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品消费时代来临?
2018-02-09 10:12:20 未知
“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结构进入快速转型期,衣食住行在消费比重迅速下降,文化艺术消费异军突起,然而在艺术品生产和消费的供给之间,人们往往感觉到隔阂。”近日,广东省艺术品行业协会在广州举办“开启大众艺术品消费时代”的论坛,在“如何挖掘大众艺术品消费市场”分论坛中,与会者纷纷出谋划策,认为应搭建好艺术生态圈,使上游生产、中游经营和流通、下游消费各环节之间能顺畅流动。有专家则提议,艺术家在创意、制作艺术品时亦要考虑到功能性、实用性,生产美的家居用品。
问题艺术品生产和消费供给之间有隔阂
据了解,目前在艺术品消费市场中,已形成金字塔结构,其中最顶端的是收藏、投资,他们往往通过二级拍卖市场,或直接从藏家、艺术家圈子里购买。在最底端的大众艺术品消费市场,本应是最庞大也最活跃的市场,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已经达到大众消费艺术品的经济实力,但实际购买却不理想。一方面,艺术家们的艺术品及相关衍生品为找不到出路而苦恼;另一方面大众又常常为市场上买不到精致、可心的、美的艺术品而不满。
有观点认为,目前国内大众艺术消费时代还未真正到来,大多消费者还处于“看一看,想一想”的阶段。同时,在艺术家层面,国内大多艺术家也不像日本草间弥生等,形成成熟并被市场认可的艺术衍生品。
对此,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我国艺术品消费市场现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未来存在巨大市场潜力,这是一个发展趋势。“从实际市场来看,国内艺术消费市场在这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和起步,以艺术衍生品产业为例,从创意到产品到产业体系,都在逐步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美术馆也在强化艺术教育,同时很多国内美术馆开始做一些艺术衍生品,这都是一些非常积极的信号。”
艺术衍生品产业被视为大众消费市场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门。据西沐介绍,根据国外相关数据统计,在艺术市场交易中,艺术衍生品的成交额要6倍高于艺术原创品的成交额。在国内,陶瓷艺术就已经有所表现,比如景德镇陶瓷主要做的艺术瓷,当地陶瓷产业一年的成交量大概在400亿元左右,其中艺术陶瓷占很大比例,景德镇的艺术衍生品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原创陶瓷艺术一年可能卖2000万元,而其艺术衍生品销售可以上亿,有一些艺术家在衍生品方面做得不错的。”
他估计,国内目前虽然还处于艺术衍生品发展的过程中,但是随着艺术衍生品的发展,以艺术家为品牌的衍生品的市场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目前,挖掘艺术品市场的需求、释放需求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为迫切的任务。”西沐指出,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培育艺术品消费,发掘艺术品市场需求,提升有效的市场供给能力,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课题。“要完成这个任务,一是要积极发展艺术品消费市场;二是要努力提高艺术品市场的有效供给能力。”
“大众艺术品消费的目的就是为满足审美需求而进行消费,其性质与普通消费者进入一般商场类似。”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双舟指出,“消费者的期待在于审美和消费需求的实现,而不是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所关注的资金的保值、增值和安全性。”
此外,与收藏、投资类艺术品销售渠道和场景不同的是,大众艺术品消费市场属于自由竞争充分的市场,“具有单件艺术品资金进出量小、受众面广、准入门槛低、所占市场份额大等特征,经营主体多且竞争十分激烈。”
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月明认为,当前我国大众消费艺术品市场不活跃、不会真正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艺术教育。他进一步解释称,大众不接受艺术品消费是因为有四个隔阂。第一个隔阂是大众对艺术品的认知问题,艺术品对大众的吸引力不够。第二个隔阂是经营者的问题。经营者将艺术品当作捡漏、暴富来宣传。艺术品的价值探讨、舆论导向也是个问题。第三个隔阂是艺术品和艺术衍生品性价比不高,阻碍大众亲近艺术品。第四个隔阂是市场不诚信的问题。
出路专家建议构建艺术生态圈打通上中下游
“生活共鸣和审美共鸣是一致的。艺术品的市场是巨大,衍生品研发方向应朝着中看且中用走。”胡月明建议,艺术家们要将艺术品与衣食住行结合起来、打造品质生活、品类生活。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温帙主张,审美功能一体化,即艺术品的创作和生产既要有功能性又要有审美性,要在生活中为人们营造、享受艺术的氛围和空间。
“这两年我更多地关注艺术生态圈的问题,包括创作、生产、流通、传播到消费。”艺术家、策展人、佛山美术馆联盟秘书长江山表示,艺术生态圈包括的环节,应该是从艺术家的创作到生产者的开发、传播者的传播、平台运营者的推动,直到家庭的终端消费和收藏家的收藏,这一个生态应是健康良性的。“建立健康良性的艺术生态圈,其对市场运作提供基础,也会对艺术产业提供养料和氛围。”
但他也提出,当前所进行的艺术活动,包括艺术展览、艺术市场所关注的点,在某些程度上,它和当代、今天的生活有脱节的地方。“我们站在今天,能够从过去的作品里面看到过去人们的生活,但现在的大量艺术作品,若是站在未来来看,未来人们可能是看不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现在的艺术品,更多的在沿用、消费前人的财富。”
“艺术家们应更多地关注有创造性的、有当下意义的艺术作品和创作,这一缺失会影响到艺术的进一步传播,甚至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他提出,在整个艺术生产和消费环节之间,能不能去做一个贯通,能不能让所有的人群都参与进来,能不能够让当代的、传统的在我们这个生态环境里产生交叉、扩建,让所有的人在这些环节里有效地交流,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艺术滋养。
“艺术消费不应只停留于画廊,应打通到创作上游去,认真地建立品牌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地大众消费市场可能。”江山如是说。
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专家顾问向仕杰认为,在金字塔消费结构中,打造好艺术消费最底层基座是必需要,培养了最底基座的消费人群,以后这些人群才能不断升级到第二层、第三层、甚至最顶层。“我认为,对艺术价值的理解要融入艺术教育和艺术传播领域,要融入产品里。艺术的生活化不应该只是场面的问题,还应该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的结合。从价值的考虑和多元化的思考,艺术品经营机构、从业人员等要重新调整产品模式、销售模式、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等。”
西沐认为,艺术品消费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仅是需要的是消费的低端化,随着人们消费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的中高端化发展与提升也在所难免,“这关键取决于我们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水平,以及消费产品的提供能力。所以,我们要积极研究与探索艺术品消费市场的机制与实践案例。”
近年来,平台+互联网模式的出现,确实极大地推进大众艺术品消费及其产业的发展,这种模式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为艺术品消费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元化、多样态、多路径的可能。但西沐也提醒到,艺术品消费的创新发展要合规合法。特别是艺术品交易本身要合规合法,交易模式的创新探索更要合规合法。
(责任编辑:张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