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与现实的距离——关于“第二自然”

2018-02-26 11:07:38 余积勇

  【小编的话】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青年倾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策展人、著名雕塑家余积勇长期以来致力于对“第二自然”在艺术领域的研究。他认为在艺术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距离——第二自然,即已知的自然形态和未知的人造形态之间的神秘领域。在本届展览策展过程中,他惊喜的发现当代大学生们正在用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不断构建和协调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不断尝试、探索这个神秘的领域,并逐步走向成熟。

  《青年倾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在千呼万唤中开幕了,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也是大学生跨出校门踏上漫长艺术征途的一个新起点,本届展览很好的展示了这一切。从本届展览的大学生作品中,我看到了中国雕塑以及公共艺术发展的未来。

  我们的时代是创造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各艺术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大学生都可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使大学生和国内外艺术大师获得相同的起点,这给大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具包容性的创意平台,推动了大学生艺术创作从各个方向、各个层面的探索,也激发了大学生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 张新程 《空间系列》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魏小杰(优秀奖)

▲ 王登 《别有洞天》 景德镇陶瓷大学 指导老师 黄焕义(优秀奖)

▲ 陈立博 《纹脉》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 王中(优秀奖)

▲ 王鸿 《286千克》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殷小烽 李东江(优秀奖)

▲ 夏银 《方向和远方》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韩子健(优秀奖)

  艺术创造已不仅仅是传统和当代、具象和抽象的问题,还有更多未知领域的问题。本届大学生的作品摆脱了自然形态的桎梏,创造了全新的艺术形态和艺术精神,大学生的作品大多都处于已知的自然形态和未知的人造形态之间的神秘领域。曾经所有的雕塑都试图模仿和抄袭大自然的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本届大学生的作品已迈出了可贵的一大步,这一大步是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的巨大飞跃,由此产生了艺术创作中的“第二自然”的陌生形象。

▲ 毛海波 《尘述》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许庾岭 刘洋(优秀奖)

▲ 杨景瑜 《梦想树》 广州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张健 王浩(优秀奖)

▲ 姜美琪 《新娘》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 施慧 单增 黄燕(三等奖)

  大自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天文学家发现行星的移动可以用几何学来测量,化学家发现一切物质中都有比例和可以理解的法则,生物学家发现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早已解决了人类面临的技术难题……,艺术家发现大自然是人类设计思想和艺术创造的源泉。从大学生坚持不懈的艺术创造中,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在大自然的演变中逐步发生的艺术和现实的距离即“第二自然”的陌生形象;人类审美的需要、对美的艺术形态的追求,继而产生了发生于各领域的广泛的创造力,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艺术家对人类的重要贡献。通过艺术院校的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的不懈努力,本届大学生的作品所饱含的艺术哲学给中国公共艺术带来了重要信息,也将极大地丰富中国公共艺术的视觉语言。

▲ 周鉴鸿 《量·衡》系列 四川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朱尚熹(三等奖)

▲ 周寿明 徐丹 《印象空间》 西安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王檬檬 王晶(三等奖)

▲ 吴丽云 《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胥建国(优秀奖)

▲ 柯飞羽 《竹之新生》系列 中国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孟庆祝 龙翔(优秀奖)

▲ 郭慧婷 《木衍》 中央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吕品昌 肖立 孙璐 曹辉 安然 耿雪(优秀奖)

  “第二自然”是艺术家创造的源于大自然的陌生形象,其艺术创作可以发展成具象的也可以发展成抽象的艺术形态。这不是凭感觉、凭冲动可完成的,而必须经过长期艺术教育,长期艺术创作,长期逻辑思考后方能逐步完成的艺术创作过程。从本届大学生作品中可以看到艺术院校长期积累的教育思想正在大学生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完美呈现。

▲ 罗旦 《平衡系列》 中央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王伟(优秀奖)

▲ 陈大祥 《远》 鲁迅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尹智欣 张烽 曲英佐 张哲宇(优秀奖)

▲ 黎彬 《冥》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郭涛(优秀奖)

▲ 寇志远 《古风·侠》 西安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陈云岗(优秀奖)

▲ 刘昊 《低语》《等待相遇》《造物之灵》 鲁迅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陈连富(优秀奖)

▲ 王将 《南山袅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陈辉(优秀奖)

  “第二自然”启示了艺术发展的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抽去形象的艺术形态,另一个是具象的陌生形象,这两种艺术形态都可以在“第二自然”中无限发展。东西方文化互相渗透,各艺术流派边缘互相渗透的结果会产生新的“第二自然”的陌生形象,可以期待“第二自然”将有助于衍生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本届大学生作品已有力的证明“第二自然”及由此产生的新的美学趋向,在即将到来的大智能时代得到广泛应用。

▲ 张超 《诱惑与尘埃》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周一清(优秀奖)

  传统艺术的审美意识和表达方式已经被现代艺术击溃,而现代艺术的审美意识和表达方式又被当代艺术冷落;那么还有什么值得艺术院校大学生研究、发现和探索呢?这就是“第二自然”的陌生形象所能提供的无限的艺术创造空间。

▲ 关若宇 《生命之源》 广州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吴雅琳(优秀奖)

▲ 屠娟 《虫洞系列》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庄小蔚(二等奖)

▲ 徐子薇 《我的身体,略大于整个宇宙》 四川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廖建 刘凯 杨述(二等奖)

▲ 庄榕杰《寻源系列》 西安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苗鹏(优秀奖)

▲ 余康 《盛夏》 湖北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张松涛(一等奖)

▲ 黄小春 吴正鹏 《大鸟》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 张明 徐博文 张页(优秀奖)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5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5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