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高科技揭秘大师经典——米兰“走进卡拉瓦乔”大展观感(上)
2018-02-09 15:39:44 王加
Mr.+2017年9月29日是卡拉瓦乔446岁诞辰纪念日。在他的出生地故乡用一个集结了他本人全球范围内多幅经典名作的特展来为大师庆生,足见米兰人的心中不仅有时尚,还有令他们引以为傲的,堪称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米兰之子。——Mr.+
原文连载于2017年10月22-24日香港《大公报》“大公园”版
在意大利“时尚之都”米兰,做为年度时尚界盛典的米兰时装周刚刚落下帷幕,余温尚存。然而,座落在多莫大教堂隔壁的米兰皇宫,一场关于经典艺术的饕餮盛宴悄然上演。展览名为“走进卡拉瓦乔”。顾名思义,主人公乃是意大利巴洛克绘画巨匠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2017年9月29日是他446岁诞辰纪念日,在他的出生地故乡用一个集结了他本人全球范围内多幅经典名作的特展来为大师庆生,足见米兰人的心中不仅有时尚,还有令他们引以为傲的,堪称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米兰之子。
本次“走进卡拉瓦乔”特展乃是米兰城67年内的第三次卡拉瓦乔大展,前两次分别是1951年和2005年。有别于往期特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典艺术与高科技在展览中的结合——通过X光扫描检测卡拉瓦乔原作中的创作及修改痕迹,并将得出的结果以对比陈列的方式呈现给观者,进而“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和他创作时的心路历程。在尽可能多的集结意大利本土卡拉瓦乔作品的基础上,“走进卡拉瓦乔”特展还囊括了出借自巴黎卢浮宫、伦敦国家画廊、纽约大都会、底特律艺术学院、巴塞罗纳蒙特塞拉特修道院和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等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的珍贵藏品,共展出20幅出自这位才华横溢却充满争议的巴洛克绘画巨匠真迹。和我们所熟识的那些展品数以百计的“大展”概念不同,考虑到卡拉瓦乔作品的稀有程度和迄今为止未有任何手稿存世的事实,能在一个特展中集中欣赏20幅名作已经算是颇为奢侈的幸福了。从他刚到罗马时期创作的《算命者》到他描绘日光场景的《逃往埃及途中休息》;在他黄金期最具代表性的《茱蒂丝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罗勒托圣母》和从遥远的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出借的展览主打作品《施洗约翰》;到他逃亡时期的《鞭挞耶稣》和《手捧施洗约翰头颅的莎乐美》,以及他38岁临终前最后一幅作品《圣厄休拉的殉难》,展览通过仅20幅出自他各时期不同风格的真迹向观者呈现出一个真实、完整的卡拉瓦乔。
鉴于作品数量不多,展品又都是绝对的重量级完全靠画作本身说话,策展团队在展陈设计上所能做的文章比较有限,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展墙颜色的三次变更了。走进展厅入口,迎面大红色展墙上悬挂着的便是最能代表卡拉瓦乔光影明暗画法,充满血腥的视觉冲击力和戏剧性并存的《茱蒂丝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显然,从创作年份上来看并非以年表式的叙事方式开启。这幅创作于1602年的画作比想象的要大很多,在鲜红色的布帘之下,卡拉瓦乔将身着白衣的茱蒂丝手刃霍洛菲涅斯头颅喷血的瞬间未加丝毫修饰地呈现给观者。至于为何以如此血腥的场景开启为一代大师庆生的特展,策展团队有着自己独到的理由。《茱蒂丝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自卡拉瓦乔创作以来,所有的线索在数个世纪之内了无音讯,直至1951年被修复专家皮科·切里尼偶然发现,然后汇报给了鉴定及研究卡拉瓦乔最权威的艺术史学家罗贝托·隆吉。后者在确定这幅作品为真迹之后,随即在米兰组织了首次卡拉瓦乔大展,用来庆祝它的重见天日。时隔66年之后,在米兰的第三次卡拉瓦乔大展中主办方依旧以《茱蒂丝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开启整个展览的序幕,既凸显了这幅传世名作无可争议的重要性,也以这种方式向当年的鉴定者,史学家隆吉先生致意。
在随后的几个展厅当中,展陈的主线回归到年表式。绿色的墙面映衬着几幅卡拉瓦乔初到罗马时的作品。无论是展出的《忏悔的玛德莱娜》中垂怜落泪的虔诚女主人公;《逃往埃及途中休息》中背对观者的美貌天使;还是《算命者》中打扮浮夸的英俊少年,甚至《被蜥蜴咬伤的男孩》中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其自画像的惊恐男孩,都被画家鲜有的日光背景构图所烘托。在蕴含自然主义的墨绿色展墙映衬下,站在画前一股清新静谧的气氛扑面而来。最意外的当数初次欣赏的《忏悔的玛德莱娜》,没有明暗的冲突、没有暴戾的情绪、更没有血腥的瞬间……我完全不敢相信这位纯净羞涩的女子竟是出自卡拉瓦乔之手。集中看罢这几幅早期作品能够明显看出,尽管性格暴戾不羁,初到罗马的卡拉瓦乔仍是充满幻想,心怀浪漫的青涩少年。应该说,在受聘于红衣主教德尔·蒙特之后的最初一段时光中,卡拉瓦乔还是很“安分守己”的,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他内心也趋于平静。只不过,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他在罗马城声誉鹊起一跃成为最受瞩目的画家,他体内本能的不安分因子再次蠢蠢欲动起来。随着主题墙颜色再次应景地变化,卡拉瓦乔在罗马城鼎盛时期的作品也集中亮相。
以鲜艳映衬鲜艳,这种堪称“以毒攻毒”的展陈方式在西方各大博物馆美术馆陈列经典大师绘画时屡见不鲜。拉斐尔、提香、鲁本斯等人的作品无不如此,卡拉瓦乔则更是个中代表。红色,象征着热情,也寓意着血腥与残暴。个人始终认为,最能代表卡拉瓦乔的颜色永远是鲜血般的红色。在接下来的数个展厅中,所有展品都和入口处的《茱蒂丝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一样悬挂在鲜红色的展墙上。不仅如此,在展览最大的展厅中,三幅主人公身着红袍的作品甚至集体亮相。其中包括两幅相邻而置,同题材的《施洗约翰》,其中一幅曾于2014年借展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月余,另一幅出借自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同名作品则是做为本次特展所有的封面广告宣传“门面”,远道而来“荣归故里”的它在展厅居中而至,围观的人数自然也是最多;旁边则是出借自巴塞罗纳蒙特塞拉特修道院《瞑想中的圣杰洛姆》。在红色墙面和展厅灯光所营造的氛围中,深处高光下的主人公们与接近黑色的深棕背景形成了更为强烈的对比。这三幅描绘身裹红袍圣人的宗教主题画作,与隔壁展厅中陈列的现收藏于罗马圣天使城堡的巨幅《罗勒托圣母》一起,浓缩了卡拉瓦乔艺术生涯黄金期最具代表性的光影明暗对照画法。(未完待续)
备注:由于展厅中禁止拍照,所有内景照片均出自网络
(责任编辑:张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