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力量 ——由第八届版画文献展想到的
2018-02-05 16:54:23 未知
刘春杰
寻找NO.1(版画) 2014年 张敏杰
国内有过首届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首届云南版画双年展、首届广西版画双年展……只可惜,这些展览仅轰轰烈烈地搞了一届,再无下文。所以,2007年4月“实践的力量——首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在南京博物院如期开幕后就有人问:“添补空白的这个展览会举行几届?”面对106位版画家的120件作品和部分资料,我答:“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燃薪于南京博物院,必将传播于五湖四海。”
十年过去,今天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实践的力量——第八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以其强大的阵容、丰富的史料回答了大家一直以来想问的问题。小事做久了,就是大事业。持续才有意义,实践才有力量。
“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曾获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项目立项,并在北京、上海、西安、石家庄、台湾等多地的重要学术机构巡展,得到了国内外版画界的广泛关注。牛津大学图书馆、欧洲木版画基金会、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我国台湾美术馆均收藏了该展览的历届画册。此次在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展出的第八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的作品,均为当代最活跃最优秀版画家的代表作,展览延续了之前七届展览的学术性与艺术性,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有徐冰在1987年创作的3幅表现乡村题材为主的小木刻,王华祥曾经获得过全国美展金奖的、被评价为“将套色木版的具象写实技巧向前推进”的《贵州人》系列作品,杨锋具有“怪诞超现实主义”风格的《鸿门宴》系列作品,袁庆禄宏大历史题材木版套色作品……不胜枚举。在展览的文献部分,收集整理了众多版画艺术家的手稿、创作心得以及与版画相关的历史出版物、印刷品等。此外,展览还展出了各位画家的创作草图、木版原板、画册等,都具有极大的文献意义和研究价值。
从某种角度看,批评即关爱,正如监督即保护一样。拥有这个诉求,批评之于我们便是指导、关心,甚至是方向。曾有读者网上点评我的《私想者》图文书:“充其量不过是一本版画宣传帖。”多好的建议啊!从此我做书或展览,就朝这个方向努力,批评演变成了指导。“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在记录当下、树碑立传的宗旨外,再添加一项使命,“充当当代版画的宣传帖”。
“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起初便注重文献展示,展览的画册出版之后更是如此。因为这些书籍的存在,既拓展了展示空间,又延伸了展览时间。2017年3月12日,曾在金陵美术馆工作3年的王晓晨从“台湾美术馆资料室”发来图片,两届文献展画册安静地倚在书柜间。她说:“这里大陆版画资料并不多,除了王琦、李以泰老先生的,就是这两本《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画册。”正如当年何为民博士发来在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图片一样令人高兴,不管何种机缘让它们在异地或他国与读者见面,都是展览的延续。
多数时候很多人都想做事情,做大事,成就大业。但任何大的事情或者不大不小的事情皆由无数琐碎的不值一提的小事儿组成,以至于干着干着就不想干下去了。于是也就无所谓烦恼不烦恼,成就不成就了。有时用一句“平平淡淡才是真”来安慰自己。在多少大展的画册或杂志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图录,或者干脆写某某作品,没有材质、尺寸、年代等信息。为什么?省事儿!基于此,我在文献展之初就想在书籍出版上下功夫,做一系列带有文献资料、记录画家大事记的展览画册,让画展随之走进研究者视线,走近后来者视野,成为中国当代版画的传播资料。
版画有爽快、直接、便捷的特性,也有它的棱角分明。但版画也可以完全是非复数性。它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动漫,等等。第二、三届展览中我们就开始接受木刻动漫、木刻手工书、与版画相关联的装置,也有数码打印版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上早已流行这些手法,而我们的某些版画活动至今仍固执而保守,将优秀的、边缘的版画艺术排斥门外。正如鲁迅先生说过:“从来如此,便对吗?”
“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强调大版画的相融相和,而非“版画家的版画”自娱自乐。你不同、你前瞻、你不循规蹈矩,我们就邀请你加入其中。此外,“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一直强调学术性,参展画家并非每个地区均摊的画家,而是具有代表性、研究性的版画艺术家,也有部分新锐。新锐的添加是从同代画家中精选,截取他们的艺术实践,以展现当下新一代画家的实践样本。如此包容性、代表性的研究,呈现的是当代版画进程的一个侧面,反映出的却是版画的时代精神。
实践才可以让艺术持续,实践产生力量,做实践派也是这个展览的命脉和不同。
(作者为金陵美术馆馆长)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