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南溟:做最省钱的美术馆馆长

2018-02-26 17:12:02 王南溟

  “不合时宜:苏格兰当代艺术”展在2017年11月举办了第三期,第一期是在2015年举办的,上次英国方已经看到了展览的大幅从喜玛拉雅中心外墙上挂下来的大型户外海报,以及商场中和美术馆外厅的大海报,但这次展览的时候他们见不到大海报了,就来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大海报都被我取消掉了,美术馆到我手上没有钱了。原来美术馆有三个地方,除了喜玛拉雅中心外,还有一个五维的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可以做实验艺术展和一个证大朱家角艺术馆可驻留空间,到我接手的时候也都没有了。因为一张海报挂下来就是一万多元,而对我来说一万多元可以在美术馆学术上派大用场了,哪怕是几千元的钱我都计算着用出内容来。

“不合时宜:苏格兰当代艺术展第三期”展览海报

  所以我出差可以坐商务舱而我坐的是经济舱,宾馆可以住星级宾馆但我还是住商务酒店,这一方面是省钱,还有一方面是与美术馆员工出差的时候,大家平等在一起。就像我做馆长以后不在自己的美术馆项目上写了艺术总监或者总策展人或者学术主持,甚至论坛主持都不是我亲自担任那样。所以在项目文件上都没有我的名字。这是因为我在做馆长,馆长就是一个总服务员,美术馆这么多员工都在完成一个又一个项目,而他们都在默默无闻地工作,我也应该和他们在一起做后台服务工作。当然我比这些员工还有出场的机会,在开幕式的时候讲几句话,写一个展览前言。在上半年的时候,我就把办公室规划到一个小区域,当时有很多实习生,我安排这些实习生和我一起办公,所以馆长室就是一个小办公室,馆长和馆长助理和实习生都在一起办公。目的是等到七月底“上海种子”结束后其它的办公区域全部拿出来做教室。

  在我接管喜玛拉雅美术馆的时候,美术馆真的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三无人”,去掉“上海种子”的工作人员,我这里的人员除了我之外,另外只有一个半人开始筹备新的美术馆人员结构,项目经费之少也是创了喜玛拉雅美术馆历史记录上的最高点,开始预算年度项目经费反而一次一次被告知,集团没有钱,而到了四月下旬为了启动“造像深处”和“山水社会”两个大展,拿出实际上可用于项目的经费也就二十几万,以后再也没有提供过其它的项目经费了。就这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始了“向死而生”的风格。

“喜影集”展览海报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从2017年8月的“喜影集”开始到2017年底,喜玛拉雅美术馆在内部空间中作了原创学术专题展七个,包括:

  1.“中立的观看:瓦尔特博萨特视觉档案;

  2.“‘滚!’在当下:朱青生作品1994-2004”;

  3.“移动靶:新算法下的实体、叙事与秩序生产”;

  4.“颜姐:唐景锋个展”;

  5.“大国志:严明个展”;

  6.“不合时宜:苏格兰当代艺术展”第三期展;

  7.“日常生活戏剧:手机微摄影展”。

  另外在美术馆的展厅合作了两个扶持青年艺术家的特别展:

  1.“中国艺术新视界——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家创作人才滚动资助作品展”;

  2.“2017青年艺术+青年艺术推广年度大展”。

  特别工作坊和公众参与,主要有:

  1. 配合“喜影集”大展,作“七夕影展:重温跨世纪的温暖爱情”特别展览活动,

  2. 不合时宜:苏格兰当代艺术展,艺术家驻留上海两周,项目:“中国--苏格兰真实生活乐队”乐队组建和演出。

  还有,两个“喜玛拉雅+”项目:

  1.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2017世界移动大会”上,与喜玛拉雅美术馆“青年思想者驻馆计划”的《未来荒原》展览与工作坊合作。

  2.喜玛拉雅美术馆“行为与影像的间隙——一种收藏方法的讨论”展,与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合作。

  再有就是小项目大影响的“青年思想者驻馆计划”。从2017年5月开始,喜玛拉雅美术馆启动“青年思想者驻馆计划”项目,现在已经成品牌。2017年首批驻馆四个青年思想工作者,其中有:

  1. 来自纽约的策展人陈驰和纽约的艺术家Wiena Lin的《未来荒原》展览和工作坊,分别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空间展览和在复旦的学术报告厅作艺术家、策展人的演讲并和学生对话、后又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世界移动大会”,喜玛拉雅中心公共空间、江苏环保厅的南京绿博园环保地铁站作展览和工作坊。

  2.  2017年6月第二位受邀者常培杰策划一场论坛“比格尔与当代艺术”,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比格尔为主题的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邀请了全国各高校的八位青年学者作主题演讲,邀请高建平、刘东、陈岸瑛作为评议嘉宾。

  3. 第三位是卜智城,作一个原创编舞《山行》,用了大半年时间招募学员训练而成的群舞上半场已经拍摄成片,2018年上半学期开学后在复旦大学首演,这是喜玛拉雅美术馆“展演一体”中原创项目的第一次实践,是美术馆的一块要开拓的内容。

  4.第四位受邀者宋昕霖,从城市社会学理论出发,对社区商业与美术馆的关系进行调查,此课题研究项目还在进行中,与社会舞剧《山行》有相同的出发点,但作不同学科上的呼应,同时喜玛拉雅美术馆在这个理论框架中被讨论。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艺术新视界”展览研讨会,主题:“海派艺术发展的新视野、新思路、新路径”

  在此期间,论坛和演讲作为喜玛拉雅美术馆的重要品牌一直在推进,比如:

  1.瑞士摄影基金会的总监彼得·普夫伦德:“直面冲突:瑞士摄影先驱瓦尔特·博萨特,见证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关键历史时刻”。

  2.朱青生讲座:“《滚!》的反媒体艺术”。

  3.“都市,摄影者的剧剧场:摄影三人谈”拉黑(罗鑫)、许海峰、严怿波。

  4.“喜影集”闭幕论坛,“影像的未来:作为图像学和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共八位专家的论坛,论坛主持:朱大可,演讲嘉宾:段煜婷、沈语冰、孔祥东、罗岗、焦兴涛、李翔宁,评议人:林晖。

  5.国家艺术基金“中国艺术新视界”展览研讨会,主题:“海派艺术发展的新视野、新思路、新路径”,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主持。上海部分美术馆馆长、艺术管理专家,文化学者参加。

  6.“日常生活戏剧:手机微摄影展”研讨会,王纯杰主持。

  7.由张子康总策划的“青年艺术+”项目在喜玛拉雅美术馆展的同时,设了一个青年艺术家创作状况的座谈,分析当下的青年艺术家的动态。

  8.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合作各方面,包括展览、论坛的学术合作,为此我还在复旦大学作了三次演讲,分别是《社会现场就是美术馆》、《艺术挑战哲学:前卫艺术五十年》、《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对公共记忆形成的作用:以“未来荒原”为例》(还因为艺术与科学的展览所及,需要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并在2017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作了《从传统到当下——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山水社会”展》演讲)。

  针对不同的项目,喜玛拉雅美术馆配套的公共教育活动也是努力设计出来的,比如讲座,工作坊等。例如,配合“不合时宜:苏格兰当代艺术”第三期展,在一个半月的展期前后穿插七个活动。其中有两场讲座,展前讲座有9月9日姜俊的《2017明斯特雕塑项目展》,展中讲座有10月28日邱敏的《当身体作为一种表达,如何理解行为艺术》,这两位讲座也是美术馆的青年批评家讲座计划。还有工作坊,9月23日,艺术家罗斯·辛克莱绘画工作坊“绘你所想”,影像绘画儿童工作坊,10月21日的肢体雕塑亲子工作坊,10月14日的古法蓝晒工作坊。加上两周驻留组建“中国--苏格兰真实生活”乐队和开幕演出。

  那本正在编辑的2017年喜玛拉雅美术馆八个展览和一个论坛的专题年鉴《影像的未来:作为图像学和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书在2018年会作为重点出版物推向上海书展(喜玛拉雅美术馆的“青年思想者驻馆计划”的文献另编)。

  其实,美术馆到了2017年7月,人事结构基本调整完成,那是“上海种子”最后结束并作出的相关人员调整,我还将原来辞职在外的人才再次招回。这是一个美术馆没有钱但有人气的时期,大家都有拨开乌云见太阳的感觉,这么多的工作量对我来说是常态而对美术馆的员工来说是挑战,一个又一个的视觉设计,一次又一次布展,一次又一次媒体推广,即使有集团一次一次的变数但美术馆的项目依然保留着冲势。所以当集团的人在吃惊的发现美术馆没有钱也能做出展览的时候,其实也证明了喜玛拉雅美术馆已经与社会各种资源融为一体了。

  在如此缺乏项目经费的情况下,如此多的项目在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开,并且得到了专业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响,这是我将美术馆转向社会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资助和合作所完成的工作。在我合作的这么多著名学院和政府单位及其各机构和专家学者中,他们和我一样都希望看到一个民营美术馆的创造力。在这里,我感谢大家的支持决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有数据证明的。如果没有大家的实际支持,就这二十多万项目费怎么可能做出这么多项目呢?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