向特定的背景故事和历史事件。

  比如,在《蓝色利维坦》中,我们虚构了长颈鹿跃入海中,身上斑纹成为“克莱因蓝”的场景。我们摘录《艺术朝向非物质的演化》中伊夫·克莱因发表的“选择蓝色的原因”。再比如,《一个时代的颜色》中描绘“我”回忆口中奥利奥的蓝色,是“潘通291号色”。潘通是开发研究色彩的权威颜色,从2000年开始发布“年度色彩”,但自2000年“钴蓝”后,至我们写预言前,都没有出现蓝色系(编者注:2015年年末,潘通发布今年年度色为“静谧蓝”)我们选择潘通色卡中最接近海水的颜色“291号色”。

  雅昌艺术网:最初预言如何发布?

  郭熙:我们希望用隐秘的方式将预言告诉给大众,所以我们假借卖电影道具的方式,把预言刊登在全国各地报纸上的分类广告里,具体做法是先把预言写上,下面写台词,如“完美的电影,就要完美的道具,如果你需要道具,请联系张小姐”。

  雅昌艺术网:有人和您联系过吗?

  郭熙:有,被我们忽悠走了。另外,我在纽约读书时,在纽约80WSE空间做过“预言发布会”,这和报纸刊登广告一样,是一种告知,一种宣称。

  雅昌艺术网:当时反应如何?

  郭熙:我的同学们很喜欢。西方人对纯逻辑性的话题更感兴趣。我们不少预言中的背景和西方有关,他们有相关联想,显得比在中国发布更兴奋一点。当然也会东方的元素,比如第一个预言叫《龙的传人》,它是说我们从上海出发那天吓着小雨,船上12个随船摄影师向乘客兜售抓拍的照片,8个人将留着小胡子。有趣的是,我们出发那天真的下了小雨,之后与遇到“留胡子的人”。

  “大航海”的重点不是环球旅行,是命运

  雅昌艺术网:最终如何确认旅行?

  郭熙:我当时暑假回国,在想象力学实验室参加“月食”,和耿老师(耿建翌)聊这个项目,最终得到了机构的支持。这对我们来说也很突然很惊喜,我们原本没打算那么快就出海见证。

  雅昌艺术网:你们去了哪几个地方?

  郭熙:从上海出发,到香港、东南亚越南、安曼,穿过红海到土耳其,穿过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几个欧洲国家,再到美国纽约东海岸、迈阿密、最后到南美,穿过巴拿马,到旧金山,夏威夷、再到日本回上海。这条线路囊括了预言中的主要区域,比如消失艺术家的墨西哥湾和大西洋。

  雅昌艺术网:这场旅行经历带来哪些有趣的经验?

  郭熙:其实“大航海”项目的重点不在于环球旅行,它只是一个途径。最重要的部分是“命运”本身,它包含着相遇、巧合。当你无目的的旅行,所有的线索可能都是散的;但当你带着设定的预言去旅行,似乎一切的景象和细节都在佐证预言。比如,在我们出发前,中国没有任何一艘环球邮轮是从中国驶出,我们写预言时并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找船的时候我们很郁闷,因为没有预言中的船。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歌诗达的新闻,当时我们觉得被击中了。

  雅昌艺术网:见证预言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

  郭熙:比如我可能无法描述温度,因为变化太快了。还有时差,在海面上一两天就换一个时差,你要调一下手表。整个船舱就像一个封闭的、孤岛式的社会,时间在流失,船体在摇晃,你会有眩晕、不稳定的感受。所以这次在OCAT上海馆展出的作品就是佐证这种摇晃感。

  雅昌艺术网:在旅行途中,人的好奇心往往会会被激发,观察也更敏锐,您有这种感受吗?

  郭熙:有,旅行比较放松,会注意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比如有一天晚上,海浪非常大,第二天起来时,太阳照进来,阳台的栏杆上就会结一层盐霜。我们为这个细节写过一个故事叫“两滴眼泪”,讲一个清洁船舱的人,他在清洁时会把眼泪滴在栏杆上,最终成为结晶。

  雅昌艺术网:有哪些物件被作为见证的实物?

  郭熙:我们曾在慈善商店里拿到一本杂志,它的历任主人都剪去自己需要的部分,这其中图像与文本所构成的纵深与蒙太奇关系始终在变化。于是我们以拼贴的方式做了《艺术家书》。当时我们是这样记录的,我们拿到了“恶魔岛”(阿尔卡特拉斯岛)最后一张门票,见到威廉· G ·贝克,他正在纪念品商店里签售新书《阿尔卡特拉斯第1259号》。我们在岛上六小时,拍摄了很多的照片作为记录,最终做成了那本书。

  雅昌艺术网:你们在故事中塑造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他们有自己的性格、习惯,比如“倒错的人”、比如“集邮者”,真实和虚构的边界在哪里?

  郭熙:其实我发现你们都在留意“真实存在”或“真实性”。但在“大航海”项目中,真实和虚构是模糊的,它是虚构的,但它也是真实。我常常和健伶说,旅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除体验者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旅行过程中的真实与虚构,传播的内容都由旅行者的口中发出。有些看似真实的内容其实是虚构的;有些看似夸张的部分其实是真实存在过的。

  雅昌艺术网:未来“大航海”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郭熙:就像我前面说的,“大航海”的线索是分散的,我们在不断地整合它。比如,在十二个预言形成的主线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另一条关于一千个乘客的线索作为旁证。这让十二个预言成为一种索引。其中,“一千角色”的故事是虚构的,但也是基于乘客和船员的真实经历作为创作源泉。另外,我们每到一个港口,都会往中国邮寄一个包裹。它可以说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见证。

(责任编辑:彭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